9月24日,凯文凯利、井贤栋、王坚等大咖共聚外滩大会主论坛,探讨普惠理念下金融科技发展的深刻影响;加速推动金融科技应用的规模化、商业化、生态化;共建价值互联网推动下一代金融科技新浪潮等议程。
一、开篇序幕
【出席嘉宾】
Managing Director of the IMF:Kristalina Georgieva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
蚂蚁集团首席执行官:胡晓明
Managing Director of the IMF:Kristalina Georgieva
演讲正文
以下内容为发言实录整理:
1.目前来看,全球贸易正在逐渐恢复
1)各国政府推陈出新对抗疫情,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财政措施(投入资金共计近12万亿美元),央行提供了大量流动性支持,这些措施为民众和企业提供了关键生命线,同时也支撑起了世界经济;
2)IMF倾尽全力对抗此次危机。从3月至今,IMF已向79个国家提供了约9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贷款承诺现已达到约2700亿美元,此外还有7300亿美元的额外贷款能力,能够为需要支持的成员国提供帮助;
3)来自各国政府和多边组织的持续支持仍然至关重要,即使各国已经知道如何在疫情期间维持运转。
2.金融普惠对良好的经济复苏十分重要
所有国家的增长前景都会受到经济疤痕的影响,包括失业和更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因此金融普惠对推进更公平、更快速和更智慧的经济复苏的重要性越发明显。虽然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各国现在就有机会采取行动,正如中国有句谚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疫情爆发之前,抓住机会改善金融服务普及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
金融普惠和金融科技推动更公平、更快速和更智慧的经济复苏,并且金融普惠帮助人们抓住机遇、避免陷入贫困:
1)公平:IMF的研究表明,改善金融服务普及性、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推动经济增长三者相辅相成。向妇女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平等现象;
2)普惠不仅符合道德标准,更可以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加速经济复苏。数字金融服务能帮助政府迅速扩大社会保障体系;
3)金融科技有助于缓解新冠肺炎的传播,非接触式交易和无现金交易因此大受欢迎且非常实用。
3.政府行动对于确保金融稳定和避免加深数字鸿沟至关重要
政府提供的有效支持助推科技发展开启共享繁荣的新时代:
1)投资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2)投资培养人才,提高人们的金融素养和数字科技素养;
3)消除数据偏见,避免弱势群体被挡在机会的门外;
4)投资一系列软措施,促进行业竞争,以最低成本提供最优服务。
如果大家能及时采取明智行动,就可以发挥出金融科技的巨大潜力。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
演讲正文
以下内容为发言实录整理:
1.普惠金融是面向未来的新金融
经济经济学家席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书曾言,“金融所要服务的目标都源自民众”,新金融应该是人人共享的金融,无论年龄、地域或者财富的多少,每一个个体都能获得金融的助力,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
一百年前的上海金融业就曾出现过面向普通大众的一元起存的业务,可算是当年的余额宝,当时是取决于个别银行家的觉悟。而今天,随着数字技术、金融科技的发展,普惠正在成为日常:
即便是在中国四五线城市,也可以一样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和安全;
数字银行24小时不休息,支持随借随还,不用任何抵押,因此不少小商家的贷款高峰期是打烊后的凌晨两点;
疫情期间,无接触的金融服务让普通人和小微企业得到支持,度过危机。
2.面向21世纪的新金融体系,和以前相比有三点不同
1)新金融服务的对象从28到82。过去的金融让20%的人获得服务,新金融是让剩下的80%,更多普通人和小微企业,也能享受到和银行行长一样的金融服务;
2)新金融服务的核心从以钱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过去的金融是人找钱、企业找钱,而新金融是让钱去找人、钱去找企业,为他们提供助力和支持;
3)新金融服务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场景化。不仅让每一个个体获得个性化的服务,更像血液和肌肉骨骼融为生命体,新金融和场景融合地更加密切,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和民生的发展。
3.建设新金融体系,必须要以科技和数据为支撑
过去的金融最重要的资源是资金,新金融最重要的资产是数据;
过去的技术架构是信息时代的中心化思想,新金融的架构会是数字时代的分布式思想,未来以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和区块链为代表的“云库链”会成为支撑新金融的核心技术;
