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馆通过一系列活动探讨中英如何紧密合作,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吴若兰表示,进博会对外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很多积极意义。
2020年10月28日下午,英国新任驻华大使吴若兰于中国外交部正式递交国书,开启她的“中国时间”。
作为一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来到中国的外交官,吴若兰在入境后体验了为期14天的“自我隔离”生活。隔离期间,她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并发布多段Vlog讲述自己的“隔离日记”,称赞中国防疫举措、介绍自己喜爱的中餐,并回答了部分中国网友的提问。
吴若兰到中国之际,恰逢第三届进博会如期举行。对此,吴若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进博会可以对全球经济复苏作出很大的贡献,而且“英国公司对进博会非常感兴趣”。
作为一位多次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大使,她还希望,通过在多个领域的努力,中英两国经贸关系在她的任期内可以更上一层楼。“中英合作确实能够给不仅是我们两国人民,而且给全世界能够带来实质的福祉。”
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本报资料
进博会对全球经济复苏十分重要
进博会的“老朋友”英国设立了以“珍馐美食在英国”为主题的展馆,面积300平方米,覆盖英国各区域的100多个品牌亮相。此外,英国馆通过一系列活动探讨中英如何紧密合作,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吴若兰表示,进博会对外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很多积极意义。
《21世纪》:今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的情况下,中国还是坚持举办进博会,第三届进博会如期举行。请你介绍一下在本届进博会期间,英国企业有哪些特殊的展示?
吴若兰:正如你刚才所说,今年的进博会十分重要,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之下,因为这对全球的经济、贸易和厂商造成很严重的冲击,所以现在所有的国家,特别是中英两国应该尽量携手促进经济复苏,这个很重要。
我认为进博会当然可以作出很大的贡献。英国公司对进博会非常感兴趣,我们有几百家公司在进博会有展台,或者在数字平台进行展出,从这些渠道来展示他们的产品。此外,我们发展了一些新的平台,使中国企业直接与英国公司沟通,做B2B业务;我们还发展了一个新的数字平台,使中国消费者可以购买英国的产品,这个是我们英国皇家邮政(Royal mail)特别打造的一个新的电子商务平台 (www.thebritishchoice.com),上面有一些新的产品以前从来没有到过中国市场,是第一次在中国出售这些产品。
我们今年要集中展示饮料、美食等各种各样的产品,包括乳制品和奶酪、威士忌,各种各样的饮料、啤酒。这些产品从英国各地而来,包括北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北英格兰、英格兰的中部。我们非常重视产品质量,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因此(消费者)真正可以信赖英国产品的质量和来源。
我们也很重视创新,虽然我们有好多产品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但是他们是与时俱进的,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1世纪》:的确,如你所说,进博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那么你认为进博会将如何促进各国经贸合作以及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会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吴若兰: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因为这些产业,特别是农产品企业,在英国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经济领域的一大支柱。我想,如果中国消费者也了解英国的传统产品,他们对英国的态度也会越来越好。当然,我也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到英国旅游学习。尽管目前的情况不是最好的,但是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希望他们都能够回来。据我所知,现在还有伦敦上海两个城市之间的直飞航班。
《21世纪》:面对疫情的挑战,中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将为英国企业提供哪些机遇?
吴若兰:我认为中英的经济互补的地方很多。随着中国的发展,英国的服务业和教育行业机会很多。英国确实是中国跨境教育第二大伙伴国,因为我知道教育对中国的父母、中国的学生和孩子很重要。在科技领域,英国也是中国的第二大伙伴。还有好多其他的领域,如上海的金融服务。在这些领域里,我们大有可为。
希望中英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
吴若兰一口流利的中文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被称为“网红大使”。她对于中国的谚语和成语很感兴趣,“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藏龙卧虎” 这些言简意赅的谚语和成语对她来说受益匪浅。
事实上,吴若兰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因为她曾多次在中国交流工作。1997年至2000年,吴若兰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普通话培训,之后在英国驻北京大使馆担任她的首个驻外职位。2012年至2016年,她接替奚安竹任英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是首位出任该职的女性。今年,吴若兰第三度回到中国,担任第13任英国驻华大使。
她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被任命代表英国出使中国是一个绝佳的机遇。“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英中两国必须携手发展我们的伙伴关系。”
《21世纪》:你在1997年到2000年期间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普通话培训,你对北京应该是非常了解的。但是,今年你到北京之后发了一个视频,说北京跟20年前相比非常不一样,中国跟北京的变化哪些令你印象深刻?
