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统筹发展与安全 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1-06 05:00

维护国家安全就要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播放音频
NaN:NaN

来源:南财音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出明确要求,并作出工作部署,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必须增强风险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伴随着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中国将面对更具有挑战的外部环境,国内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再加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产生新要求,使得中国必须居安思危,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统筹发展和安全,办好自己的事情。

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安全提供更为牢固的基础和条件。

在疫情可能加剧逆全球化挑战的大背景下,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则关系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之所以要在当前的背景下构建新发展格局,其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维系经济安全。这不仅可以降低对外部资源和需求的依赖以增强自主性,同时,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还能为我们供给侧提供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因此,关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目标定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基础上添加了“更为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全会还提出,要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作为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人们的吃穿用度应该以自主生产为主,因此,实体经济是基础,在遇到重大灾难和挑战的时候,实体经济生产能力是安全保障。全会提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与此同时,必须守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因此要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及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建设。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和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要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中国正在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开放力度和广度都在加深,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既不能将安全与开放对立起来,也不能忽视安全的重要性。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要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尤其是中国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走出去”的投资,要增强风险预警以及安全保护的能力。

维护国家安全就要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现在,安全构成了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关键性考量,这既有应对当前世界大变局的阶段性因素,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因素。统筹发展与安全有着复杂的、多层次的战略考量,既要面对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现实突出问题,又要努力构建未来秩序,是我们必须坚守的重要原则和夺取胜利的重要保障。

(编辑:洪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