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青会倒计时一周年!赛事驱动城市升级的汕头样本,助力广东体育强省建设

21新体育洪晓文 2020-11-22 18:02

曾培育出知名乒乓球运动员马琳、跳水运动员胡佳等奥运冠军的汕头,正站在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上。

11月21日,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在汕头成立。亚青会组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出席组委会成立大会,并共同为亚青会组委会揭牌。亚青会组委会执行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宣读国务院办公厅同意成立亚青会组委会的批复。亚奥理事会副主席宋鲁增宣读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贺信。

亚洲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亚青会”)是亚奥理事会旗下的五大综合性运动会之一,由亚奥理事会的成员国轮流主办,参赛运动员为14至17岁的青少年。前两届亚青会分别在新加坡和中国南京举办。2019年3月3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正式宣布,将2021年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授予汕头市。

据组委会介绍,第三届亚青会举办时间定于2021年11月20日至28日,初步估计运动员人数将达到3000名左右,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技术官员等总人数约10000名。

赛事驱动下的城市品质升级

与汕头市中心城区隔海相望、坐落于南滨路片区的中国国家跳水队汕头训练基地(汕头市游泳跳水馆),正在经历其建成19年以来的首次大修。施工现场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座曾举办过多次全国性赛事的游泳跳水馆预计在明年3月底升级改造完毕,重新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亚青会的比赛场馆之一。

这其实是汕头近年来大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改造、城市环境品质升级的一个缩影。

(改造中的汕头市游泳跳水馆。洪晓文 摄)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组委会成立大会上表示,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赛事场馆等硬件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他强调,要以举办亚青会为抓手,大力提升汕头城市品质和国际化水平,切实把亚青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亚青会汕头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汕头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宇航介绍称,为迎接亚青会,汕头正大力推进统筹内海湾整治、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绿化美化等工作,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和市政设施等硬件建设,打造城市天际线和“一湾两岸”城市形态,推进海滨路东西延、礐石大桥南北岸桥头绿地公园、西堤路西侧片区征迁等项目建设,实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2019年至今,汕头共规划了140个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包括比赛场馆周边提升项目、酒店周边提升项目,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口,新建改建的重要市政道路、公园广场项目等),截至目前已完工11个,开工77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52个。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汕头而言,亚青会是一次很好的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契机,特别是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能够为未来包括体育赛事、培训、休闲等在内的体育产业开发打下基础;同时,亚青会有助于扩大体育运动的公众影响力,让更多民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并以此拉动城市消费的增长。

近年来,汕头还曾举办汕头国际马拉松赛、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多个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

2019年3月,汕头获得2021年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汕头亚青会将于2021年11月20日至28日举行,共设置18个竞赛大项、158个小项。

场馆赛后综合利用成亮点

组委会透露,本届亚青会将在汕头市东海岸片区、北岸片区、濠江片区以及南澳片区,安排22个场馆项目用于比赛和训练。对此,陈宇航表示,亚青会场馆建设坚持“节俭办赛”,以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为基础,新建2个场馆、升级改造20个原有场馆。

赛后,这些修缮一新的体育场馆设施将何去何从?

根据组委会的规划,场馆将分别以下列几种模式进行再开发利用:

一是交付给汕头大学进行运营,成为其新校区设施。在东海岸片区,亚青会主要依托汕头大学东校区建设预计容纳2.2万人的汕大体育中心,计划建设2个大型比赛场馆,配套2个训练场馆,赛时主要承担开幕式,田径、体操、龙舟等项目比赛以及运动员村功能,总投资约70亿元,赛后将全部移交汕头大学东校区,作为办学使用。

二是扩建成为承担大量比赛项目的体育运动产业基地。濠江片区场馆布局主要由体育产业基地、濠江区体育馆等比赛、训练场馆组成,是结合新体校建设,在原来的游泳跳水馆基础上进行的扩建工程。赛时主要承担游泳、3人篮球、高尔夫球、乒乓球、跆拳道、攀岩和橄榄球项目的比赛任务,赛后新建场地将作为体育产业基地,成为汕头市体育运动学校一部分。

三是承担场馆和场地原有的全民运动健身、体育赛事等功能。北岸片区安排市人民体育场、东厦运动场等比赛训练场馆,赛时主要承担足球、武术、手球、羽毛球和街舞项目的比赛任务;南澳县的青澳湾和前江湾将作为冲浪和帆板、沙滩排球的比赛场地。这些场馆场地在赛后还将继续作为重要文体活动、全民运动健身以及体育赛事等活动场所。

2019年8月,国务院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程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九大重大工程之一,要求合理做好城乡空间二次利用,积极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研究 制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的扶持政策。

关于赛事场馆的再开发再利用,谭建湘认为应注重“两改”:一是功能改造,即对旧的场馆功能进行改造更新,不断适应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转变经营模式,推进场馆管理的企业化、市场化,从而能够更高效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为体育市场提供产品。他建议,广东未来可以考虑在体育场馆管理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经营模式改革,打造可供全国其他地区复制推广的典型样本。

亚青会助力体育强省建设

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汕头市体育产业投资额增速达137.8%,是汕头投资额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作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诚如亚青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麦良所言,汕头举办亚青会对于展示汕头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成果、推动广东体育强省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8月19日,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纲要》要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统筹规划体育产业布局、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高产业服务水平,并且提出了体育强省建设的五项重大工程,包括体育赛事精品工程、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工程、体育产业品牌工程、智慧体育引领工程、体育人才支撑工程。

广东省体育产业公报显示,2018年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4912亿元,增加值1655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7%,比重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其中,体育用品及相关制造、相关产品销售、出租和贸易代理占据总产值的近八成。根据广东省体育局今年发布的《2019年广东省体育产业报告》,2018年广东人均收入达到1.337万美元,意味着人们“有钱”“有闲”,体育消费将迎来飞速增长阶段。

在区域层面,《纲要》提出重点打造“一圈双核五带多点”体育产业布局,构建珠三角一小时体育圈,形成广州、深圳两个核心示范市,培育沿绿道碧道、沿南粤古驿道、沿江、沿海、沿山体育产业带,建设点状体育产业功能区。

针对省内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谭建湘认为,各地应根据自身发展特色,以及当地经济发展阶段、人口结构、消费水平、生活方式来发展体育产业。他建议,在培育体育产业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承担起提供充足基本公共服务(如体育场地设施等)的角色。

(作者:洪晓文 编辑:李靖云)

洪晓文

评论版编辑/智库研究员

毕业后即投身于社会智库事业的“智库人”,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更多元、更专业的时事评论。长期追踪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聚焦新兴产业、城市治理、人口结构等话题,欢迎交流,微信:1356036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