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管理,国家网信办拟新规:专业领域注册需核验,打击数据造假

新经济合规观察张雅婷,实习生沈靖然 2020-10-17 11:50

严打虚假信息与数据造假。

网络谣言、虚假流量、洗稿抄袭、冒用身份……对于这些乱象,“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10月15日发布消息,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进行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时隔三年,此次征求意见稿对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运营者提出了更为细致的监管要求,完善了平台对公众账号的内容及运营管理及限制行为,强调对虚假信息、数据造假的打击。

有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表示,保护原创的政策给予了创作者很大鼓励,遇到被侵权时将更有底气维权,规制虚假数据的恶性竞争,也将保证投资方与投放广告的商业公司利益,更将使用户信任内容平台。对于名人及品牌方来说,官方账号被冒用、被抢注行为将受到规范,利于维护自身形象及权益。

专业领域账号注册需核验

对于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征求意见稿扩充了其定义,即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公众账号注册运营、信息内容发布与技术保障服务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

在资质层面,政策对平台进行了明确,如提供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应当取得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

在一名互联网平台内容商业化人员看来,时隔三年的修订与当前的舆论及媒体大环境相关——过去虽然已是开放的表达氛围,但更多的还是PGC(专业生产内容),或者说有更多媒体背景的人在发声,现在则存在更偏个人化的UGC(用户生产内容)。

“修订文件的出台,主要是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发展,新样态的互联网产品和模式的更新,对于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与账号相关的主体等产生的一系列新的争议行为、引起社会舆论的行为,从监管的态度上予以回应。”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律师俞嘉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此次征求意见稿意在保障在公众账号下多主体的合法权益。

此次征求意见稿完善了平台对公众账号的管理及限制行为。

例如,在很多专业度较高的领域,有不少实际知识水平较低的运营者发布并不准确的信息,甚至故意编造虚假信息,对用户造成误导。此次文件则规定,平台对申请注册从事经济、教育、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公众账号,要求用户在注册时提供其专业背景及相关证明材料,并进行必要核验。

“以知乎为例,它的市场定位是比较典型的专业人士聚集的内容平台,很多用户对知乎内容生产者的需求就是去解决问题,有着高质量内容的期待,上述条例要求平台在专业领域进行前置审核很有必要。”上述内容商业化人员表示,如此将使得整个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可信、真实,也更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需要。

关于原创内容的维权,也是修订文件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定显示,平台应当加强对原创信息内容的著作权保护,防范盗版侵权行为。

“微信公众号发展到第七年了,市面上存在很多洗稿抄袭行为,包括直接盗图也十分常见。”拥有200万订阅用户的微信公众号“我要WhatYouNeed”执行主编Acher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两篇关于理想职业男友及女友的公众号推送,因自行统计及调查的真实数据成为“10万+”爆款文,但随后就被人在微博及B站上不标明来源直接搬用。

Acher表示,因为文章没用文字,都是自制图片,推送时没有办法申请原创,所以很遗憾被抄袭和搬运。“征求意见稿保护原创的政策给了创作者很大鼓励,也让我们在遇到被侵权的情况下会更加有底气,会知道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Acher希望内容创作者的权益能得到全平台的保障,例如在其他平台看到未授权的搬用可以提出申诉,要求对方删稿及道歉。

冒用账号将受规制

受利益裹挟,除了内容层面的抄袭搬运,不少公众账号运营模式也乱象频出。

一名BAT数字金融线新媒体运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账号设计各种套路诱导关注,典型的表现方式就是发布测试并关注某账号获取测试结果,一般多见于营销号。还有账号注册泛滥,利用率低下,导致较多新注册账号利益受损,例如近两年新注册的微信公众号没有文章评论功能。

甚至有部分运营者注册账号冒充名人或品牌官方号,对名人及品牌的对外宣传及形象造成了损害。

近日,备受关注的“假靳东”账号也反映了类似问题。江西一名六旬妇女,因为迷恋抖音上的“假靳东”视频,导致夫妻关系不和,亲子之间出现隔阂,严重影响了家庭关系。

10月13日,靳东工作室对外发布声明表示,将追究短视频平台上开设“假靳东”账号的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抖音则关闭了一批自称“靳东”的虚假账号。

据抖音10月公告,仿冒名人是黑产团伙常用的作弊手段,这些仿冒账号骗取用户的关注、点击,进而通过电商、打赏等形式获利。

上述BAT数字金融线新媒体运营人员透露,今年上半年,其所属公司希望为自家一款有一定知名度的金融类产品注册官方微信公众号,却发现名称已被一个个人账号抢注。

后经调查发现,该个人并非该公司员工或相关人员,而是一个个体工商户。该公司花费精力提供了很多证明材料,才拿回官方账号所有权,并进行了官方认证。

针对上述问题,征求意见稿规定,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不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或注册与自身真实身份信息不相符的公众账号名称、头像、简介等;不得恶意假冒、仿冒或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

“对于品牌官方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保护。品牌官方账号被冒用、被抢注,使得官方无法进行真正有权威性的官方发声,对品牌的对外宣传和形象造成较大影响。在品牌出现公关危机时,该问题尤其明显。”上述运营人员表示,希望在该条例的实际监管中,能够落实到位,真正保护品牌的正当利益。 

不得强制订阅

“直播、短视频、网红经济盛行的当下,互联网环境中刷量、刷粉、刷人气可以使得公众账号的生产运营者通过购买技术服务来直接优化数据,司法层面已作出否定性评价,修订文件则从监管的视角与之相呼应。”俞嘉雯说。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曾报道,腾讯起诉挂机刷量平台一审获赔2374万余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时提到,流量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关注量、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等即是流量的直观数据体现形式。

但流量竞争,同时也是“内容”竞争。虚假流量会降低微信公众号经营者的“内容”创造能力并最终影响整个平台所输出“内容”的质量。

针对虚假流量的问题,征求意见稿规定,在账号层面,平台应当建立公众账号监测评估机制,防范账号订阅数、用户关注度、内容点击率、转发评论量等数据造假行为。未经互联网用户知情同意,不得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

“政策的出台,是保护自媒体的市场生态,希望大家不要用这些虚假数据去恶性竞争,也保证了投资方与投放广告的商业公司的相关利益,不被虚假账号和数据蒙骗。”Acher表示,用户也将对公众号平台的整个大环境更加信任,保证以公众号为主要阵地的轻媒体公司可以继续生产高质量内容并以此盈利。

实际上,国家监管近年来层面对数据造假、第三方刷量行为已进行多次打击,监管趋严。

去年年底,国家网信办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其中第24条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通过人工方式或者技术手段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等行为,破坏网络生态秩序。明确指出通过技术实施数据、流量造假的违法性。

今年7月,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的通知》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价值导向不良的信息和行为,整治刷量控评行为。

(作者:张雅婷,实习生沈靖然 编辑:曹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