吴若兰:对。确实,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是令人非常惊讶的,特别是这20年之内。比如,我是坐高铁来上海的,从北京到上海只有几个小时就能到。以前没法坐高铁,是不是?
以前北京有一些小胡同、四合院,虽然现在还有,但是我想跟以前相比,可能没有那么多。路上的车也更多了。
总体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使用一些高科技,不管是交通、运输还是其他方面的技术,比如建筑行业,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1世纪》:那么作为新任的英国驻华大使,在你的任期内有哪些使命和目标?
吴若兰:我有很多目标。可以这么说,我认为中英关系在过去已经达成的成就比较多,但是我认为我们可以更雄心勃勃一点。我认为中英双边关系应该是有利的,我们可以更上一层楼。
我的工作将集中在多个领域。第一,应该是气候变化。因为明年英国和中国都要举办非常重要的大会,英国在格拉斯哥要举办第26届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也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大会,这两个大会都对全世界很重要。特别是我们非常欢迎习近平主席作出的承诺: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希望了解详细的内容,与中国在这方面携手以应对气候变化。
第二,经济复苏,中英增加互相投资。中资到英国,英国企业到中国来,进博会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我们遗憾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过去,还有一些国家存在疫情。我们必须携手共战疫情,特别是分享知识,以便提高各个国家应对疫情的能力。在这方面,英国和中国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候为对方提供了帮助,而且我们现在科研方面也有很多(合作的)项目。举一个例子,上周在伦敦希思罗机场刚启用了一个新的技术、新的工具来检测新冠肺炎疫情(病毒),这项技术能够在30分钟内确保检测的结果。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中英合研的成果,所以这是个非常好的例子。
中英合作确实能够给不仅是我们两国人民,而且给全世界能够带来实质的福祉。
脱欧给英国带来很多运作余地
《21世纪》:过去5年中英双边贸易额几乎翻番,去年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英镑。你如何展望中英双边贸易前景?
吴若兰:中英贸易伙伴关系是两国深厚且强劲双边关系中的一部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两国在未来共同实现的成果抱有雄心。这也是为什么我来到上海,与充满活力的中国企业、英国企业进行对话。这些企业可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英国可以给中国带来很多利好。我们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在2019年的前十个月中,英国是欧洲对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中国还是英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去年中英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英镑,我们希望进一步发展贸易、鼓励更多的英国品牌出口。我们引入了全新的关税制度,这个制度将降低和简化包括中国产品在内的3500多种产品的关税,以便于全球企业向英国出口。
《21世纪》:最后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就是英国与欧盟关于“脱欧”的谈判。如果双方谈判成功的话,将会如何影响中国跟英国的关系?
吴若兰:我认为脱欧给予英国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与不同的国家,特别是发展最快的国家、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与他们建立非常牢固的关系,包括中国在内。所以,这是给我们很多运作的余地,来建立这些好的关系,以后我们肯定会更集中在和中国的经济和贸易方面的合作。
编委|于晓娜
编辑|李艳霞
记者|施诗
监制|向秀芳
摄制统筹|曾婷芳 杨海涛
拍摄 |王英旭 沈奥凌 陈臻
剪辑后期|李群
传播统筹|丁青云、曾婷芳、赖禧
海报设计|王冰
旁白|赵雅丽
字幕|李群 刘樱(实习生)万虹君(实习生)
(作者:施诗 编辑:李艳霞,剪辑李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