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商业洞见 | 王石:积小胜为大胜;苏世民:只有不断地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砺石商业评论2020-12-06 13:39

01 | 王石:积小胜为大胜

提问:支撑你走过一次次困难,是因为乐观吗?

王石:经常讲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持保留态度,真实的情况是,失败带来的往往不是信心,而是灰心,所以应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获得小成功,离理想近一点更近一点,不断给自己注入信心,时间长了也许理想就实现了。

为什么有人好高骛远?我觉得不是这些人有什么问题,可能是方法问题,给自己设立的目标过高、达不到,然后不断的挫折感,让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就我的体会,短期的小成功、小喜悦、小确幸经常有。

提问:可以分享一个“积小胜”的故事吗?

王石:十多年前,我受邀去哈佛亚洲经济论坛讲演,主办方建议我用英文,他说可以省去翻译时间。我一听有道理,决定用英文,不能即兴演讲,念稿总可以吧?但当我开始念Ladies and gentlemen.My pleasure……还没念完,主持人就打断说:王总,你还是用中文讲吧,现场哈哈大笑。我犹豫了一下说,“Please give me a chance,practice in English”,现场一片掌声,我就开始念。

他们听不听得懂我不知道,但我有两条原则:一是声音要大,我要自信到让他们怀疑自己:不是人家讲的不好,而是他们听不懂。二是要有眼神交流。每讲一段都会扫视全场,当然也得注意别看错行。

那人家会笑话你英文不好呢?你换位思考一下,突然遇到一个老外,坑坑巴巴试图用中文跟你讲话,你是佩服他,还是嫌弃他?当然是佩服。所以,凡事不要把自己先束缚,没有谁比谁聪明太多,重要的在于你如何选择,先拿到一个小胜利再说。(来源:《王石:我的改变,我们这群人的改变》)

02 | 苏世民:去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情

我们都曾经年轻过、焦虑过,所有的年轻人都试图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他们想知道什么适合自己,什么适合自己的身心和财务状况。但青葱岁月就是探索和实验的阶段,因为你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适合你的,什么才是正确的事情。

基于我个人的经验,我觉得你要不断去尝试,通往成功的道路不仅仅只有一条,如果你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会发现这条路走不通,那你可以很快调整方向、尝试另一条路。

有些人非常擅长一件事情,但也会非常不擅长另一件事情,我们只有不断地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同时,作为年轻人,你应该听取更有经验的人的建议,不一定是要向我们这样资深的人,也许是比你大10岁的人,请他们向你分享他们的人生道路和决策。 

简而言之,我的建议就是去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我发现有些人会选择高薪厚禄,但是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才华、才能和自己的热情、热爱结合起来,因为工作占据了我们生命中非常长的时间。

现在世界就是你们的舞台,所以需要找到自己钟爱的工作,不要将工作只当成一份工作,而要将其当成自己热爱的和实现成长的途径,这是一场旅行和冒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获得丰厚的薪水就更好了。

我们需要有积极的心态,不断尝试不同的事物,如果说一条路走不通马上换另一条道路,那么你会逐渐成熟,变得像我们一样,最终,你一定能找到自己适合和热爱的事情。

每个人都需要慢慢认识到自己,有些东西很难传授,你如果掌握一项技能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特长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拥抱这个世界,不断尝试,不要只是一味地焦虑,在尝试的过程中你会有所收获,你会知道下一步何去何从。(来源:韩秀云对话苏世民)

03 | 马化腾:以正为本,迎难而上

长期来看,如何应对内外各种挑战,把握关键机会?外部环境很难左右,关键还在于发展自己的能力。在《基业长青》中,柯林斯推崇那些更注重自我改进,而不是把对手当作最终目标的公司。

对我们也是如此,在这个黑天鹅满天飞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目光向内。从这本年刊里,我们可以看到公司不同团队的努力方向,都聚焦在打造科技与文化的基础实力上,在不同领域践行公司“正直、进取、协作、创造”的价值观。

企业就像一个火车头,在路上需要有人不断贡献,才能推动火车不断前进。在我们的价值观里,正直是最基本的。正直是一种信仰,正直也是规则和底线。我们坚持正直,是因为相信这样做是好的、对的,不是为了“成功”。当然,不能剥夺我们坚持正直纯粹也能成功的机会,尽管可能会更难一些。对正直的坚持,吸引了一批秉持同样价值观的同路人,也帮助我们自省、反思与向善,这是腾讯一路走来的基石。

