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目标、新格局、新征程”,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在穗召开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钟小韵
2020-11-30 16:44

11月29日,以“新目标、新格局、新征程”为主题,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市广东大厦召开。本场研讨会组织发动全省社会科学界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建言献策,奉献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案。

会上,来自国家有关部委、江苏、四川等省内外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一级巡视员李惠武,就如何打造大湾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指出,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机遇,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李惠武表示,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与创新创业和发展新经济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形成经济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在打造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环境方面,携手港澳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制度,构建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导向机制,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促进产业和知识产权协同创新,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集聚区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陈池以广州大学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为主要依据,探讨了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提出将广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引领者和“世界级产业先导区”的最终目标。

陈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中“9+2”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目标不协同。粤港澳三地要素流动存在不协同现象,“港澳”发达的服务业与“粤”的制造业发展存在不协同现象。同时,广州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聚焦效应初显,但缺少龙头企业。

因此陈池建议,确立广州的产业协同“主导“地位;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成立湾区产业协同发展联盟;创新产业协同政策,匹配大湾区产业生态和产业升级特征。实证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机构与高技术制造业等产业发展严重不匹配,陈池认为,应当通过金融创新,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金融机构。此外,广州要在大湾区率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撑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产业中心。

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导成长春指出,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不仅需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应积极融入、引领大区域战略,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形成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格局。新时代的大湾区,既要有国际大湾区发展共性,也应有中国特色。

成长春通过梳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和推进经验,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扩大协同空间的对策。成长春表示,要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对大区域高水平开放的引领作用,推进粤桂琼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协同构建新发展格局。

广东省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各市按照广东省委部署,编制“融湾”行动计划。“融湾”是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省优秀社科专家陈鸿宇探讨了关于泛珠三角全方位“融湾”格局的实践逻辑。

陈鸿宇指出,“泛珠”区内多层次核心对其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随着交通和信息化革命,沿海地区资源成不一定最低。多因素综合影响下,内陆地区的物流成本可能得到控制,从而提升了内陆地区竞争力。在市场机制的主导下,大湾区企业和泛珠各省区、各地域会按照市场化取向,自主选择跨区域合作的产业项目、空间区位、交通和物流网络路线走向等。

除此之外,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记协副主席、广传媒原董事长顾涧清就《丝路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空港经济建设》发表主题演讲。澳门社会科学学会会长、博士杨开荆探讨了澳门与UENSCO世界记忆工程发展对大湾区文化繁荣的启迪。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钟小韵 )

钟小韵

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关注全球金融市场、美股、大湾区市场一线。睁大眼睛看财经,欢迎与我交流,邮箱:kaiyun_zhong@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