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产业不断升级,头部企业与创投机构加速布局新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申俊涵 北京报道
2020-11-25 17:44

“我认为我们对光子的价值一直是低估的,光子技术的爆发也比较晚。目前,全球还没有把光子技术的全部潜能都挖掘出来,这也将是中国实现换道超车的机会所在。”11月24日,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在2020中国光子产业高峰论坛上说。

据了解,光子学是光的科学,它是产生、传输、操纵和探测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技术。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服务和商品都与光子学技术息息相关,尤其是最近比较热门的激光雷达、3D成像和5G通信,更加确保了光子技术成为当前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并在众多技术应用中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到来,头部企业亟需跨越“鸿沟”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公司董事长、山东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黄卫平在光电子领域有约40年的研究与从业经验,他分析了国内信息光电子产业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

黄卫平介绍称,在光模块领域,中国公司从大约2010年开始崛起,它们抓住市场机会,通过制造规模、运营效率和产品成本优势创造价值,取得了一定成功。2018年时,全球光模块的市场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份额由中国公司占有。

但这并不是行业的终局,新兴公司正在不断崛起。“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基于半导体芯片的封装与集成技术和产品形态已经开始成为光通信和连接市场和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认为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黄卫平说。

在他看来,目前光模块行业的河道已经形成两个阵营。“河东”是以中国传统组装型公司为代表的光模块公司,包括中际旭创、海信、光迅科技等。虽然已经占据了光模块行业半壁江山,但是已经属于相对比较传统的行业。“河西”是新兴集成型公司,包括因特尔、思科等,它们形成了新的阵营。

黄卫平判断,光通信产业的价值,将由模块与系统制造向集成光/电芯片设计制造转换。这对中国来说是很大的挑战,目前在资本的刺激下,中国还在增长的绝大部分公司仍属于“河东”阵营。如何跨越“鸿沟”,从小芯片、大组装,到大芯片、小组装,是必须考虑的战略性问题。

“我们需要转型做新的技术储备,以海信为例,我们2013年时就通过兼并收购的途径在光芯片方面布局。经过多年的不懈投入和努力,才建立了能够支持下一代产品的技术和产品。”黄卫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补充说。

创投机构深度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孕育行业新生态

目前,整个IT产业正处在“从电到光”的转换过程,现在正是集成光路发展的最佳时间点。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认为光芯片是5G和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是真正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未来一定是消费光子时代。

近年来,国内企业也纷纷加码布局光芯片技术领域。比如华为在英国购置500亩地建设光芯片厂,收购了英国集成光子研究中心CIP Technologies以及比利时硅光技术开发商Caliopa等。

除了华为,近些年,一批专注于光电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投资机构和初创企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尊重。以中科创星为代表的投资机构在材料、外延、芯片、设备、显示等产业链环节均率先进行深入布局,目前,这些投资机构和芯片企业都做出了成绩。

据了解,中科创星在2014年便已侧重在光电领域的布局,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目标,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计算、显示与交互等细分领域持续组网“修路”。

目前,中科创星已经累计投资鲁汶仪器、阿达智能、橙科微电子、锐思智芯、芯声智能、本源量子、洛微科技、赛富乐斯等在内的90余家半导体企业。同时,光子芯片公司——曦智科技、鲲游光电、源杰半导体等都是中科创星重点投资的明星项目。

(作者:申俊涵 编辑:林坤)

申俊涵

创投版记者

关注VC/PE行业,以及热门投资赛道里的创新创业公司。新闻线索及观点交流可加微信:shenjunhan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