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就业898万!前三季度中国基本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人均收入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21世纪经济报道 夏旭田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未设GDP增长目标,却设置了“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的目标,可见中国对就业的重视。

随着中国经济的超预期复苏,前三季度,中国已经完成了全年的就业目标任务。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

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此外,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

“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基本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调查失业率呈现了稳中有落的态势。”在10月19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中国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虽然环比出现了改善,但同比数据仍然较差,需要进一步缓解这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

城镇新增就业基本完成全年目标

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

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8%,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6个百分点,与8月份持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

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952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84万人,同比下降2.1%。

刘爱华表示,今年年初,面对空前加大的就业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和改善。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调查失业率呈现了稳中有落的态势,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从年初6.2%的高位持续回落。

从居民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上半年为下降1.3%。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1元,名义增长2.8%,实际下降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名义增长5.8%,实际增长1.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67,比上年同期缩小0.0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512元,同比名义增长3.2%。

从物价看,物价涨势比较温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7%。

今年社会兜底保障力度尤其比较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1.1%,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而且远高于整体的居民收入增速。

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仍有就业压力

刘爱华重点介绍了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状况。

“从我们监测的数据来看,高校毕业生9月份就业状况压力是减轻的,就业形势是趋好的。今年前期在疫情冲击下,很多企业停工,招聘活动也暂停,所以带来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到了9月份,毕业季已经逐渐过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明显好转。9月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调查失业率比上个月下降了2.4个百分点。”

关于农民工的就业,她介绍,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劳动力是1.79亿人,和二季度末相比增加了200万人,说明外出务工劳动力是在增加的。

“从我们监测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来看,外来务工人群的调查失业率也是逐月下降的。所以总体上来讲,农民工就业也是趋于好转的。”

不过,刘爱华也指出,目前中国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9月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调查失业率尽管比上个月下降了2.4个点,但比去年同期还是上升了4个百分点,说明今年的就业压力对高校毕业生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外出务工劳动力虽然三季度末比二季度末有所增长,但是和去年同比是减少380多万人,下降2.1%。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通过保市场主体、助企纾困、鼓励灵活就业等措施,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缓解这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

(作者:夏旭田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