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尽管寒雨绵绵,贵州黔东南州的万达丹寨小镇一早异常热闹起来,游人如织。中午时分,小镇街道摆起了近一公里长的长桌宴,热情的丹寨人民摆了360桌美食宴请1800名游客一同尝新。
10月17日到10月25日,文旅部在贵州举办中国丹寨非遗周,旨在推动中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让更多非遗走进景区,促进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
“丹寨小镇是贵州非遗的一个集中展示区。在丹寨小镇举办非遗周活动,是非遗进景区的一次成功探索,是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是以当代生产生活为中心的文化实践,让传统工艺、传统设计通过再现、再造、再生,走进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旅游,才能真正实现保护的价值,实现双赢。他指出随着旅游业的强劲发展,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到旅游中,以旅游方式频繁走进文化景区和文化场所,参与非遗传承和文化传播,旅游需求从“看热闹”向“看门道”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非遗在扶贫中的作用越发明显。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指出,非遗➕扶贫对推动非遗传承保护,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和产业化进程,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文旅部两年来在全国393个国家级贫困县、150个省级贫困县开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设立非遗工坊2310个,带动46.38万人就业,20万贫困户脱贫。
作为曾经的落后贫困大省,贵州省对此感触良深。贵州省委常委卢雍政透露,贵州曾是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如今成为减贫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中旅游扶贫是重要因素。贵州旅游业连续保持着井喷式增长态势,连续四年旅游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在30%以上,旅游经济规模进入全国前三。
位于贵州东南部的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人口占81%,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拥有大量非遗文化。在非遗赋能下,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州游客突破1亿人次,带动110多万群众增收致富。
贵州丹寨在其中表现颇为突出。丹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岑如刚向记者表示,据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全县接待游客1900多万人次、带动旅游总收入120多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7.86%和116.18%。丹寨县大部分收入是靠丹寨万达小镇拉动的。该小镇是非遗+旅游+扶贫的一个经典案例。据了解,丹寨拥有7项国家级、24项省级、100余项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非遗之乡”。丹寨万达小镇作为万达集团包县帮扶丹寨的核心产业项目,也是非遗进景区、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典范。万达小镇以本地非遗为主题和特色,万达小镇建筑体现本地苗侗文化,经营业态中非遗产品占比超过70%,邀请丹寨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落户小镇,周周举办非遗文化主题活动。
岑如刚表示,开业三年多来,丹寨万达小镇已经成为全国知名非遗特色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900万人次,带动丹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亿元,拉动丹寨20个产业和50个子行业发展。小镇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781人,还直接带动6407名、间接带动12932名丹寨贫困人口增收,有力助推了丹寨县脱贫攻坚。
(作者:高江虹 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