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对话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各地均可创造好的改革经验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我们一定要通过市场化的改革,通过进一步对外开放,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今年以来,中央一连串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改革举措密集出台。
从4月份出台的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到5月份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6月出台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8月自贸试验区扩围,这些都体现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
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包括海南自贸港在内的21个自贸试验区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无疑将承担起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使命。
10月26日至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召开,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深圳、海南等承担先行先试任务的地区应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哪些方面探索新路?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十四五”期间有哪些重点工作?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
是鼓励肯定,也要自行杀出血路
《21世纪》:考虑到疫情冲击之下,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央决定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选择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推进综合改革试点,这样的布局有何深意?
彭森: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既是政策大礼包,也是对深圳提出的新要求。更重要的,这是中央向全世界、向全体中国人民宣告改革开放的决心,中国会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长期以来,深圳坚持先行先试,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新时期中央希望深圳进一步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批准了涉及6个领域,共计40条具体政策,这些都是深圳在长期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机制上的重大障碍。深圳发展得快、改革深入,这些问题就提前遇到了。深圳提出来一个改革清单,通过批量式审批、授权,可以先行一步,有利于创造积累新的经验。
这6个领域,包括要素市场化配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民生服务供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6个领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第一个方面,是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科学技术要素,还包括数据要素等。深圳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比其他地方更多,深圳也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中央便授权给深圳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
要给地方更大改革自主权
《21世纪》:今年面对复杂的外部条件,以及国内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央提出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看到一些改革开放举措在提速,除了深圳综改试点实施方案发布,今年6月还出台了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圳和海南都获得了比较高规格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这些部署都包含着“向地方授权、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属性,如何看待这系列部署?这些部署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彭森:今年以来,中央在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政策力度很大,一连串战略部署、改革举措相继出台。
从4月份出台的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到5月份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6月出台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9月自贸试验区扩围,北京、湖南、安徽新设自贸区,这些都体现出中央很大的决心。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我们一定要通过市场化的改革,通过进一步对外开放,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像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央高度关注,给予海南充分授权,定位很高。海南自贸港的定位,重点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创造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中央希望海南成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
中央对此期望很高,政策力度也很大,包括充分的法律授权,提请全国人大推进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希望海南能先行一步、走得更快。涉及到自贸港的其他体制机制,包括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行政审批上极简审批,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等,中央对此有明确要求,海南也在积极开展工作。大家都希望海南抓住这次重要机遇,在自贸港建设方面为全国提供更好的启发和经验。
《21世纪》:深圳特区发展了40年,国内其他沿海地区也逐渐成长起来,除了深圳,是否其他地区也能担起先行先试的改革使命?
彭森: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各地都可以创造出一些好的改革模式和经验。
除了深圳之外,其他地方也在开展一些综合配套改革。包括在成都、重庆开展的城乡统筹改革,在湖北武汉中部城市群、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在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些综合配套改革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进展。
这次深圳的综合授权、先行先试,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探索和试验,是根据中央确定的目标,给予深圳充分授权,让深圳在改革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有利于创造更好的经验、走得更快一些。
《21世纪》:如果其他地区也有比较大的改革动力,是否也能先行先试?
彭森: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央需要给地方更大的改革自主权,鼓励地方开展一些差别化的综合改革试点。如果有地方遇到类似的改革、开放问题,需要中央给予综合授权,也可以进行相关探索和创新。
应重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1世纪》:能否从今年以来这些重要部署中,预判“十四五”时期的工作重点?
彭森:“十四五”是很关键的阶段,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会迎来新的挑战,相信中国能很好地应对挑战,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将再上一个台阶。
十九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中央会对“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整体思路、重点工作等提出系列建议,会成为“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总的来看,在“十四五”时期,我们还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中央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很好地体现在“十四五”规划中。
《21世纪》:“十四五”时期哪些重点改革有望得到推进?
彭森:今年4、5月先后出台两个深化改革的重要文件。4月份出台的文件提出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要解决当前改革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改革。5月出台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是目标导向的改革任务单,揭示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这个大目标要推进系列改革任务。
中央一直在强调,要协调好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关系。“十四五”期间要改革阻碍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特别是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这样才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根本性、实质性进展。
《21世纪》:“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行?有哪些高质量发展值得期待?
彭森: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经过40年改革开放,现在进入新时代了,要实现从过去高速增长阶段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转型。
大家总是以GDP的增长来论英雄,“十四五”规划可能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经济年均增长9.6%,2010年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后一次两位数的增长,当年增长了10.6%。从2010年到2018年,这8年间经济增速年均下降0.5个百分点。2018年到6.6%,2019年是6.1%,也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可能还会进一步回落,但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好的,韧性很强,产业结构比较健全。在“十四五”时期,经过努力,中国完全有可能把经济增速保持在5%-6%的区间,在不过分计较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保持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总体目标。
监制: 向秀芳
摄制统筹:曾婷芳、杨海涛
剪辑后期:李群
传播统筹:丁青云、曾婷芳、周湘杰、赖禧
设计:王冰
旁白:许皓然
(作者:周潇枭 )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