过去的金融风控本质上是防范人,靠抵押和担保穿上防弹衣,新金融的风控是相信人,用数据和科技预判并消除风险;
过去的金融是利用信息互联网处理“钱”,未来新金融是以区块链建设价值互联网,流转的是数字资产。
4. 蚂蚁坚持开放共赢
以前都把服务小微和长尾用户当成公益和社会责任,而今天,因为金融科技的创新,普惠在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成为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新金融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增量市场,大家不是分现有的蛋糕,而是共同做大蛋糕,不是独木成林,而是科技企业和金融企业彼此依存,互为生态。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蚂蚁始终践行科技平台定位,坚持开放共赢的理念。从2015年提出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到今天,支付宝已经与超过2000家金融机构达成深度合作。面向未来,全球正经历着数字技术的巨大变革,因为疫情,这场数字化变革更加全业态、全链条,包括金融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数字化,正逐渐拉开大幕。这是包括蚂蚁在内的所有从业者巨大的机遇,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责任和担当。
蚂蚁集团首席执行官:胡晓明
演讲正文
以下内容为发言实录整理:
1. 未来的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上海有望成为下一个全球金融中心
“从中国到世界,一场科技引领的数字变革正在发生”。疫情以来变革正在加速,改变着金融面貌与个人生活。17-18世纪伦敦凭借航海和贸易的优势成为了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19世纪华尔街由于资本的力量让纽约成为了全球新的金融中心,但21世纪,因为金融和科技的力量,上海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全球的金融中心。所以面向数字时代的新金融体系,核心靠的是智能、云计算、数据库、区块链,通过这样一个体系来构建以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未来的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
2.新时代的金融体系对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
1)场景化、个性化的业务需求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更加持续性的智能服务,同样日趋复杂的全方位的数字化变革升级也要求金融服务更加安全可信。今天不仅消费在互联网上,服务与制造业都在互联网上,因此在整套金融体系中,需要一个更安全更可信的体系;
2)全球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新问题也要求金融科技更加普惠、更加绿色和更加可持续。回应新的发展要求,全球金融科技正在迈入可信和智能化的新时代。
3.金融智能正在成为现实
1)人工智能是蚂蚁的核心技术领域:支付宝的人工智能可以为每个人定制不同的支付宝,定制金融决策,让信用成为财富,根据用户的风险偏好推荐适合的投资组合、帮用户投资理财,这背后是人工智能和金融场景的深度融合。
基于隐私保护的共享智能让开放金融成为现实:开放银行今天面临着数据共享的难题,数据不可以共享,但数据的价值可以共享。共享智能技术,基于隐私保护实现多方信息融合,使得数据可用不可见,让科技公司和银行可以携手创新金融体系。在集团和银行合作的联合信贷业务中,集团通过多方联合建模,让场景数据、交易数据能够成为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评估的生产资料。
2)时序图智能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在联合风险上,蚂蚁也通过联合合作伙伴共建安全网络,大幅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率:
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需要持续动态的金融风险预测,于是蚂蚁推出时序图智能,在图智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以时间维度为主的时序智能技术,让企业的知识图谱更加全面、更为实时,为风控提供精准的决策服务。
蚂蚁也推出了金融级分布式图数据库,建立了超大规模的金融知识图谱,支持万亿级边的图数据推理和深度学习训练,在图计算性能上可以实现秒级决策。因此在所有小微信贷和消费者信贷跟银行合作当中,蚂蚁的风险管理都是实时的,24小时365天实施动态的风险管控,不仅在风险信用评估,同时在智能决策、反洗钱、智能理赔上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网商银行的“310”信贷,一年服务了2000万小微企业和经营性农户,2020小微企业经历疫情黑天鹅考验,通过支付宝平台获得贷款的守约率仍达98%。这背后是通过持续图数据库、多模态的智能建模、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支持来进行贷前、贷中、贷后的动态风险管理。该数据也证明了小微企业不缺信任,缺的是发现信任的技术,缺的是持续动态的风险管理,这就是蚂蚁多年持续投入技术的价值。
