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三季度回看银行结售汇数据,市场逐渐熟悉双向波动

南财快评胡珊珊 2020-10-23 19:24

外汇局今日公布了前三季度我国银行结售汇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762亿美元,其中,自身结售汇顺差158亿美元,代客结售汇顺差603亿美元。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点评前三季度我国外汇收支情况时表示,“今年结售汇交易有这样一个特点,客户‘逢高结汇、逢低购汇’,这是市场更加理性的表现,控制风险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此该如何理解? 

逐月来看,代客结售汇顺差主要集中于1-5月,累计实现顺差527亿美元;而6-9月,代客结售汇顺差仅77亿美元。然而,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来看,1-5月人民币贬值压力相对较大,并一度触及7.1765的年内低位;6月开始,人民币转而连续单边升值。代客结售汇与月度人民币汇率升贬值方向发生背离。 

这种背离表明市场主体的顺周期性显著下降,交易逻辑相应发生变化。2005年-2014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近10年的单边升值;2015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又经历了近3年的单边贬值,由此给市场主体形成了一个预期,即升贬值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并保持较大的幅度,由此形成了市场主体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在单边升值阶段,市场总是预期下个月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因此不愿持汇,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反而结汇热情高涨,进而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单边贬值阶段,市场又总是预期人民币会继续贬值,不愿结汇,在人民币下跌过程中反而加快购汇,进而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由此,单边升值阶段总伴随大规模的结售汇顺差,单边贬值阶段则为大规模结售汇逆差。 

但近两年来,市场开始适应了双向波动的节奏,对人民币也不再有单边的升值或贬值预期,市场主体的顺周期性显著下降,结售汇行为更趋理性。在人民币升值阶段,市场适时购汇;贬值时又适时结汇。由此,结售汇差额更趋均衡,且其与人民币汇率已有的同步关系被打破。 

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的变化意味着2015年“811汇改”后的五年多来,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参与主体愈发成熟,不再押注于汇率的单边变化,而是根据汇率波动自发的调节自身的行为。市场主体对于汇率波动的适应性和风险管理能力逐渐增强,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市场化运行并走向清洁浮动的条件正在不断成熟。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

(作者:胡珊珊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