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高位将延续至明年,多家猪企拟扩大产能

35斗2020-10-22 19:41

10月19日晚间,大北农披露了拟发起设立总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的消息,该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旗下河北生猪养殖项目,打造高标准、规模化、现代化的生猪养殖场。

大北农愈发重视生猪养殖业务,一方面受益于非洲猪瘟导致行业减产带来的猪价上升,养猪业务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大北农发展养猪业务逐渐得心应手,有了规模扩张的能力。

在猪价上升-扩大产能-推高业绩-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业链控制能力这一循环中,大北农生猪业务的发展是近几年行业头部企业的一个缩影,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之下,有望打破“猪周期”这一魔咒。

猪价高位将延续到明年,头部企业积极扩产

据农业农村部10月10日召开的全国生猪生产恢复视频调度推进会信息,截至目前,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均恢复到正常年份80%以上的水平,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53%。

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已经连续数月上升,最远到明年就能恢复至非洲猪瘟前水平。这也意味着猪价高位有望延续到明年,这对相关企业来说无疑是积极信号。包括大北农在内,几大养猪专业户如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都在积极扩产。

表:主要头部猪企2020年扩产计划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35斗整理

比如在今年6月份,正邦科技公布了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发展生猪养殖业务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32.19亿元用于发展生猪养殖业务,剩余47.8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正邦在其2019年年报中曾表示生猪养殖业务要继续以扩大规模为首要任务,今年生猪出栏目标为900-1100万头。

然后是牧原股份,牧原股份是从本轮猪价上涨中受益较多的企业之一,其2018年、2019年收入为133.88亿元、202.21亿元,对应净利润为5.28亿元,63.36亿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达到了210.33亿元,净利润为117.58亿元。

所以牧原股份要“乘胜追击”,9月13日晚,牧原股份披露了公开发行可转债预案,拟募资总额不超过100亿元,其中51亿元用于23个生猪养殖项目,19亿元用于4个生猪屠宰项目,30亿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牧原股份方面表示,百亿可转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生猪养殖和屠宰的生产规模,提高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市场的领先地位。

紧接着,新希望在9月份审议通过了继续加大生猪养殖投资的议案,拟投资18.26亿元新建设3个生猪养殖项目。三个项目分别为:在天津滨海新区新建年出栏6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5.0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生物性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2.04亿元;在四川凉山州新建年出栏6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7.1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83亿元,生物性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3.36亿元;在河北石家庄新建年出栏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6.0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3.52亿元,生物性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2.52亿元。

就大北农而言,其发起规模庞大的基金用于养猪业务的重要原因是,养猪业务已经从大北农的“副业”变成了“主业”之一。大北农的主营业务是饲料,尤其是在前端料(乳猪料、母猪料)领域较有优势,该类饲料也有较高的毛利率。2013年,大北农开始布局养猪产业,2016年提出“养猪大创业战略”,并探索出一条“公司+员工”的共建共赢之路,其具体操作方式为,在全国设立了8大养猪平台公司,集团公司和当地核心干部共同持股,以调动管理团队的积极性。

根据公司财报,2018年大北农整体收入193亿元,生猪业务占比为6.9%,2019年公司整体收入为165.8亿元,生猪业务占比为11.58%。

到了今年上半年,大北农整体业绩达到了89.91亿元,养猪业务收入为26.59亿元,养猪业务的收入比重达到了整体业绩的29.57%。具体数据是,大北农上半年出栏生猪64.66万头,平均售价33.40元/公斤,出栏均重136公斤/头。根据销售月报简单统计,三季度出栏数量较二季度上涨5万余头,平均售价亦有所增长,养猪业务延续了高增长态势。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上市猪企拟投入生猪产能拓展的资金已超过500亿元。据此,有企业主曾在媒体上表示“中国各大猪企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尽管这一数据较为夸张,但即使只完成1/3左右的量,也会使目前市场上的猪肉供应翻倍——我国每年消耗大约7亿头猪。

规模化养殖加上技术革新,有望打破猪周期魔咒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生猪消费大国,我国的人口数量和饮食结构决定了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不可撼动的地位,猪肉的供应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受2018年8月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我国生猪出栏量较非洲猪瘟疫情前大幅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1.26%和19.10%,生猪供应持续下滑,生猪价格持续处于高位。

我国是全球生猪养殖大国,但是与美国等生猪养殖大国相比,长久以来,我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中小规模养殖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与标准化、规模化大型养殖场相比,中小规模养殖场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环保措施不到位、疫情防控薄弱等一系列问题,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但长期以来,生猪市场都受困于“猪周期”,其核心轨迹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在这个循环当中,供需是一对平衡关系,价格波动是调节机制。

图:全国22省市养猪市场相关价格

猪价会影响养猪户对市场的判断和投入,当价格高时,会扩大产能,当价格低时,会减少产能。如果市场上中小养殖户较多,他们信息交流慢,信息交换少,有一定的滞后性,容易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加大猪价变动的频率,不利于市场平稳运行。

随着头部龙头企业不断拓展产能,大型或超大型养猪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之后,会抑制市场价格情绪性的波动,使得市场信息更加透明,避免很多因为“猪周期”而引起的猪价快速不合理上涨或下跌。不过目前看,这一道路还任重道远,上市前十猪企出栏量还不到全国总的出栏量的10%。

养猪行业规模化扩张的难点在于技术和成本,技术难度体现在生物安全防控和管理方面,成本主要在饲料、人工、设备等方面。当猪肉价格处于高点,会吸引很多跨界资本进入猪养殖行业,比如互联网巨头阿里、京东,地产行业巨头万科等,较高的利润可以支撑他们在该领域探索尝试,利用新技术提高养殖行业的效率。

规模化养殖加上技术革新,会增强行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程度上减缓猪周期,提升行业的利润水平。猪周期会一直存在,但是其给行业的负面作用会越来越小。

粮猪安天下。生猪产业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

(作者:35斗 )

35斗

农业及食品自媒体

35斗,未来农业服务平台,我们主要关注农业和食品在数字技术,生物技术和智能制造三大领域的科技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