4.自动因子发现的机器学习驱动智能决策
1)新一代的机器学习能够在零人工干预下实现自适应、自学习,在多个金融应用场景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智能决策的水平。蚂蚁在安全、信贷风控、信贷准入、保险理赔等领域自动学习并推荐策略来提高我们业务的风控水平,在财富管理的量化投研领域中通过特征发现、模型解释、持续建模实现百亿级别的数据自动分析与推演投研研判准确率提升11%。
2)“帮你投”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投顾公司Vanguard与蚂蚁集团一起合资在上海成立的公司,上线100天在中国为20万用户提供智能投顾技术,这一数据在全球处于第一梯队,并且Vanguard决定在亚洲其他国家关闭智能投顾业务,将其全部放在中国。所以今天以上海为中心,智能投顾业务已经通过互联网在中国为众多消费者提供理财服务。
中国理财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集团相信人工智能、数据能力、科技能力的高速发展会让代表未来的智能投顾进入寻常老百姓的家。
5.跨链技术驱动数字化资产流转
人工智能的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也可以让金融科技的生产力大幅提升,所以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对于金融可信和金融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如果说区块链是打造数字时代的信任机制,那么跨链技术就是让这种信任可以在互联网上流动起来。跨链是万链互联的基础和根本,可以让数字化资产更好的流转、融合,更好的产生更大的价值。
2)今天蚂蚁链已经实现了10亿的账户规模,每天10亿的交易量,每秒10亿笔的跨链信息处理,形成了供应链金融、跨境贸易、物流金融、农村金融等多场景的跨链服务。
3)集团认为一定要高度关注区块链,区块链是推动未来技术变革和金融服务供应链融合的非常重要的技术。
6.金融安全进入主动防御模式
未来万链互联的智能世界也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动态变化的风险形态,金融风险、金融安全走向了主动巡检、端云联动风控、对抗博弈的主动防御模式。
未来金融创新一定是技术驱动,未来的科技发展一定是科技护航。蚂蚁智能决策引擎AlphaRisk对支付宝每天大量的交易进行7*24小时的实时动态扫描,不足0.1s就能够对于整个交易进行风险识别。
7.支付宝蚂蚁森林,用科技的力量连接金融和公益
科技发展不仅带来了更智能、更安全的金融服务,也在逐步的破解绿色可持续的难题。
1)过去四年有5.5亿人在支付宝上种树,累计碳排放减排1200万吨,种植和养护了2.2亿颗树,种植面积将近新加坡国土面积的两倍。
2)在中国之外,蚂蚁在疫情期间把更多金融科技的技术推到了发展中国家。在孟加拉国,靠每天领取工资的工人们因为居家隔离断了生计,通过bKash,借助金融科技让150万纺织工人,尤其是女性纺织工人领到政府补贴。疫情后,孟加拉国bKash钱包还上线了免费的健康险、在线发工资等功能,帮这些工人重启生活。
8.科技是蚂蚁的核心竞争力
这十六年来,技术驱动着蚂蚁,不断通过科技来进行业务的创新和进化:
1)支付宝:从04年推出支付宝解决网购的信任难题,到如今支付宝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应用平台,很多的金融科技创新是由支付宝从上海开始的;
2)OceanBase:2011年开始集团投入自研,研发了OceanBase数据库,今天它支撑了蚂蚁集团所有关键的业务;
3)蚂蚁链:2015年集团投入了区块链,通过五年的研制,在专利、技术性能和商业应用上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并在今年7月升级成为蚂蚁链。
9.面对未来,蚂蚁最重要的事就是投入科技
1)支付宝的技术战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持续的马拉松长跑。蚂蚁在未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投入科技、投入技术,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安全风控等领域继续加大投入,为长期战略打好技术底盘。
2)数字化的大幕刚刚开始,金融科技的未来也充满想象,集团认为未来的金融依靠的不仅仅是资本、牌照,更主要的是依靠数据、科技创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让金融服务更加普惠,才能让金融解决更多不平等服务的问题,为更多的女性、年轻人、创业者、贫困区域的人提供服务,也更多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服务。
3)集团坚定的认为,科技是驱动金融创新的核心引擎,也是最重要的引擎。
二、打开全球视野
【出席嘉宾】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Achim Steiner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失控》作者:Kevin Kelly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中信集团总经理:奚国华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
问答环节
以下内容为发言实录整理:
主持人(Q1):这杯咖啡背后有什么故事么?
