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支持制造业创新创造长远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0-23 05:00

中国在“四基”领域需要战略性资本支持,有必要坚持培养工匠精神与创建百年老店的信念,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日前,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制造业直接融资比重。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制造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等上市的融资,推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与科创板对接。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股市上市具有一定门槛,以及银行信贷审批难度较大等因素,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一些挑战。在中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改善融资环境,推动科技创新是一项重要工作。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科创板、注册制相继推出。

如何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创新融资服务体系?我们或许可以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获得一些参考。以日本为例,1980年代前,日本形成了以追赶式增长为主的经济体制。但是,当进入以全球化与信息产业革命为标志的1990年代后,日本并没有将经济体制转为支持创新型经济增长的体制,因此,错失信息产业革命机遇,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

不过,日本在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等上游领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技术竞争力。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拥有几家大型的企业集团,其核心是主银行,这样的集团里面包含了金融机构、实体经济、贸易服务等业务,主银行给予旗下内部兄弟公司融资服务支撑技术创新投资的时候,具有信息优势并能降低融资成本。此外,企业集团内部的一系列上市公司相互交叉持股,不太在意股价短期涨跌,使得日本企业可以为长期目标进行持续投资而减少了资本与资本市场的压力。此外,日本大量隐形冠军企业都是长期专一发展而来的家族企业,几乎不用融资。

德国也是拥有隐形冠军最多的国家,其生产、机械等设备占领世界高端市场。但是,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大部分并未上市,而是依靠自有资金运转,因为其利润足够支撑。比如被称为“隐形冠军之父”的德国赫尔曼·西蒙教授在调研德国隐形冠军时发现,79%的企业主要靠自有资金。

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往往并非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且市场需求比较稳定因而不用扩大产能投资。这些企业以长期专注业务和技术积累为主,投资则可能更多在人力培训学习方面,因此,融资需求并不高。在工艺性创新方面,企业不仅需要资本,更多的是依靠时间和专注积累技术。

所以,至少在中国还需进一步加强的“四基”领域,想要突破可能需要5年,甚至10年才会积累出一些成果并拥有商业应用机会,而在此期间或许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资本消耗。因此,中国在这些领域需要战略性资本支持,德国隐形冠军的优势是几十年投资积累出来的,日本则靠集团长期输血,中国想要追赶就必须以马拉松的心态长期支持,这种支持不仅限于风险投资或股市投资者。

美国科技创新主要靠风险投资与纳斯达克组成的资本体系。开创性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从仙童半导体开始的,由8名从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离职的科学家创立。风险投资与美国二战后电子产业几乎同步发展,并孕育出了信息产业革命。纳斯达克则为风险投资资本提供了退出的路径。

中国的创新浪潮正在新一代企业家的努力下爆发,各种创新基金、风险投资资本以及注册制上市等,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具有活力的融资服务体系。但是,我们也要警惕一些浑水摸鱼的投机者,利用行业扶持资金和注册制进行概念套利。上市可以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服务,奖赏勇于冒险的创新者更多财富,但也会伴随着一些短期逐利的行为。

事实上,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一种具有长远目标的专注创新的品质。我们应该明确,上市不是为了让企业套现实现财务自由,上市是为了企业长远且专注地发展。因此,中国有必要坚持培养工匠精神与创建百年老店的信念,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编辑:洪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