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教育行业需求恢复明显 ,在线教育渗透率反弹性提升

创新教育王峰 2020-11-23 17:20

2020年,对于教育行业来说,疫情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11月23日,由芥末堆举办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会开幕。教育从业者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并结合疫情带来的影响,畅谈了教育各细分领域的信心重塑与未来发展趋势。

芥末堆创始人梅初九表示,“整体来看,疫情的影响反映到教育公司层面,大致表现为两个没变” 。

第一个“没变”是“需求没变”。梅初九认为,消费者、孩子的需求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可能会有所迁移、支付能力会有所下降,但整个市场的基本面是不变的。

第二个“没变”是“本质没变”,梅初九认为,教育的本质并不会因为线上、线下场景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也不会因为疫情而出现本质差异。

线下教育逐步复苏

“今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教育培训行业经历了各种挑战。”好未来集团执行总裁万怡挺在GET2020教育科技大会上说,疫情期间教育机构面临着营收减少、场地租金仍需交付、人力成本、线下转线上、消费者付费能力下降等压力。

根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疫情期间的调研,在访问的1500余家企业中,98%的企业上半年收入是下降的,只有2%的企业的收入能够与去年持平或与去年相比收入有所增加。

 

而从用工来看,88%的企业反映用工减少,而这一数据与98%企业收入减少的数值比较,表明教育培训企业仍很有担当,因为很多的企业虽然收入减少,但却没有裁员。同时,从教培机构应对困难的策略表中,可以看出裁员的比例也要低于收入下降的比例。

 

从线下教育来看,“责任凸显导致了价值的凸显”,万怡挺表示,根据好未来研究院测算,线下教育至少提供了上千万就业岗位。

在线下教育机构的疫情自救中,教育OMO(线上线下相融合)成为热词。

翼鸥教育创始人、CEO宋军波认为,教育OMO,就是教育领域的产业互联网,是一种生产力工具。“它的本质是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经营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老师教学输出能力,提高教培机构的商业效率和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教育的整体水平。”

以重庆两江行远小学为例,除了大家熟悉的线上线下综合教学之外,该学校聘请校外教师同时为多个班级进行在线授课,搭建双师课堂。

凭借着业务模式的改进,传统线下教育机构正在走出疫情的影响。以北京市一家教育综合体龙观荟为例,疫情出现至今,已入驻的16家企业中有15家企业获得了盈利。万怡挺介绍,龙观荟里,有家企业叫星希望教育,专注于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咨询。星希望今年大力拓展线上业务,疫情期间收入同比增长了150%。

在线教育渗透率不断提高

2020年,疫情意外地助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

CNNIC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的2020年3月,国内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了4.2亿,到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6月,依然有3.8亿,占中国网民9亿人次的40.5%。

万怡挺介绍,从在线教育行业的渗透率来看,疫情期间达到顶峰,占比在85%,疫情之后,比例在35%,但预测未来几年还会有不断的增长,未来两年将会达到55%。

从行业来看,今年在线教育行业呈现齐“投”并进的趋势。一是投资,二是投放。2020年上半年,在线教育行业发生49起投融资,投融资金额达143.4亿元,同比增长48.29%。万怡挺强调,“所以教育行业已经不是蓝海,已经是纯粹的红海了。”

“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展现出了很多新的态势”,万怡挺提到,可以看到教育行业在全面的数字化,数据驱动将会成为教育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能够助力教育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

保利威总裁兼创始人谢晓昉认为,在线教育每一次教学形式的升级,本质上是互动能力的升级。

他介绍,娱乐直播的火爆,开始影响到在线教育行业,由此产生了直播大班课模式。在线教育的互动性在显著加强,因为传统直播技术加上了连麦、RTC等实时互动技术,出现了双师课堂,以及基于一些强互动技术的小班课、1对1等授课形式。

在线教育应用技术的升级,还取决于底层技术的迭代。谢晓昉介绍,既传输协议TCP应用了几十年后,新的传输协议UDP已经出现,一些在线教育公司已经布局基于新的互联网交互标准的产品矩阵,包括互动大班课、高清大班课,和与之配套的在线直播工具,连麦等技术。

万怡挺则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标准化方面降本,在个性化方面增效,而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全息视频等5G技术关键应用,将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更加贴合现实上课场景。 

(作者:王峰 编辑:周上祺)

王峰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