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苏州军团”背后:新兴产业成绩亮眼,新老巨头返哺创新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赵娜 苏州报道
2020-11-13 19:50

本次走访当中,多位苏州上市企业负责人和科创企业创始人在早年是因为人才和产业支持政策选择落脚苏州的。如今,他们和团队不仅在这里扎根,也已然成为当地产业创新的中坚力量。

今年11月5日,纤维母粒行业的宝丽迪在创业板上市,资本市场的“苏州军团”再添新军。

根据苏州市金融监管局今年8月24日发布的数据,苏州年内境内外上市企业16家,其中新增境内A股上市企业13家(包含科创板6家);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68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企业132家。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加上今年8月底以来挂牌上市的绿的谐波、中信博、固德威、天臣医疗、伟时电子、世华科技、日久光电、宝丽迪,苏州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76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企业达到140家。

过去的数月中,21世纪经济报道走访了多家苏州本地的高成长企业、投资机构、创业服务机构。受访者之中有的已经带领企业完成“从0到1”、有的二次创业并把企业带向了资本市场、还有已经投出数家上市公司。

对于扎根苏州的创业者们来说,这里的政策支持、宜居环境、生活成本、社会包容性让他们在人才招聘等多个方面具有优势。除此之外,苏州企业和企业家们也在通过与资本的联合,共同反哺当地的创业创新生态 。

上市成绩单

根据苏州市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苏州2019年全年新增上市公司21家,累计达153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120家,累计募集资金3031亿元。科创板上市企业6家,数量列全国第三位。

(图:苏州企业新增IPO数(2014-2019) 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局)

近期在苏州举办的2020金鸡湖创业大赛总决赛上,CMC资本创始合伙人黎瑞刚在讨论经济结构性变化的驱动力时即表示,经济社会创新进程是两个轮子在驱动,一个是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创业者,另一个就是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精英官员。

黎瑞刚认为,政府自上而下的战略导向驱动和创业者自下而上的创新探索之间一种不断耦合的过程,不断的往前驱动,并表示,政府工作人员的企业家精神体现在懂行业、懂专业、有强大的执行力等多个方面。

苏州企业在上市方面的亮眼成绩单背后,也可以看到当地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创新、为创业企业赋能等方面作出的工作。

从上市公司的行业构成来看,根据清科私募通的统计,除机械制造、半导体及电子设备两个领域一直保持前列,苏州地区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金融领域的上市公司占比在2016年以来显著提高。

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施敬在今年10月30日的相城区企业上市“苗圃”计划启动仪式上也有介绍,近年来,苏州紧紧围绕“五个一批”的上市工作总体思路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通过构筑上市后备企业梯队,推动了资本市场“苏州板块”的稳步壮大。

科创佳音不断

今年9月30日,世华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鸣锣开市,苏州的“科创军团”继续扩容。事实上,不仅是科创板市场,苏州的科技创新企业近年来在多个资本市场都有不俗表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方面,苏州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亮眼成绩背后,是苏州在多个新兴产业的10余年积累。另一方面,在已上市企业之外,当地还有一批新兴企业将陆续登陆资本市场。

“我们不仅看到外资企业把亚洲研发中心放到苏州,还看到了更多有科研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出现。”谈到苏州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博士科技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唐丽娜告诉记者。

唐丽娜在2009年辞去珠海政府部门的工作,来到苏州拓展公司在当地的技术转移业务。她回忆,初到苏州时,接触到最多的还是制造型的家族企业,外企在这里的业务也多是生产工厂。

来到苏州十余年后,唐丽娜公司的主要客户群已经从外资企业变为民营企业,她认为:“我们的客户比例的变化即是国内产业机构调整的结果,也凸显出了民营企业意识到了创新和转型的重要性。”

如今,苏州当地的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都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今年上半年,当地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1.6%。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市人民政府在今年3月发布了《苏州市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培育计划》,其中提出,按照“五个一批”的上市工作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细化科创板后备企业培育机制,持续做大科创板“苏州军团”。

根据前述文件,苏州将力争2020~2022年全市新增企业科创板上市25家,储备科创板后备企业近百家。

反哺创新生态

近年来,苏州的产业基础、人才储备、资本供给和营商环境成为吸引创业者来到苏州的核心吸引力,也成就了当地新兴产业的成长。

“苏州地区的政策比较好,政府服务也做的很到位。当地对创业团队的支持力度很大,以引入头部企业的方式实现了打造新兴产业的战略意义。”唐丽娜分析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苏州当地企业和企业家们也在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反哺本地创新生态。

一位受访者告诉记者,很多苏州本地的企业家愿意将资金交给当地的投资机构管理。他们倾向于选择有多年互信的本地投资人,对他们来说这种资金配置方式的管理半径更小、也有助于自己企业的本地业务扩张。

另一方面,一些苏州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也成为注册在苏州的行业投资基金的出资方,以此作为本公司跟踪产业链上下游前沿机会的触角,实现产业公司和资本之间的“强强联合”。

除了为股权投资基金出资,苏州当地企业还以直接投资、创业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着苏州本地的创业创新。记者了解到,同程集团旗下2018年成立的同程资本在过去三年中已经参与投资了21家苏州当地初创企业。

同程集团是由吴志祥和他的苏州大学同学张海龙、师妹吴剑,以及自己的老师王专共同创办,2005年前后,这个旅游出身的团队里迎来了技术派马和平。目前,同程集团旗下的同程艺龙已经是市值约为300亿港币的上市企业。

“提到苏州大家想到的都是‘小桥流水人家’,但我认为苏州一直都是有拼搏精神的。”吴志祥在早前的采访中告诉记者。

本次走访当中,多位苏州上市企业负责人和科创企业创始人在早年是因为人才和产业支持政策选择落脚苏州的。如今,他们和团队不仅在这里扎根,也已然成为当地产业创新的中坚力量。

(作者:赵娜 编辑:林坤)

赵娜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注私募股权、新兴产业、创新企业报道 zhaona@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