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见|记者手记:泰康的成功没有奇迹

慧见包慧 2020-10-30 19:55

提及中国的保险业,陈东升和泰康是绕不开的案例。

美国学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异类》的开头就提到“生态学”:森林里最高的橡树之所以长得最高,不仅源于种子最优质,生长的土壤深厚肥沃,还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其它大树遮蔽其阳光,在它尚幼时没有被兔子来啃过,长成后也没有被人所砍伐……

所有成功企业最初都来自一粒优质的种子,但也离不开温暖的阳光,肥沃的土壤,以及能躲避过野兔和伐木工人的幸运。泰康的成长也离不开坚定的创始人、崛起的中国中产人群和执行力强的团队。

泰康诞生之时占尽了天时人和。改革开放促生了极大的保险需求,这是核心根基,也是天时。陈东升以体制内干部下海的身份打动当时监管层并获得保险牌照和养老社区试点等的支持,此为人和。

尽管如此,泰康其后二十多年发展也充满了艰难。但它每次在关键节点都踩准了节奏及时准确地调整了战略,每次战略调整都代表了时代的变革。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泰康在13年前布局养老都是超前的。

这背后,离不开创始人陈东升超前的眼光和坚定的战略定力。2007年作为先行者的他其实也比较迷茫,最开始很多人看不懂。背负着董事们、管理层和员工们的不理解,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公司上下对泰康进军医养产业的担忧。

陈东升说,企业家没什么,就是看准了,坚持做。从1996年创办泰康,到2007年转型医养,他都是这么做的。相对又苦又累又重的医养行业,保险赚钱相对轻松很多;但是他这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在里面摸爬滚打。各大保险公司、大财团、大地产商也是近两年才开始嗅到商机并进入一拥而上的疯狂圈地。

坚持的背后是勤奋。63岁的他自诩为“奔跑的少年”,每天行程表都排得异常紧凑,即使如此,他还坚持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听完一部又一部经典。

当然,最重要的是做对的事。中国医养产业无疑是未来数十年里的一个正确的方向。

以陈东升为代表的“92派”其实是很特殊的一群人,他们经历过激情革命的红色年代,参加工作后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80年代,在这两个年代之间穿梭自然有痛苦。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一部分人就投身创办企业的浪潮中,浓厚的家国情怀成为他们身上显著的标志。

拿陈东升来说,他没有追风口,这十几年精力全部放在医养的布局上,虽然这两件事都是非常艰难的事,但他坚定地认为“再艰难你也还是要做”。他把公司的价值观提升到了哲学层面——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礼赞生命,跟泰康的大健康战略相得益彰。

而曾经被同业嘲笑“傻”的另类泰康,也从一个昔日背负诸多非议的先行者,成为填补市场空白的行业领先者。

泰康的成功没有奇迹。

相关阅读

慧见|陈东升:穿越长寿经济

(作者:包慧 编辑:周鹏峰)

包慧

金融版记者

关注金融科技和区域产融等泛金融领域。邮箱:695051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