井贤栋:
咖啡馆有两个含义:
1)咖啡代表了平民文化,人人都可在咖啡馆自由交流;
2)咖啡馆是创业和创新的发源地。现场的咖啡产自卢旺达(集团帮助卢旺达咖啡农参与全球贸易),全部采用了蚂蚁链的溯源技术,可在链上查询所有运输流程信息。
主持人(Q2):如何看待数字化在全球化进程中起到的作用?
朱民:
科技的力量使这杯咖啡从卢旺达运回只花了10天,并确保了质量。
1)我认为疫情把科技数字化推前了至少十年,促使线上生态的产生,如消费、信息、运输、医疗、政府治理等。
2)疫情使各国政府充分认识到科技已经变成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3)从中国来看,要抓住这个机遇,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和枢纽,如5G、AR、大数据等,推动科学家不断研创来支持枢纽,通过企业让枢纽落地、找平台,在对应的行业里全面的数字化。
4)数字化趋势不可抵挡,但也面临巨大挑战:
政府要建一个共享的、透明的、公平的、数据的、高科技的枢纽;
目前5G基站发展快速,已经有5500万人在使用5G,工业互联网也做得很快,但更难的在数据、在平台。科技化的浪潮我认为才刚刚开始。
主持人(Q3):如何看待普通人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
井贤栋:
蚂蚁服务小微企业,例如在疫情期间上海一家馄饨店经营受到了影响,但它通过蚂蚁平台获得几万元的贷款,又通过支付宝发券促销,通过饿了吗外卖,经营情况获得大幅改观。只有每个小微企业实现了数字化,才是真正的数字化。多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出台鼓励政策,是数字化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
主持人(Q4):在万物互联时代,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且身上具有多元属性,区块链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井贤栋:
1)未来所有将走向数字化,一切业务的数字化需要巨大的信任机器的承载。而区块链是一个巨大的信任机器,让一切数字在区块链上可信存证、可信流转。不管是仓单还是应收账款,还是任何一张票据,都能够在上面自由的流转。让全世界经济以及不同的产业链条在一个账本之上的协同效率是巨大的,需要时间去实现。
2)受疫情影响,澳门最近才开放旅游,蚂蚁与澳门地方政府有较多合作,近年加速推进提供数字化支付解决方案,如蚂蚁为到澳门的香港游客提供了一个Alipay+的解决方案,实现所有的消费者和商家的数字化连接,向商家与全球的消费者提供收款数字化服务。
3)未来,区块链促进数字化的连接能够帮助每个个体参与全球贸易。目前蚂蚁开发的技术能够让每个人获得这个机会。如零售业的发展让咖啡农将咖啡卖到中国市场,每公斤多卖4元,这是普惠以及人人参与的意义,因此Alipay+的意义、区块链的意义是让人人参与数字化,共同去创造更普惠的未来。
主持人(Q5):万物互联之下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区块链?
