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一道数学题,造就了如今的双十一新主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0-11-04 00:00

11月1日,今年的双十一正式开启。数据显示,11月1日全天,京东3C家电、快消品等核心品类持续领跑全行业,时尚居家等品类高速成长,手机、洗衣机、平板电视、冰箱、笔记本等3C家电类则位于成交额排名榜首。这再次印证了京东在家电行业的霸主地位。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京东继续以28.86%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家电零售全渠道第一。与此同时,京东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优势品类也同样保持着全渠道及线上第一的位置。

一家企业如果成为了一个行业的领跑者,往往会提高自己的利润率,趁着市场占有率高,尽可能地多赚钱。但在京东,越是优势品类的高管们越是担心自己“赚多了”。这是为什么呢?

                “高利润陷阱”:京东曾经的“机遇”

当年家电零售业巨头曾陷入的“高利润陷阱”,京东显然不想重蹈覆辙。刘强东与京东家电业务负责人闫小兵曾有过一段对话,两个人在利润控制上有一个共识,就是作为渠道商,要永远保持先进渠道的特点,这个先进就是通过降低成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毛利,不能把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你认为成本压缩到无可压缩的地步,你挣5%就够了,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利润从5%扩张到10%,做成那样就是落后的渠道了。”

刘强东非常清楚,如果有一天京东变成了高费用的渠道,那最终的结果就是等着别人来颠覆。因此,时至今日,在京东内部的经营分析会上,当刘强东听到京东的一些优势品类上的净利润率数据时,仍然屡次向负责人提醒“高利润陷阱”。。

一顿价值近百亿的工作午餐

刘强东将他在家电行业的这一经营理念形象地概括为“三毛五理论”,并推广至整个京东集团,“如果有机会赚一块钱,我们只拿走其中的七毛,三毛留给合作伙伴。这七毛中三毛五留给员工福利和年终奖,剩下的三毛五留给企业未来的发展。三毛留给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会跟着京东,三毛五留给了团队,团队愿意跟着京东。”

“三毛五理论”改变了渠道与品牌之间的利益零和博弈关系。一直以来,京东都保持稳健合理的利润水平,不盲目追求高利润,坚持让利给合作伙伴,与合作伙伴共享商业成功,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共同实现长期、持续的价值回报。这是维护行业的健康,也是保护各方都能够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空间内可持续地发展。因此,众多的品牌商、合作伙伴才愿意与京东合作。

沃尔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说,当初京东和沃尔玛谈合作的时候,谈了一两个月都没有达成协议,刘强东亲自去美国和沃尔玛的负责人吃了一顿午饭,席间两个人根本没有谈合同,也没有谈价格,压根就没有提交易的任何一个条款,而是一直在聊零售的本质是什么。

这顿饭吃完之后,沃尔玛就做出决定和京东合作。作为此次协议的一部分,沃尔玛将获得京东新发行的144952250股A类普通股。以京东当前股价计算,沃尔玛持股价值约为14.35亿美元,约合95亿元人民币。

价值近百亿的协议一顿工作午餐就能敲定,其中的关键就是,沃尔玛认为京东在经营理念上和他们一致,都希望能够通过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来为整个行业创造最大的价值,而不是专注于自己赚钱而已。

当然,愿意与京东合作,不仅仅是因为它乐意“分蛋糕”,更是看重了它“做蛋糕”的能力。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的零售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9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4%。然而,在这样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京东却成为了数十万商家的“避风港”。今年前9个月,2004个品牌在京东GMV过亿,京东618第三方商家成交额同比是去年的2.2倍,在今年的双十一,京东又宣布将助力商家销售增速同比翻倍。京东发布11.11首日开门红战报,全天成交额同比增长超90%,在如此庞大的体量上依然持续保持加速度,遥遥领先行业增速,锁定绝对主场。京东不断赢得合作伙伴信赖,已然成为今年品牌和商家的最大增量场。

商业的未来不会再是两败俱伤的单纯竞争,不同企业之间互利共赢,将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主旋律。谁能找到与其他公司合作共赢的“金法则”,谁就能在未来的商业江湖中独立潮头。

十几年的实践证明,看似简单朴素的“三毛五理论”恰恰把握住了商业江湖的脉搏,让京东如今不再是一家简单的零售企业,而成长为一家以智能供应链体系为核心,开放拥抱其他行业企业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不断为合作伙伴输送自己的供应链能力,实现整个行业和社会的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