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又脱单!从“河源老乡”的脱贫故事看精准帮扶优势

金羊网
2020-11-04 11:58

“以前好苦,家里孩子生病困扰了全家十多年,两位老人身患重症,那时的我靠打工已入不敷出。幸亏省交通厅在我家最困苦的时候拉了我一把,我也终于走上脱贫奔小康的路子了,还娶到了现在的太太,一家五口幸福得很。”在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脱贫户刘伟坤的脸上,洋溢的幸福感油然而起。他说,恩惠于精准帮扶,自己的努力看得见,脱贫致富的目标能实现,便是他最开心的事。

走在奔康的道路上,刘伟坤夫妇脸上笑开了花

11月2日,“脱贫奔康·粤来粤好”网络主题采访团队来到河源紫金,来看精准帮扶如何助农惠农。

家门口就业,靠双手致富

“造血式扶贫”激发致富热情

“政府支持我养殖鸡鸭,通过努力工作,我也能买到新房子了。不努力的话,我们农民实现小康生活也就变得不可能。”从破土房到住起二层小洋房,从车不得进村到路通网通,刘伟坤依靠自身辛勤劳作和省交通运输厅驻紫金县金光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他的家园建设好了、家庭也添丁兴旺了,致富奔康的热情也愈发强烈。

据了解,金光村发挥省交通运输厅的帮扶优势,一方面实现区位资源整合,将县道X157线御临门温泉度假村至九和镇圩路段改建为二级省道S340,做到路通财通;另一方面,集中发挥产业带动效应,大力发展金光村生态园、印象金光旅游项目等五大产业,带动以刘伟坤为代表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在精准帮扶支持下,金光村从“精光”村蜕变成“金光”村

在“造血式扶贫”的精准帮扶下,金光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3.4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35.5万元,实现了10倍增长;农民人口可支配收入更在2019年达到了20114元。金光村的贫困户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努力靠双手致富。

好茶甘香,蜜柚鲜甜

主导产业助农兴农促增收

“我们试着精做一件事,那就是把紫金的茶产业做大做强,深耕深加工,让‘茶’成为我们紫金县的金漆招牌。”紫金县扶贫工作局副局长苏燕文,向记者讲述紫城镇客茶谷茶叶种植项目,给乡镇乃至全县所带来的显著变化。作为紫金县乡村振兴和脱贫奔康的主导产业,

茶产业在就业带动、资金补助等方面为当地贫困户的生存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效能。

“此茶只应紫金出,天下茶人莫辜负。”一诗赞誉的就是蕴含天然蜜香的紫金蝉茶。小绿叶蝉,咬过茶树嫩叶,茶树自愈时会分泌一种特殊物质,此类“被天然挑选过的”茶叶经特殊工艺精心炮制后,蜜香便扑鼻入喉,盛香不绝。记者了解到,紫金茶园最负盛名的当属“东方美人”茶,一经售卖便迅速抢购一空,价格最高可达20000元/斤。而在优质茶产业的产销加工全产业链条中,当地贫困户通过投身成为采茶劳动力、茶园基地补助专项及土地租赁等方式,能够获得多渠道的收入来源。“县政府和茶园帮助到我很多。12年前丈夫遭遇车祸一度让我的家庭困苦不堪,现在我摘茶叶都有每天100元的收入,入股茶园更让我每年获得6000多元的分红。”严爱芬是当地参与茶园采茶工作的贫困户,她说,现在的自己,能让孩子有钱读书,生活也越来越好,内心感激又感动。

河源紫金的茶产业为乡镇脱贫带来强大活力 图/新华网

“连心桥上党旗红,两岸乡亲喜气融。叠迹骑轮犹闹市,繁华绮景沐春风。”产业助农的故事,在紫金县九和镇龙塘村得到了生动演绎。记者了解到,自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龙塘村的改变,可谓“脱胎换骨”,这其中,党建指导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

4年前的龙塘村,一边靠山一边靠河,山路崎岖设施薄弱,被当地村民称为“三无村”(无地、无人、无钱)。在“条件艰苦的乡村何以实现脱贫致富”的问题上,龙塘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迈出了“党建+产业”的关键一步。据河源市委组织部驻九和镇龙塘村第一书记蔡陆宏介绍,在困难面前,基层党组织正是做了“这三件大事”,让龙塘村走上了一条集约化、统一化的发展道路——修桥系民心、蜜柚保民收、电商致民富。“我们为村民修建好了一条新桥,圆了村民的百年通桥梦,取名‘连心桥’,党群心连心。”蔡陆宏告诉记者,“解决筑桥难题”是龙塘村党支部着力发挥党建效能、听民意、抒民困的深刻故事。

蔡陆宏趣将连心桥的通桥故事比作“飞夺泸定桥”

在驻村扶贫的过程中,蔡陆宏等驻村干部一方面开设党群服务平台,目前已成功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问题50件、听取建议落实有12条,党群关系紧紧相依;另一方面重视产业引领,因地制宜多方筹资发展当地特色红肉蜜柚产业,与村长伯伯金光生态园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合作推广“23.5度柚”特色产品销售。得益于此,龙塘村有劳动力的相对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17478元,村集体收入在2018年底更是达到近12万元。

产业做起来了,环境改善了,未来,紫金县将致力于持续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夯实脱贫奔康基础,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来源:金羊网)

(编辑:毕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