朱民:
1)区块链的影响是巨大的:
金融科技在发展中大部分是垂直细分,再通过场景式获客,这可实现大规模的获客。垂直细分技术与标准化风险管理迭代快速,因此能迅速把金融科技化。
但金融的核心问题是在未知世界里建立一个信任体系。传统金融是抵押文化,如银行是通过抵押进行贷款是相对容易的,但从抵押走向信用贷款是很大的跨越。信用贷款的核心是建立信用,建立普遍的、可追溯的、不断改变的信用,使得每个个体不断得到好的金融服务。因此如何在没有关系的人之间建立信用是金融业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的挑战,而区块链可助力解决该挑战。区块链的结构中公有链和联盟链、去中心和中心化并存,使得所有的交易可追溯、记录完整、信息透明、公开共享,由此为建立近乎完整的信息提供了技术可能,此场景下金融业由完全的跨越抵押文化走向信用文化。
随之发生的另一变化是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进入以上体系也会逐渐以区块链为基础,这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整体生态,已超出传统金融科技机构竞争融合的范畴。
2)向完全崭新的三维世界发展:
物理维度:通过区块链的技术、通过物联网,我们现在万物相连。我们的目标是十年以后,中国有一百亿的物件可以相连,这是千亿级的场景,而现在智能手机仅是亿级的规模;
金融维度:金融科技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金融维度,几乎可实现无所不包、无所不达;
人性维度:这是根本的维度,人的维度在于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的个性,在物和金融联起来推进人的往前走的维度。
以上三个维度构成了一个未来高维度的社会,区块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主持人(Q6):如何理解区块链被认定为解决信用机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奚国华:
1)区块链的应用并不遥远,中信集团已经在金融行业开展了区块链的应用。
2)蚂蚁在雄安新区建立的融资贸易平台有几十家企业,且蚂蚁的同业都参与了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发生了300亿的交易,而没出现过任何差错。
3)实际上区块链是为了解决机构之间的不信任的问题,打破组织间的数据孤岛。在不发生数据交换的情况下实现数据价值的交换。例如蚂蚁链,或许将来能够解决机构之间不信任的问题,能够重构信任体系以服务实体经济。
三、全球经济洞察
【出席嘉宾】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汉堂学术委员会委员:Michael Spence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汉堂学术委员会委员:Bengt Holmström
第一财经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
罗汉堂秘书长:陈龙
问答环节
以下内容为发言实录整理:
杨燕青(Q1):罗汉堂是什么?其愿景与最重要的面对未来的课题是什么?
陈龙:
罗汉堂是阿里巴巴在2018年倡议由全球一批最好的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包括7位诺奖获得者,一起建立的一个开放研究机构,集团希望一些全球最好的思考者能够与前沿实践结合,一起去探索人类未来前沿的重要挑战,去更好地拥抱技术,克服挑战、造福人类。数字普惠金融也是其特别关注的领域。
杨燕青(Q2):什么才是好的金融?
Bengt Holmström:
1)有人把好的金融就称为金融,因为金融本来应对经济有好处,但也需要理解金融体系的被动性,没有真正的需求就没有真正的金融科技。过去二三十年发生的不少金融失调的事情,有人认为这是人为操纵的,但真正原因可能是金融体系已经走上错误的道路。例如:
美国在80年代和90年代进行的结构大调整,重整的结果是高杠杆贷款和极高的高管薪酬,最终以安然事件等丑闻收场;
全球金融危机:与全球化有关,大量资金流入美国,利率随之下降,很多住房被用作抵押品,在美国的投资者需要抵押品(资金停泊空间)来保护投资,影子银行系统迅速行动,提供大量资金停泊空间,但是行动过度。
2)有些公司不懈追求股东价值、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这种心态是无法真正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因此,除金融指标之外,公众希望看到更广泛意义上的指标用于衡量投资。在美国和欧洲这是通过ESG来实现的,E代表环境,S代表社会,G代表治理,这是很好的理念但实现很难。罗汉堂致力于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并将其作为使命,这个与ESG非常不同的角度是我加入的原因之一。
Michael Spence:
基于经济发展的角度,我认为好的金融是指“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一起发展”,金融体系有至关重要的三大目标:
1)提供安全、透明、多样的储蓄渠道;
2)建立一套制度、法律和法规,以便储蓄流向生产性投资,储蓄和生产性投资的分离是现代经济的显著标志,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这种分离并确保有渠道将储蓄引入生产性投资;
3)允许人们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利用保险系统、资产管理交易等渠道达到分担风险、降低风险的目的。
但是目前的金融与好金融的差距仍然存在,例如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某些关键利益冲突会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的表现,这些利益冲突需要解决并尽快消除。另外需注意系统性风险可能在特定时期突然上升,但是事先很难察觉。
陈龙:
从普惠金融理念和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来说,一个好的金融应该有五个标准:
1)服务实体经济;
2)普惠的;
3)可承担的;
4)丰富多样的;
5)商业上可持续的。
这就是“五好”金融。现实状况离好金融还很远,全世界还有17亿以上的成人没有银行账户,中国18岁以上成人中75%以上还没有信用卡。目前很少有人去思考把金融作为服务业,没有把服务实体经济和个体作为使命。
杨燕青(Q2):技术如何改变了金融?
