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各市干部群众热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南方网
2020-11-10 12:18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珠三角是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连日来,当地干部群众就全会提出的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一判断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结合工作经历和生产生活经验,就如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珠三角优化发展步伐分享心得体会。

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成效,聚焦落实在推动珠三角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永葆改革开放创新的闯劲、胆识和勇气,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科技自立自强

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珠三角是我省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更好发挥珠三角对全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当地党政干部和科技界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认为,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应充分利用香港低税率、国际化程度较高等优势,更大力度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与珠三角携手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光明科学城是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当前科学城建设全面加速,光明中心区、装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等重点片区内热火朝天。光明区科学城开发建设署署长张鹏表示,大家都干劲十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目标,积极推动光明各重点片区高质量开发建设,努力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我们重任在肩。”佛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葛振海说,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必须深入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集聚科技人才、完善创新生态链,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接下来会立足地方需求,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为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解除各种后顾之忧,推动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让科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构建新发展格局

强化对全省辐射带动

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是题中应有之义。全会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珠三角干部群众表示,要充分发挥珠三角市场空间大、内需强劲的优势,立足用好庞大内需市场,进一步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不断强化珠三角与全省各地经济联系、辐射带动。

当前,广州正加快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魏敏表示,将落实新发展理念,抓住筹办期货交易所的契机,抓紧培育大宗商品贸易型总部企业,推进南沙自贸试验片区、黄埔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着力增强商品贸易功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

“面对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以空前速度引进正威新材料制造产业园项目和益利素勒电磁线项目两个新材料领域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150多亿元。”惠州博罗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永平表示,将以新材料项目落地为契机,加快盘活现有16家铜类企业生产,形成较完整的铜产业链,为国内新材料产业市场提供更强大的产能。与此同时,依托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提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智慧交通、高端器械设备提供更多优质新材料,更好地满足新基建带来的消费需求。

深化对外开放

加快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全会强调,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珠三角地处开放前沿,最早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合作,当地干部、企业家围绕新时期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实招、说对策。

“最近中央一系列有力举措,充分彰显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定力,也更坚定我们企业发展的信心。”东莞市得利钟表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伟浩是一名在东莞投资超过30年的港商,在他看来,港资企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科创产业,在未来国家实行高水平开放的过程中,港资企业大有可为,可以充当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助力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江门而言需要着重打好“侨”牌。江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务局局长陈耀华表示,接下来江门要更加注重海外侨务工作与商贸对接双结合,做好对外商贸推介和招商引资。一方面着力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加大经贸推介力度,提升“中国侨都”的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推动“侨梦苑”高质量发展,将其打造成为侨商产业聚集区和海外高端人才聚集区,让“侨”力量成为国内外“双循环”的重要推动力量。

(来源:南方网)

(编辑:倪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