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第三支柱建设要尽快将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及保险整合起来

方海平2020-11-11 15:37

2020年11月10-11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11月10日下午举行的是21世纪亚洲保险年会主论坛,主题为“洞见未来 变革中的保险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该场论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护航未来银色梦”圆桌对话环节针对我国的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提出了两大建议:第一,第三支柱建设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第二支柱的基础之上,现在大力建设第三支柱容易把第二支柱忘了,十四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第二支柱,比如,第二支柱要尽快引入自动加入制度。据我们中心同事的研究,美国第三支柱账户余额的绝大部分来自第二支柱的转移;第二,第三支柱建设中的一个问题是应该尽快做好顶层设计,包括保险行业、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这三个领域的养老金产品协调和整合起来,做到税优政策的承受主体是账户持有人而不是产品或行业,因此,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应该把第三支柱的制度设计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这是发展第三支柱的关键。

对于第三支柱目前的发展现状,郑秉文指出,我国的第三支柱建设起步于2018年,当年5月1日开始从保险业进行试点,实行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当时,基金行业也动了起来,但始终没有实施税优政策。目前来看,三支柱中,第一支柱覆盖的人数最多,基金余额也最大,第二支柱覆盖人数只有3400万人,基金积累2万多亿元,第三支柱税延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人数仍然非常少,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银行理财产品也没有纳入进来。

针对第三支柱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综合性的,郑秉文指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税制环境不适应,只有纳税人在扣除时需要通过所在单位的HR进行操作,需要单位的配合,手续繁杂。从就业环境上来看,对于约1亿多自由职业者而言,他们不是纳税人,很难享受到税收优惠制度。

其次,该产品设计较为复杂,优惠力度也不够大,退休领取时个税比例显得有点高。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三支柱建设之间应该相互配合,第二、第三支柱之间没有打通。此外,凡是第二、三支柱发展得较好的国家,其第一支柱替代率都不高,第一支柱需要让渡一些空间。就是说,三支柱要有个顶层设计,相互配合。

郑秉文表示,目标是明确的,但是行动很重要,必须要有方案和顶层设计,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去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夯实应对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因此,中央的文件一个接一个,“建立养老金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是非常迫切的,‘十四五’开局很重要,并且现在距离2035只有15年,对于建立多层次养老金制度而言要提前进行布局,所以起步和朝哪个方向走非常重要。” 

他进而指出,要想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就必须要多支柱建设,意味着要大力发展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这是夯实、积累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储备的关键,第一支柱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国家来说基本都是现收现付的,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基金储备必须发展第三支柱和第二支柱,就是说,第三支柱和第二支柱是承载大规模养老基金储备的载体,这是大部分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郑秉文还谈到了关于养老金收支问题的观点。他表示,由于疫情的原因,为了保民生保就业,中央在2020年对社会保险费实施减免缓,预计到今年底时,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要大大低于养老保险的支出,也就是说,养老基金的余额将从去年年底的5.4万亿,将要降到4万亿以下,这是建立养老金制度以来首次出现支出远远大于收入的情况。 

郑秉文由此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为什么一遇到经济下行波动的时候都必须减“费”。关于社会保险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提出坚持精算平衡原则,但是在连续5年降费之后,现在很难做到平衡,一方面养老金给付标准和支出水平连续上涨,另一面连续5年降费减收。这个问题应该直面解决。 

对于我国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郑秉文指出,展望2035甚至2050,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不仅应是一个社会安全网,它也应成为一个生产要素即养老基金应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锚,成为这个国家长期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十四五”布局很重要。

 

 

 

(作者:方海平 编辑:马春园)

方海平

金融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记者,关注银行/信托资管,房地产/政信融资,以及个人投资理财领域;欢迎交流~邮箱:hp3125@126.com;微信:haiping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