Bengt Holmström:
至少在普惠金融领域,最大的变化来自中国:
1)基于同行,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与阿里巴巴、腾讯、拼多多等公司开发的平台对接,其发展规模远超西方。平台和金融的结合带来了关键的金融应用或金融创新。
2)手机作为金融服务的载体具有巨大的优势,从支付到其他各种金融服务都可以用手机处理,并且人们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获得信贷。美国还远没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
3)基于行为的信用评级系统极大地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并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为信息代替了抵押品,或说信息就是新的抵押品。
Michael Spence:
技术改变金融的最重要的逻辑是以大数据来弥合信息的鸿沟。和其他经济领域一样,金融体系中存在严重的信息鸿沟及信息不对称问题,限制了其为各种群体服务的能力。现在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将人们带进数字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数据越来越多,形成可访问的记录。如果数据以负责任的方式管理金融体系,就能够知道经济活动背后的行为人,即数据可以降低隐匿性,而隐匿性是人们获取经济机会的主要障碍。数据是新的抵押品,数据是名片,数据也是金融体系的入口。
陈龙:
信息的普惠带来了金融普惠的可能性。所谓信息的数字化,可拆成三个方面:
1)连接的数字化;
2)决策的数字化;
3)信任的数字化。
连接、决策和信任是人协同的底层,这个若发生改变就给金融普惠带来根本的可能性。
其中信任的数字化尤为重要,比如说一个菲佣如果有钱想寄回国内的话,费用可达这笔资金的10%,且会滞后,因为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会验证他的身份以及钱是不是真实合理,这样会产生很多成本。但如果信息放在区块链上,第一个金融机构在接受并验证后,这个信任不需要重复验证且可被后面的金融机构重复使用。因为数字化,信息可以脱离原有关系的束缚,信任是能够流转的。
金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1)从以“金融”为核心到以“实体经济”为核心,这是一个巨大的好的改变,因为它让金融找到了根,即服务实体经济;
2)以金融为核心变成了以用户为核心,即从B to C 到C to B,以用户为核心去构建金融生活。未来每一个个体和企业都会有一个智能CFO,帮助用户知道如何省钱花钱赚钱,这叫金融生活;
3)金融未来是从以机构为核心变成以用户、以功能为核心,形成一个跨界融合的、开放的协同生态。
杨燕青(Q3):科技的力量在未来究竟是在宏观意义上会彻底的改变和消除系统性风险,还是也有可能把系统性风险反而加强?“科技改变金融”这个领域,如何才能向善向好?
陈龙:
从金融的本质上看,风险的来源是信息不对称,未知的风险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因此关于一个信息的革命,如果知道了这个信息是可信的、风险的来源在哪里,那么寻找不定性中的确定性可以极大程度降低它的风险。科技一定会带来好的东西太过绝对,它可能会带来了更多风险,但也给风控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
四、展望全球金融科技
【出席嘉宾】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汉堂学术委员会委员:Michael Spence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汉堂学术委员会委员:Bengt Holmström
第一财经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
罗汉堂秘书长:陈龙
2020年冯诺依曼奖获得者、机器学习泰斗:Michael I. Jordan
演讲正文
以下内容为发言实录整理:
1. 持续智能的基础是数据和学习算法,但还要补充一个因素——相关性
如果想实现持续性学习,并建立长期存续的系统,那就必须知道哪些数据与要做出的推论或决策具有相关性。过去的数据是否具有相关性是未知的,因为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回顾历史,我们与过去连接的方式是用账簿(即交易记录)重构过去,并保持过去与现在的连续性。相关性正是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具体指以往的历史数据是否与当前的决策相关,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可能没有变化,系统需要对此作出评估,以判断数据是否具有相关性且是否应该继续使用,还是被淘汰启用。
数据和决策可能会过时,而其相关性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减弱。例如,就反欺诈而言,5年或10年前的数据与现状可能已经没有相关性了。对于信贷决策、多生活的管理方式也是如此,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变化。为了进行预测,我们当然需要参考历史数据,但只需关注相关的历史数据。如何识别相关数据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是学习方面的一个难题。推论方面的一个难题是如何从相关性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注解,这就需要结合机器学习、数据库、以及经济学理念。
