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数字金融部马晓煦: 筑牢客户根基,提升风控能力,推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

周炎炎周炎炎,实习生吴霜 2020-11-16 16:23

11月11日,“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举行。在“中小机构主题论坛”上,北京银行数字金融部副总经理马晓煦表示,在疫情后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继续加速,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客户的关键要素。同时坚持在创新中合规经营、把控风险,练好自主风控基本功也至关重要。

 

对于疫情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影响,马晓煦认为:

第一是越来越多的银行更深的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和紧迫性,并将其作为全行转型的重点和切入点。以北京银行为例,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1+3+1”的科技治理模式。“1”是信息技术条线,“3”是数据管理部、电子银行部、数字金融部这三个业务管理和应用侧的部门,还有一个“1”是2019年成立的北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组织架构创新进一步凝聚起全行数字化转型的合力。

第二是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全行上下进一步认识到金融科技的价值,并通过借鉴敏捷团队、产品制转型等互联网模式开展业务营销、优化业务架构、实现产品创新。把设计和运营好产品作为创新的核心,更好更快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做大做实客户基础。

第三从技术角度看有三个感受。一是远程技术广泛应用,疫情中个人用户习惯了全面数字化、线上化的生活方式,企业用户的数字化线上化转变也在加速;二是人工智能广泛应用,越来越多采用AI辅助业务操作、客户服务和防控风险;三是区块链、联邦学习等多方参与技术广泛应用,在供应链、社会诚信数据体系建设等创新中发挥作用。

马晓煦认为,今年以来多项政策的推出,将规范金融市场,建立有序的生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中小银行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对于机遇,长期看会有更多的客户回到银行的服务和产品体系中。但同时也应看到对中小银行自身能力的挑战,“关键是如何提升能力,如何有效的拓展客户和控制风险,这是我们未来关注的焦点。在当前市场上马太效应比较明显,特别是数字化转型中,不管是人力资源的引入,还是基础平台的研发,大型机构和大型银行有先天优势。继续服务好我们的客户,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体现差异化和特色化,在具体细分领域创新突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马晓煦称。

同时,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竞争与合作并存。 “例如一方面相比常见的消费贷和现金贷,银行可以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另一方面围绕服务中小微企业,区域性银行或中小银行具有一定优势,在监管合规的基础上,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可以探索尝试开展金融科技应用合作。”

数字人民币是最近的一个新兴话题,马晓煦表示中小银行应认识到其重大意义,积极行动、主动参与。

“数字货币应用的参与方多,从监管机构、研究机构,到运营机构和接入服务商,再到商业银行和商户层、客户层,链条长,借助技术快速迭代,打造更优质顺畅的服务模式,前景广阔。”马晓煦从个人理解的角度,认为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广最应重视的是两端,一是客户端,不能只是停留在各家银行的APP中,更应深耕场景和模式创新,让客户体会到数字人民币的优势。二是商户端,商业银行可以借鉴互联网公司在业务拓展和商户运营上的独到之处,继续加强对商户的发掘,调动商户积极性。同时大部分商户本身也是小微企业,“对于中小银行可以抓住机会,在这个市场中进一步服务好客户,服务好小微企业和小微商户。” 马晓煦表示。

马晓煦认为,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利用金融科技首先应重视自主数字化风控能力的建设,拥抱监管、合规经营、守正创新。在新模式新场景下控制好风险,这是中小银行要练就的基本功。此外,中小银行、区域银行间,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更多的加强交流、加深合作。

(作者:周炎炎,实习生吴霜 编辑:李伊琳)

周炎炎

金融版记者

长期专注于银行、大资管、金融科技领域报道和研究,欢迎交流及爆料,邮箱zhouyy1@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