虽然外部困难和变化在常态化,我们要以正为本,迎难而上。在疫情中,我们全体总动员,在科技向善的使命感召下,跨越障碍,同心战疫,与很多国内外合作伙伴、机构结下生死之交,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我们的选择。

六年前,我们提出,腾讯要做连接器,不仅要把人连接起来,也要把服务与设备连接起来。疫情期间的特殊经历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连接的价值,一切的技术最终都要服务于人。继续深化人与人的连接,服务与服务的连接,让连接创造价值,这是我们不断进化的方向。(来源:马化腾在《三观》里写的前言内容)

04 | 俞敏洪: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英雄精神,是一种担当精神,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和精神

如果一个企业只是为了赚钱而生存,他不能把自己叫企业家,因为我们要在企业家背后加上两个字,叫企业家精神。只要我们开始做企业,就意味着你未来承担了一个重大的责任。不管怎样,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背后加了精神两个字,就跟武大当初成立到今天为止,体现的武汉大学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武汉大学的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也等于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武汉大学的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完美阐述。

在疫情期间,武汉大学的企业家,包括北京大学企业家都是值得赞扬的。北大也派了几百个医生来武汉,北大的企业家捐了几千万。可以说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在中国抗疫期间,不仅仅是武汉抗疫,所起到的作用和做的事情真的是可圈可点。从某种意义来说,企业家精神也是一种英雄精神,是一种担当精神,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和精神。

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次疫情,对于中国的千千万万企业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很少有企业因为疫情发财的,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因为疫情到最后难以为继的更多。中国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很多大企业最后也不得不收缩战线。在收缩战线的同时,企业本身遇到艰难的同时,很多企业还在不断做各种各样的捐助和捐献。对于中国的一般企业来说,其实这一次疫情真的是重大的考验。但是这个考验中大部分的企业和企业家都生存下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身上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身上有乐观主义精神,有迎接挑战不畏艰险的精神,有哪怕跌倒了从零开始,也愿意站起来的精神。(来源:俞敏洪在武汉大学校友抗疫表彰大会暨第七届校友珞珈论坛上发表的演讲)

05 | 冯仑:穿越周期记住8个字

去年的时候有不少人说:“2019年会是过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紧接着就到了足以改写人类历史的2020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确实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但实际上,就算没有疫情,今年也不一定会很好过。我们要转弯,要成长,所以要减速。这个减速是正常周期当中的一部分。所以有点阵痛,有点难受,不是很快乐。

可是它也会逼着大家在这样的阵痛中转型,使很多传统行业获得新生。这也意味着坏事会变成一种积极的推动力。我觉得每个人在这个时间点要能够认真地判断出新的周期规律,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很好的认知,找到自己的自洽点和落脚点,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今天就跟大家来分享一下穿越周期的秘诀,这个秘诀说起来也挺简单,就两个词、八个字,哪两个词呢?一个词叫“未雨绸缪”,另一个词叫“长期主义”。

我们先来看看未雨绸缪。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湖畔大学讲课的时候就说过:任何一家企业都活在周期当中,周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利用好了能助推企业发展,利用不好可能带来生存危机。他结合复星的情况讲到,复星集团从1994年创立至今,从一家创业公司发展到全球拥有六千多亿资产的产业集团,穿越了数个周期,就离不开未雨绸缪这一点。他说,在经营企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为未来的发展可能遇到的各种风暴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等到风暴真正来临的时候,企业可能就死掉了。只有未雨绸缪,走在别人前面,走在周期变化的前面,走在未来需求爆发的前面,走在一个趋势的前端,才能够使企业有力量穿越周期。

穿越周期的第二个秘诀,就是长期主义。长期主义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说要坚持做对的事,坚持做长远的事,坚持做别人认为很难做成的事,还要坚持做那些需要长时间积累的事,这就叫长期主义。(来源:《冯仑:穿越周期,记住8个字》)