2. 基于隐私保护(安全)的共享智能
安全和协同合作难以调和,共享意味着展示一些东西,安全则意味着不展示一些东西。例如反欺诈,参与方可能希望交换信息,在理想条件下彼此之间只会传输有限数据,但实际上难以实现。很难区分信息和数据的特征,也很难限制对方整合所获得的数据与其他数据,学习出隐藏信息。
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密码学,例如使用同态加密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这使得以对加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但即便如此仍有泄露的可能性,因为数据分析的结论会揭示数据来源,而如果数据分析缺少结论也可能会暴露数据来源的某些问题。另一角度,合作是有风险的,可能会有所损失也有可能有所收获,因此需要对这种风险加以管控。综上,在与其他方分享信息时,我们需要对风险进行量化,综合权衡信息分享所带来的利益与风险。
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William Russell
演讲正文
以下内容为发言实录整理:
1. 伦敦乃至英国长期作为全球金融贸易中心,一直依靠创新这个核心要素
在疫情期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技术,金融科技发挥着稳定的作用。英国最优秀的科技金融公司将在新的合作与运营方式下变得更强大。目前金融科技和传统银行合作更紧密,这场危机加速了对更好地使用资金管理、信贷和改进技术模型的需求,因此传统金融机构正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与拥有领先科技实力的金融技术公司合作,从而快速实现现代化。
2. 通过投资者的资助,英国各地的服务也在快速实现数字化
一些初创公司正在抓住机会,推出包括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数字ID服务在内的新产品,还有更多投资者愿意对这些新兴的金融技术公司提供支持。
3. 针对社区推出的举措持续增加
许多英国的初创公司一直在提供免费服务、免收费用并捐款,以支持回报社会。例如,Starling Bank为易感弱势人群或自我隔离的客户推出了副卡,以便朋友或家人帮其付款。伦敦金融城积极支持这一重要产业,并积极鼓励英国金融科技行业持续创新,目前正与英国财政部和创新金融局合作,对英国金融科技行业进行独立评估,评估结果将有助于金融界、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确立优先领域,支持英国金融科技行业持续获得成功。
4. 伦敦金融城与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共建数字沙箱应对疫情
伦敦金融城还与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合作,创建了一个应对新冠肺炎问题的数字沙箱。数字沙箱将创建一个数字测试环境,使初创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能够访问特定的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可用于验证旨在帮助国家经济复苏的新技术解决方案。英国之所以对金融科技公司颇具吸引力,部分原因在于英国政府与金融领域企业之间的合作监管方式。“监管沙箱”和“数字沙箱”等举措将有助于企业引入并测试新的金融项目和分销方式,对于海外创新公司也会提供这类支持,从而帮助其进入英国市场。当今许多中国公司都有向国际市场扩张的雄心和实力,伦敦是世界上最国际化和联系最紧密的金融中心,我们将为中国公司提供进入全球市场的绝佳机会,最优秀的全球人才和强大的投资渠道。
5. 伦敦金融城与世界各地城市建立友好关系
伦敦金融城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友好城市,上海是最强大合作城市之一,尤其在投资管理、资本市场互联互通、金融科技等领域。所有这些合作都得到了十多年前与上海市政府签署的谅解备忘录的支持。尽管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前往上海,但伦敦金融城制定了一系列虚拟计划,包括在6月份虚拟访问中国。英国从一开始就是金融技术创新者,十分期待接下来的发展以及合作前景。
问答环节
以下内容为发言实录整理:
Q1:蚂蚁如何将当年的想法变为如今触手可及的生活?
胡晓明:
蚂蚁持续变量的推动者:
1)马云:坚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淘宝、天猫、菜鸟、支付宝、蚂蚁集团,都贯彻该理念并希望通过科技创新的力量,让小微企业、农户都能得到贷款。中国不缺银行,但是缺少一家科技公司连接金融资源和未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
2)王坚院士:提出助力小微企业持续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解决不平等问题,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Q2:直升机不拼谁飞的高,拼谁飞得低。十一年过去了,蚂蚁集团的直升机飞得多低多稳?
