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北斗三号核心器部件国产化达到100%,加快建设北斗与5G的融合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广州报道
2020-11-26 14:55

杨长风展望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能够通信的地方就能够导航,能够导航的地方就能够通信。”

11月26日上午,2020世界5G大会在广州开幕。大会主论坛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发表了题为“北斗+5G 万物互联”的主旨演讲。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杨长风介绍,如今北斗三号的核心器部件国产化已达到100%,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基础产品已经实现了自主可控,性能指标跟国际主流产品相当。同时,22纳米的芯片产品已经进入量产,销售量已经突破了亿级规模。

他提到,创新驱动发展也在惠及国计民生。在智能手机领域,今年上半年,申请入网支持北斗系统的智能手机就达到八成,华为、小米、vivo、oppo等品牌大部分款型均支持北斗功能。

“人民生活中80%的信息与位置有关,室内外的位置服务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杨长风认为,万物互联时代互换高精度位置服务。4G要求位置精度要达到50米,而5GR17标准下,要求工业互联网应用定位精度优于0.2米,车联网应用精度优于0.1米。而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5G+北斗的创新应用。

5G时代的到来,也加速了两大基础设施的融合。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5G基站累计超过69万个,基本实现地市级5G覆盖,5G累计终端连接数已超过1.6亿。同时,2019年中国国内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的总产值接近3450亿人民币,今年年底有望达到4000亿元。

卫星导航和移动通信,有着天然的融合属性。杨长风认为,北斗可以为基站提供高精度的授时与同步,反过来,移动通信也将为卫星导航的效能、精确度、安全性提供帮助。因此,北斗与5G的创新融合,将有效突破北斗或5G单一系统的局限性,可实现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定位,将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从室外扩展到城市峡谷、室内、地下等遮蔽空间。

杨长风最后提到,5G和北斗是国家综合PNT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要加快建设北斗与5G的融合创新,促进融技术、融网络、融终端、融应用、融服务的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能够通信的地方就能够导航,能够导航的地方就能够通信。

以下为杨长风演讲全文(略有删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北斗+5G:万物互联》。

26年来,北斗工程全线追求卓越,敢于超越自我,建设世界一流导航系统。北斗三号正式开通以来,系统运行平稳,经全球范围内的测试评估,我们北斗系统全球范围内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亚太地区性能更优,实际上我们测试的结果基本上在5米左右。

除了基本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之外,北斗三号还可提供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六类服务,已经成为功能最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让我们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感受更加深切,如今北斗三号的核心器部件国产化已达到100%,北斗已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基础产品已经实现了自主可控,22纳米的芯片产品已经进入了量产,性能指标跟国际主流产品相当,销售量已经突破了亿级规模。

智能手机领域,2020年上半年申请入网支持北斗定位的智能手机达到了80%,华为、小米、VIVO、OPPO等品牌大部分宽性均已支持北斗功能。

首款支持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智能手机已经发布,华为P40、Mate40手机支持北斗地基增强服务信号,提供车道级导航定位服务,可为车辆导航等大宗消费服务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目前已经在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试用。

北斗系统已经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绘、通信系统、电子调度和减灾救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惠及国计民生。

北斗已经广泛的融入了国家基础设施,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产的北斗基础产品已经到达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智慧港口等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据统计,2019年中国国内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的总产值接近3450亿人民币,今年年底有望达到4000亿元。

刚才介绍的是北斗基本情况,下面我主要谈几点认识,就是5G赋能北斗以后,应用的前景更加广阔。

5G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这也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高精度的位置信息,高精度位置信息就像水电和互联网一样服务于公众。人民生活中80%的信息与位置有关,室内外的位置服务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像大型商场、机场、地下矿井这些地方。

移动通信标准对室内外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4G要求定位精度达到50米,5GR16标准要求商业应用定位精度优于3米,5GR17标准要求工业物联网应用定位精度优于0.2米,车联网定位精度要达到0.1米。所以我们始终致力于推进北斗进入国际移动通信的标准,早在2012年,我国就启动了北斗进入3GPP的这项工作。

在2020年7月,随着5G的R16版本的标准冻结,首批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5G标准正式发布,后续我们将继续结合日益广泛的高精度定位需求,积极推动北斗三号信号高精度定位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卫星导航和移动通信有天然的融合属性。5G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两大基础设施的融合,未来的前景是可期的。

卫星导航支持移动通信网安全高效的运行,有这么几个方面:

1、为基站提供高精度的授时与同步;

2、为基站管理和维护提供位置信息。

3、为5G网络应用提供精整的定位导航服务,拓展基于高精度时空基准的通信业务新蓝海。

移动通信也可以增加卫星导航的服务能力:

1、通过网络辅助定位信息可实现快速高效定位,降低功耗。

2、通过移动通信网传输播发差分增强信息,实现快速高精度定位。

3、通过移动通信网提供的认证加密等手段,保障卫星导航用户信息安全。

4、5G自身可实现有亚米级的定位能力,与卫星导航定位互补。

所以北斗与5G的创新融合,将有效突破北斗或5G单一系统的局限性,可实现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定位,将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从室外扩展到城市峡谷、室内、地下等遮蔽空间。

所以通过5G和北斗的两大新基建设施的彼此增强,相互赋能,可以形成泛在的、无缝的、高精度、高可信的PNT服务能力,助力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35年前,国家综合PNT工程将实现空天地海全空域、全时域的服务,汇集通信、遥感等各手段,融合5G、低轨增强等各种技术,创新深海、水下、室内室外等各种运用模式,构建以北斗为核心的基准统一的覆盖无缝、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综合PNT体系。

5G和北斗是国家综合PNT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建设北斗与5G的融合创新,促进融技术、融网络、融终端、融应用、融服务的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能够通信的地方就能够导航,能够导航的地方就能够通信,这必将成为我们的一个现实,将进一步推进人类社会加速迈进智能信息时代。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北斗,支持我们的北斗,谢谢大家!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编辑:洪晓文)

黄浩博

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关注文旅、交通、科技、新零售、海洋经济等领域,紧盯大湾区产业转型及城市发展。欢迎交流!邮箱:huanghb@sfccn.com;微信:1581885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