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土地资源紧张,深圳如何进一步“向地下要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0-11-26

对于土地资源短缺的深圳而言,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利用,或许将成为未来拓展空间、疏解部分城市功能的重要方式。

不久前的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就提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推动在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促进空间合理开发利用。

11月25日,深圳市政协举行专题协商会,就即将出台的《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进行专题立法协商。

事实上,早在2008年,深圳就已经颁布了全国第一个地下空间利用规章——《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暂行办法》,构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制度体系。

根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深圳地下空间总规模大概是4200万平方米,按照1200万人口来看大约是人均3.35平方米。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率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深圳未来在地下空间利用方面,有哪些可重点挖掘潜力的方向?

其中,与轨道交通相关的地下空间利用是一个在专题协商会上述被重点谈及的方面。根据深圳轨道交通的远期规划,到2035年,地铁运营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算上有轨电车、城际铁路等,预计各类轨道交通里程将超过1300公里。

这也意味着,深圳未来可能将有700个左右轨道站点。

根据深圳地铁官网的信息显示,会购商业街(连城新天地一期)项目已成为目前国内经营面积最大、经营较为成功的地铁地下空间典型案例。会购商业街与会展中心物业区、岗会商业街、市民中心商业项目等,形成了面积共约4.7万平米“地下一座城”,构成了福田CBD最大的商业矩阵。

(2017年7月,连城新天地商业街成为国内第一个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授予“城轨交通商业示范街”的项目。资源来源:深圳地铁官网。)

但整体来看,深圳轨道交通站点的地下公共空间利用,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在上述专题协商会上,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表示,当前,轨道交通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统筹协调不够充分,深圳应该结合轨道交通的建设,进一步探讨将适宜的公共设施安置在地下空间的可能性。

深圳市政协委员李笑竹提供了一组具体的对比数据:香港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各类功能面积占比中,通行与商业是必备功能,其中通行功能所占面积约为地下公共空间总面积的22%,而商业功能所占面积约为50%;但目前深圳地下空间开发商业功能占比10%-20%,通行功能占比80%-90%。

其中,以深圳地铁华强北地下商业空间项目为例,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实用商业面积约3600平方米,占比仅18%。

李笑竹认为,这样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在满足国家消防规范、确保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借鉴香港等地的地下空间规划及消防设计经验,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也曾以香港地铁作为参照指出,内地地铁运营主要任务是解决运输人,而港铁的每个车站的发展不是让人很快走掉,而是让车站不仅是一个出发地,还是一个目的地,让每个站点都成为一个“终点”,让每个人都能在地铁站里就解决衣食住行的各种需求,在步行可以到达500 米的舒适距离里解决人们的主要需求。

(作者:王帆 编辑:钟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