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9月进出口增长佳绩拉开全年外贸正增长的序幕

南财快评李春顶,李董林 2020-10-13 19:43

海关总署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以美元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425.2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出口继8月份小幅下滑后再次回升,总额为2397.6 亿美元,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1.9%;进口保持4个月连续增长,总额达到2027.6亿美元,同比增长13.2%,环比增长15%。9月进出口贸易数据超预期的创历史新高,带动前三季度外贸总额同比增长0.7%,实现年内增速的首次转正,拉开了全年外贸正增长的序幕。 

数据显示,进出口总额方面,9月份全国进口重点商品规模最大的主要是集成电路、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等,而下滑前三的则分别是重载飞机、成品油、机床;出口重点商品规模最大的分别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集成电路。进出口增幅方面,1-9月份重点进口产品以肉类,美妆洗护用品,铜材为主;重点出口产品中医疗仪器及器械,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家用电器,集成电路,塑料制品等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4.3%、33.7%、14.2%、13.5%和12.1%,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同比增幅达到44.3%,这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稳定和全球疫情蔓延有直接关系。出口方式方面9月份航空运输、船舶运输和铁路运输同比下滑76.4%、29.5%和8%,但实现了环比正增长。 

9月份中国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排名前十的分别是东盟、欧盟、美国、拉丁美洲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非洲、澳大利亚。其中1-9月份中美进出口总额同比下滑0.6%,出口下滑0.8%,进口增幅为0.2%,双边进出口贸易实现多月持续增长。其他经济体中,1-9月份中国内地与越南、中国台湾地区和泰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分别达到15.6%、12.4%和8.1%,超过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而双边进出口贸易下滑最严重的分别是南非、整个非洲地区和印度。其中非洲地区的贸易下滑主要是疫情导致国内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少,例如非洲作为中国的铜、钴、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重要供应商,在国内及全球疫情冲击下直接影响了双边进出口贸易;而中印之间进出口贸易下滑则主要是受疫情防控、印度市场抵制和边境冲突等因素影响。 

经过前半年的缓冲,9月份我国外贸稳步复苏,在系统性外贸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扶持政策,降成本、保市场、渡难关等一系列的出口促进政策高效实施,出口“绿色通道”、“海关快速申报”、“高效检验检疫”等便利化举措的促进作用突出,我国外贸规模持续增长。同时,我国政府和企业坚持内外双循环思路,在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等方面积极探索,拓展并丰富国际贸易新思路,通过跨境电商等新的国际贸易模式促进外贸增长。积极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升级,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和区域合作组织建设,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探索贸易伙伴多元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肆虐和贸易摩擦升级等多种因素的大背景下,中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上率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系列外贸促进政策持续发力,同时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积极斡旋,经济持续复苏已是大势所趋,9月份贸易数据已是我国外贸回暖的重要标志。尽管9月份我国经济取得了阶段性亮眼成绩,但目前国际局势仍难以预测,外贸环境不容乐观,需要充分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和威胁,早谋划、早部署、早应对,尽可能降低系统性风险的负面冲击。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内部政策效应的持续发酵,我们有能力应对内外部风险,打赢稳增长和稳外贸的攻坚战。 

(李春顶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贸易系主任、教授,李董林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本文为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经济新格局”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专栏文章。)

(作者:李春顶,李董林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