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对话丨专访韶关市委书记王瑞军:做好“四通三抓”,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黄浩博2020-11-13 05:00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之一便是,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8月25日,广东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对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北部生态发展区要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韶关应如何主动融入“双区”建设,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又将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令我们倍感振奋,是对广东包括韶关在内的巨大鼓舞。”近日,韶关市委书记王瑞军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向‘十四五’,韶关将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新征程中体现韶关担当、韶关作为、韶关贡献。”

“四通三抓”融入“双区”建设

南方财经: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请结合韶关的实际谈谈您的感受和体会。

王瑞军:10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亲自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令我们倍感振奋,是对广东包括韶关在内的巨大鼓舞。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我国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作出了庄严宣示。二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行了强有力动员。三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新起点上继续推进经济特区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不仅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韶关改革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市正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全市上下迅速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我们将紧密结合韶关实际,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深学笃行,以学习贯彻的实际成效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

南方财经:在对接融入“双区”建设方面,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韶关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王瑞军:支持“双区”建设,助力“双区”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必将有利于韶关更好地接受“双区”的牵引带动,实现发展跃升。我们将在主动对接、支持、服务“双区”建设中找准韶关的定位,抢抓“双区”建设整体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辐射引领带动效应带来的重大机遇,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实现与“双区”的功能互补、市场对接和错位发展。具体而言,韶关将通过“四通三抓”对接融入“双区”建设。

“硬联通”,主要是指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的联通和均等化。目前韶关已形成以“三铁七高一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通过高铁50分钟可到广州、1.5小时可到深圳、1小时45分可到香港,是最靠近大湾区的城市之一。未来韶关仍要大幅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目前韶关正大力推进韶关丹霞机场项目建设,力争2021年实现通航,同时,加快推进韶关港航建设,改造提升韶关新港,提升对接大湾区、辐射赣湘的“黄金水道”通航能力,为更大程度接受“双区”的辐射带动和溢出效应创造条件。

“软联通”,主要是指体制对接、机制衔接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打造与“双区”接轨的营商环境,增强发展的主动意识,提高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韶关着力在政府公共服务、营商环境打造、行政审批改革,以及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同时,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契机,加强韶关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吸引更多高端要素资源向韶关新区集聚,打造中心城区发展主引擎。

“云联通”,主要是指韶关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大数据等新经济新产业,通过云端、通过信息实现与“双区”的联通。目前韶关正大力推进省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有一批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企业进驻韶关,努力将“华南数谷”大数据产业园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存储集聚区。

“情联通”,主要是指韶关与大湾区、广府人根脉相通、情感相连,我们是带着感情、带着期待来支持“双区”建设的。

“三抓”,即“抓住胃、抓住眼、抓住心”。“抓住胃”主要是指做好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水缸子”。“抓住眼”主要是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大湾区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抓住心”主要是指感恩奋进,在新征程上迈出扎实的步伐。

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

南方财经: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韶关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韶关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瑞军:绿色是韶关的底色,生态是韶关的名片。保护好韶关的生态环境、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既是韶关服务全省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也是韶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

韶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要求,把握韶关的定位,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前,韶关正以广东南岭国家公园为主体,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推进全域生态环境保护;以制度化法治化为导向,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绿水青山不是不发展,关键是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能够具备把它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能力。我们将把生态优势作为招商引资的最大竞争力、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南方财经:韶关将如何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王瑞军:韶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任务艰巨。城市发展不充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城市风貌、城市品质有待提升,城市化水平不高,吸引力不强。如,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5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又如,韶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和全国平均水平差不多,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5%;且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明显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农村发展水平,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一是高水平建设中心城区。全面提升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水平,深入实施中心城区“东进、南拓、西融、北优”发展战略,把城市提升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善美韶关。

二是集中力量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强化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带动,促进县域高质量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取得的贫困村、户、人口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的战略成果,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效。

南方财经: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韶关在“十四五”期间有哪些新的发展蓝图?

王瑞军:下一步,韶关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落实好省委、省政府“1+1+9”的工作部署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把韶关工作摆到“双循环”、摆到“两个百年”发展大局中来谋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新征程中体现韶关担当、韶关作为、韶关贡献。

第一,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农村发展水平,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第二,加快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发展绿色工业,重点打造先进材料、先进装备及现代轻工业三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大数据及软件信息服务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致农业、高品质农业。建设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花瓶子”,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让韶关优质农产品风行“双区”、畅销省内、走向全国。

第四,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业。推进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实现新突破,发展红色旅游、古驿道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以及“生态+”“康养+”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推进“智慧旅游”,让来韶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心,打造成大湾区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

(彭敏静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黄浩博 编辑:洪晓文)

黄浩博

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关注文旅、交通、科技、新零售、海洋经济等领域,紧盯大湾区产业转型及城市发展。欢迎交流!邮箱:huanghb@sfccn.com;微信:1581885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