王坚:
最关键的点在于“直升机不是飞机”:
1)二者使命不同,正如今天金融要完成的使命是不一样的。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并非银行,二者使命不同;
2)二者技术不同,金融科技并不是在原来的金融上加科技,而是创造全新的事物。一些关键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息和数据、云计算和高性能运算、人工智能和机器智能等。如果对于这些问题含混不清,会耽误很多发展的机会。
Q3:普通人如何体验真正的普惠?
胡晓明:
蚂蚁集团尽管拥有支付宝,但已经超越了支付范畴。
1)蚂蚁集团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让更多人可以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同时又积极地推动服务业数字化;
2)社会要靠服务业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而解决服务业的数字化是当下一大问题,在上海,对于百联、大润发、沃尔玛可能不需要支付宝,但小微企业需要蚂蚁集团把云计算、数据库、区块链通过支付宝客户端和IoT的能力整合起来,变成工具、产品、服务,让其进行客户管理、推广、运营、营销活动,可通过数据轻易获得贷款;
3)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目前蚂蚁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所有小微企业、个体可以获得贷款,乞丐也能获得贷款,无非是额度的问题。
Q4:在技术上如何进行赋能?
王坚:
1)以支付宝为例,它对中国的贡献不是在于它有多少市场份额,而是开创了一个时代;
2)如果把今天作为分水岭,对于过去的技术可以表述为“精准“,这是过去的互联网技术留下来的一个烙印。而今天所讲的“普惠”可以理解为,过去的技术让人精准,未来的技术是要保证每个人都能被服务到。全世界还有36亿人不在线,这意味着如今能否接触到互联网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时时刻刻接触到互联网;
3)企业需要重新思考现在所有的技术是不是用最少的社会资源来普及到所有人。
Q5:未来十年金融科技会是怎样的?今天所有触手可及的便捷,是否只是一个开始?
胡晓明:
今天讨论金融科技以及未来科技和金融的关系,并非让蚂蚁变得更强大,因为中国或者全球的银行已经足够强大,但是没有解决平等和普惠的问题。蚂蚁更多关注能不能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享受到数字经济所带来的便利性,让更多的穷人享受到金融的普惠性,如何用科技让金融变得更普惠,宽度更广,让越来越多的人去能够抵御像疫情带来的风险。
王坚:
1)金融科技完全超出金融本身。过去认为财富会因为技术重新进行分配,但今天最重要的是,当技术与金融协同发展时,世界资源重新分配的结果会让世界更加普惠平等;
2)过去的技术可能加剧了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但未来的技术会让世界资源分配越来越均匀。普惠会真正变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只是金融而已。
论坛回放链接:https://inclusionconf.youku.com/live/list/plenary
天风非银金融团队
夏昌盛,首席分析师。武汉大学金融硕士&爱丁堡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泰康人寿战略规划部。与各家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商业银行、监管部门保持深入沟通,致力于打造“与产业联系最紧密的卖方团队”,同时服务天风证券研究所“优质资产、资源和资金的整合撮合”的大战略。2017-2018年新财富非银行业第一名团队成员,2019年新财富金融产业第三名、非银行业第四名。
罗钻辉,香港中文大学理学硕士,负责证券行业研究。长期任职于天风证券研究所,深耕证券行业研究,深刻理解各家证券公司的经营特点,并深度参入天风证券的战略规划与重大项目。2019年新财富金融产业第三名、非银行业第四名团队成员。
舒思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学硕士,负责保险行业研究。曾长期任职于平安人寿企划部,具有丰富的保险同业研究经验,对寿险公司策略、渠道、产品均有深入研究,对财产险行业、险资运用、海外保险行业亦有优秀的研究成果。2019年新财富金融产业第三名、非银行业第四名团队成员。
周颖婕,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负责金融科技、保险行业研究。曾任职于东吴非银老牌新财富团队,长期独立研究各金融子行业,研究扎实且深刻。2020年完成的险资配置深度、保险公司负债成本与ROE深度已获市场高度重视。
刘斐然,南开大学金融学硕士,负责金融科技、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大金融比较研究。曾任职于南华基金,长期担任大金融行业分析师,亦有轻工行业的研究经历。具备优秀的买方视角与多行业框架。
(作者:新锐视角看金融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