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品红茶,茶冷后,茶汤出现浑浊物,友人第一时间把茶倒掉,接着你一言,我一语,大家讨论起来。友人问,是不是茶的质量有问题?有没有食品添加物?农药残留?其实就是误会。
茶界人士称之「冷后浑」、「冷后凝」、「cream down」、「teaclouding」……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青茶、红茶、黑茶都会有这种现象,在茶黄素丰富的红茶最常见。「冷后浑」与茶叶内物质的丰厚程度、渗出浓度、凝聚速度、水温这四个条件有关。
冲泡红茶的水温通常在90℃以上,在高温中,茶汤里的茶黄素、咖啡醶,及一些离子是处于各自游离的状态,此时的红茶汤色金红透澈。当温度下降,它们便会产生凝聚作用,「团抱」成络合物,温度越低,「乳凝现象」越明显,形成看似奶酪的东西,被称为「茶奶酪」,与茶汤分层。
茶黄素是茶叶中的「软黄金」,是红茶最关键的成分。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冷后浑」来衡量某一红茶是不是优质茶,冲量优质茶的标准有很多,如茶叶产地、形状、汤色、香气、口感,出产的食安标准,等等,但是「冷后浑」可以作为判断红茶的茶黄素含量,含量愈高,愈容易发生「冷后浑」的现象,故有好红茶的标志之说。
洪锦铉:学茶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