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奎:中国外部环境面临三大挑战,新发展格局关键要转换发展动力机制

卢常乐卢常乐,陆婷婷 2020-11-07 10:17

王新奎认为,新发展格局不单是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问题,也非很具体的贸易问题,而是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

11月6日,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举办的2020国际进口贸易论坛上,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王新奎指出,当前的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王新奎,图/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王新奎表示,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是全球贸易的再平衡。过去30年构建起的全球生产和供应链布局,在全球价值链革命和贸易高速发展的时代,不同区域间和国家层面正面临着新的调整,这种调整“甚至是很激烈的”。

第二是全球贸易规则的重构,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第三是数字经济全球化的鸿沟。从纵向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从横向发展趋势来看,全球数字经济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数字经济“孤岛”开始出现。

在此背景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正确而及时的。

王新奎认为,新发展格局不单是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问题,也非很具体的贸易问题,而是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

王新奎指出,“发展动力机制”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过去主要依托外循环,以出口加工贸易、大力引进外资等阶段为主。从今后较长时间来看,这一机制不足以推动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实现发展和成长。

其次是体现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上,技术企业的创新基本上是围绕“消化、引进、吸收”三个过程,现在这一条件和基础发生了变化。

第三是改革开放的动力机制,过去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和构建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为模板进行的“开放倒逼”式的基本体制改革,如今条件同样也发生了变化。

在国内即将形成的新发展格局和即将实现的发展动力机制转换的背景下,该如何认识全球贸易规则体系构建的未来方向?

王新奎认为,中国是全球贸易规则体系中一股最主要的参与力量,中国应当承认全球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和不同经济制度性质的经济体。未来全球贸易规则体系构建的方向,需要寻求以不同经济体制国家之间长期稳定共存、“以最小公倍数”为原则的规则体系。

(作者:卢常乐,陆婷婷 编辑:李博)

卢常乐

政经版记者

长期关注长三角区域宏观经济,中小实体企业发展实际。邮箱:lucl@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