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使命: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王帆2020-10-14 21:24

“做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应该相结合,今后深圳的发展还需要继续发挥敢闯敢干的精神。

10月14日,据新华社消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成为了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的成就以及十条经验,并对深圳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使命与期待。

近日,深圳对40名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进行表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是受表彰人物之一,并应邀参加了庆祝大会。樊建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做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应该相结合,今后深圳的发展还需要继续发挥敢闯敢干的精神。

惊涛拍岸40年

40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9424亿元,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40年来,深圳坚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吸引全球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18亿美元跃升至2019年的43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1%,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

40年来,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比1985年增长31.6倍;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对于特区40年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十条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三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四是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五是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六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七是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八是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九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十是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为深圳提出了六方面的要求和重点任务,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二是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三是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四是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六是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圳如何再出发?

40年间,深圳成为了全国“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圳如何再创新辉煌,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中央对深圳寄予厚望。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全面部署了有关工作。

今年不久前,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

对于“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的特区,深圳接下来仍然要再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充当探路者和排头兵。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郑宇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实施方案》提出“批量授权”,这称得上是最大的亮点,相当于中央给了深圳一颗“定心丸”。现在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甚至无人区,改革几乎没有模板可以遵循,接下来要看深圳如何发挥智慧与体现担当。

樊建平则认为,深圳一定要把人才梯队组织发挥好,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诚如樊建平所言,深圳不止是要谋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中继续发挥好重要引擎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同样获得了上述表彰并参加了庆祝大会,他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要如何发挥好重要引擎作用呢?我觉得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技上的创新,二是制度上的改革,三是人才的培养。”

其中,在科技创新方面,当前,深圳正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动谋划了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系列国家级重大平台。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通过集中建设世界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开展重大前沿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能力,这是作为科学中心所需要具备的功能和定位。

而承担这一功能和定位,既需要深圳自身的努力,无疑也需要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与联动。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认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要想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不能单打独斗,需要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协同联动,形成区域最强的创新能力。

深圳科创委主任梁永生曾在2019年描绘了大致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蓝图:从香港的教育科研学术带出发,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河套地区),再往西是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继续往西是东莞中子科学城,延伸到广州的学术、科研的“条”或“带”,再到珠海、澳门,形成一条学术交叉融合的“带”。

不止是科技方面的合作,深圳作为毗邻港澳的特区,在推动粤港澳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及粤港澳青少年深度交融等方面也将承担重任。

目前,深圳有前海、河套两大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其中,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港澳台及国际青年创业团队227家,河套深圳园区已经落地及正在引进的项目也已经达到100多个,其中不乏来自于香港高校的前沿科技项目。

深圳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香港面临科学技术如何产业化的问题,深圳虽有完善的供应链优势,但是产业仍然缺少基础科学支撑,深港双方进一步加强融合发展,可形成产学研互补。

深圳市委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姜力琨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之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拥有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在港澳工作上有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交流合作渠道,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在与港澳规则衔接上不断实践探索,丰富“一国两制”事业新实践。

(作者:王帆 编辑:林虹)

王帆

政经版记者

关注教育、人口、城市竞争力,深耕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政经新闻。欢迎交流,个人微信:wangfan25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