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万亿保险新市场 第三方平台去年销售近1620亿元

陶力陶力,实习生孔泽思 2020-10-30 10:52

互联网科技与保险业的结合,将促进更多“普惠型”产品推向市场。

“宏观层面,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17%的老年人,花掉了67%的医疗费用,这是健康险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另外,中国医保政策的变化,也影响了整个医保费用的花费比例,保险公司、渠道和科技公司,都需要综合考虑效率与价值两个坐标,并从中找到最佳切入点。”近日,善诊创始人兼CEO吴竑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健康险设计的最根本逻辑,即用户在哪个地方需要,供给就应该在哪个地方出现。公开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之后,人们对于保险,尤其是“健康险”类需求猛增。根据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的最新财报数据,第三季度,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分别实现保费收入74.59亿元及273.27亿元,同比增长依次为52.52%、45.44%,远高于其他险种5.8%的增幅。

不过,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痛点。波士顿咨询分析认为,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目前中国的健康管理业务发展还在探索阶段,保险公司与其他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主要面临“三大发展困境”:即“缺乏有效数据支持效果分析、缺乏创新与差异化服务、缺乏联动的健康管理”。

而越来越多的科技力量开始介入这一领域。据中保协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已经有61 家保险公司与蚂蚁保险、善诊、微保等第三方科技公司和平台合作,开展互联网业务。2019 年第三方平台累计实现规模保费 1619.8 亿元,同比增长 63.3%,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规模保费的87.2%。

一直以来,60岁以上老年人曾是保险业界最为“头痛”的用户群体,虽然在中国“17%的老年人群体占据了医疗费用的近70%”,但考虑到老龄人群的健康风险,一些保险公司曾长期“一刀切”,不对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险服务。

吴竑兴指出,老龄化不是局部变量,而是全局变量。以医疗大健康产业为例,17%的老年人消耗了近70%的医疗费用,而中国的商业健康险都在医保基础之上的设计。

除了在保险产品设计上进行改进,在吴竑兴看来,整个健康险行业的竞争,其核心是筹款效率与赔款效率的竞争,服务加数据则是提升行业效率最需要一以贯之的要素。保险需要解决特定用户的特定问题,因此,场景特别关键,只有做到“服务即数据,数据即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效率的提升。

互联网科技与保险业的结合,将促进更多“普惠型”产品推向市场。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顾雪非指出,“2019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达2.3万亿元,而商业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为7000多亿元,仅相当于医保基金的三分之一。因此,新医改的关键是从被动支付到战略购买,提升了健康险覆盖广度、深度与高度。”

(作者:陶力,实习生孔泽思 编辑:李清宇)

陶力

资深记者

专注中概股、投融资、电商、O2O、共享经济等领域。微信号:taoli-21(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职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