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捉蛟龙!我国载人潜水器创记录,“奋斗者”挑战10909米

万维智库2020-11-10 14:34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而中国正是走在最前列的“急先锋”。刚刚,由我国自主研发并制造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全球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的地方,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顾中国载人潜水器的发展历程,几乎就是一个从无到有、艰苦奋斗的过程。

1971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一艘载人潜水器。15年后的1985年,这艘名为7103救生艇的潜水器成功下水,彼时它的航速只能达到四节,能去的最深处也只有300米,不过也算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救人潜水艇之一。

2012年6月,中国第一台真正自主设计,并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终于横空出世。“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去到7062米,创造当时全球同类型潜水器的下潜新纪录,这让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能下潜到7000米以下的国家,更一跃成为全球具备“大深度载人深潜作业能力”的五个国家之一。

紧接着,“深海勇士”号作为我国第二代载人潜水器闪亮登场,国产化程度更强的它,诞生的速度也更快,从立项到交付只花了短短的八年时间。而在“深海勇士”号还没来得及下水测试之时,中国首个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火速在2016年开始着手研制。

这就是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集合了两代前辈“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的研发力量, “奋斗者”号不负众望,在西太平洋最深处,见证中国“深蓝梦”的实现。

除了载人潜水器,我国无人潜水器的发展也不容小觑,“海斗”号、“海燕”号、“海翼”号都是能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响当当的存在。

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的研发意味着什么?抛开国际影响力不说,这些潜水器深海作业后带回的数据,具有极高的经济发展价值。业内人士指出,深海载人深潜器的研发,和工业原料、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工程等多产业密切相关。可以说,想要推动深渊资源产业化,就离不开“奋斗者”号的辛勤劳动。

10月15日,一份名为《2020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的报告,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经过测算,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比上年同期增长2.3%,总体来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呈现速度和质量都稳步发展的特点。

事实上,中国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以强大的科研力量,和日新月异的工业制造能力为基础。比如“蛟龙”号的诞生,就集合了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等10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是他们联合攻克难关后的心血结晶。

在二级市场上,海洋经济板块的概念股,一共有超过60家上市公司,分别在沪深两市交易所上市交易。在此之前,中国第一只“权威海洋经济主题股票指数”诞生,这只名为“蓝色100”的股票指数,综合参考海洋属性、财务状况、行业覆盖面等因素,筛选出排名往前的股票作为样本,涉及超过15个海洋产业及相关产业。

在未来,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依旧是海洋事业发展的主旋律,中国将会研制出更多的“蛟龙”、“奋斗者”们。

(作者:万维智库 )

万维智库

财经自媒体

万维智库,聚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