06 | 刘永好:传统企业没那么容易被吃掉

我们的传统企业正在向新经济方向迈进。过去十多年新经济不得了,造就了BAT这样的大企业,全国全球都非常有影响力。有人说,这些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将会逐步进军传统制造业,很多传统制造业会被他们吃掉,被他们合并,被他们收购,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是最近一年多,大家发现传统企业不是那么容易被“吃”的。中国的GDP,中国的税收,中国的贡献,社会的产品,绝大多数还是实体经济制造的,而实体经济里面绝大多数是传统企业制造的。新经济制造的产品极少,可能不到20%,而80%是传统企业制造的,这些传统企业就是实体经济企业,贡献了国家GDP的大多数,税收的大多数,解决就业的大多数。

另一方面,这些传统企业有很深的护城河,有产、供、销、科研、人才、团队、培育,而这些互联网企业要进入这些领域很难,因为他们的基因不一样,他们的格局不一样。(来源:《刘永好:传统企业没那么容易被吃掉》)

07 | 张瑞敏: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引领者

“人单合一”模式下,海尔实现了三大引领:

(1)理论的引领。哈佛大学5年做了5个“人单合一”案例,全世界排名前10的商学院有9所商学院用了海尔案例。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人单合一”用的是拼音“rendanheyi”,就像英文里“kungfu”(功夫)那样。有欧洲学者归纳了全球现有的30多种管理模式,认为其中最出名的设计模式是海尔的“人单合一”。

詹姆斯·穆尔认为海尔走了一条对全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的道路。他提出的商业生态系统概念没有人关注,但海尔使之落地了。海尔在全球已有6个当地化“人单合一”研究中心,都由当地学者创立,海尔没有派一个人。“人单合一”硅谷研究中心院长安妮卡·斯泰贝认为,21世纪应有一个普适的管理理念,它应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被不同国家的企业遵循和采纳。真正改变整个管理模式的企业只有一个,就是海尔。海尔模式将超越硅谷模式,因为硅谷模式只适用于中小企业创业,而海尔是大企业转型变革的典范。

(2)标准的引领。物联网时代的国际标准如模式标准、生态标准、智慧家庭标准,四大标准组织都选择了海尔为主导。欧洲正在推进“盖亚-X”计划,海尔卡奥斯受邀成为该计划的初始会员,并为该计划贡献大规模定制经验。全世界有44家“灯塔工厂”,海尔是全球唯一在同一个国家有两家灯塔工厂的企业。

(3)复制的引领。截至目前,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的64560家企业已经注册成为“人单合一”无边界网络会员。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评论》发表文章称,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海尔模式优于丰田、苹果、孩之宝等。这些公司的供应链僵化,根源在于组织僵化,而海尔的组织模式是灵活的。疫情期间,海尔在北美和日本市场都实现了逆势增长。

“人单合一”模式复制到了全球各个国家的不同行业。餐饮行业,意大利餐饮品牌康维斯在组织向小微转型上取得阶段性成果;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富士通欧洲总部开始向小微组织转型;纺织行业,印度最大的地毯制造商斋普尔已经开始试套小微组织模式;钢铁行业,俄罗斯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谢韦尔钢铁公司为“人单合一”模式的落地做准备。(来源:《张瑞敏:论物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创新》)

08 | 吴军:创业者要将自己逼到极限

今年对于创业者们也是一个挑战,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样的团队会走得比较稳?我觉得,我看好的创业者一般具有这样3个特征。

第一,诚信。我过去一直强调一点,创始人要诚信。我基本上认为创始人代表着团队,创始人的信用就是团队的信用。

第二,创始人要把自己逼到极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小企业,刚开始的状况都是人少、钱少、事多。创始人就得什么事都能干。走了任何一个人,创始人都得自己顶上去。财务走了,明天开始自己管财务。不能走一个人,公司就瘫掉。所以创始人只有把自己逼到极限程度,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多面手,才是一个有能力的创始人。

第三,创始人要有责任感,把下面团队给养活。很多创业者一开始就指着靠招一群人来干活,靠下面的团队养活自己,肯定不行。早期的很多创始人,都是销售出身的。为什么?因为那时没有风险投资,创始人要自己有本事拿一个大单子,把整个团队都养活。(来源:《吴军:越是高级人才,越看底层思维》)

(作者:砺石商业评论 )

砺石商业评论

自媒体

在这里,读懂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