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完善失信约束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措施,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支撑。
会议还确定了促进征信业发展提质的措施,要求推进金融、政务、公用事业等相关征信信息跨领域、跨地域依法共享。加快政府相关数据开放和有序利用。积极稳妥推进个人征信机构准入,加大征信业开放力度。完善征信配套法规制度,强化问责机制,对征信评级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依法严惩。
在此背景下,进入12月,征信市场发生了两件大事:12月4日,央行公示了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朴道征信,股东包括北京金控、京东、小米、旷视等;12月8日,国际征信巨头益博睿改变主意,将继续在中国大陆展业。
2015年左右,我国开始进行个人征信市场化探索,经过三年摸索,2018年个人征信市场再添新兵,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成立,为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市场化公司。可以说,目前我国征信体系是“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对于朴道征信获批,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刘新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目前征信体系建设所倡导的“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又一实践性的探索,体现了数字经济下满足个人征信服务的需求,提高个人征信服务的效率,促进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响应了近期国常会关于征信机构开放的号召。
百行征信牵手央行征信中心:实现差异化发展
首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落户深圳福田,注册资本10亿元。其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是大股东,持股36%,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等8家市场机构各持股8%。
成立之初,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焕启调任百行征信,担任董事长职务;2019年6月,百行征信迎来了总裁郑先炳,他曾担任招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监事会办公室主任兼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等职务。
经过两年多的运行,2020年7月20日,百行征信召开年中工作会议,披露了成绩单。比如,截至6月30日,百行征信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已拓展金融机构达1768家,接入数据共享协议签约机构近千家,信贷记录超24亿条,个人征信系统收录个人信息主体超1.3亿人;在产品迭代开发方面,不断加强新产品研发和上线投用,同时持续优化老产品;在产品服务推送方面,紧盯机构使用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个人信用报告及其他增值产品累计使用量近2亿笔。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7月17日,央行征信中心与百行征信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依法合规、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征信战略、业务、技术合作研究,切实发挥“政府+市场”作用,共同推动我国征信市场繁荣发展。双方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征信市场顶层设计,实现差异化发展,坚持互利互惠、循序渐进原则,共同探索合作机制创新,提升双方征信服务创新能力,共同创建并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双方将严格贯彻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信息主体权益保护。
诚然,百行征信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是,2019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5家机构拒绝向百行征信提供个人征信数据。当时,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与阿里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上,百行征信围绕市场需求,正在与其就借款人增量信用信息共享进行沟通,并就部分产品合作进行了深度交流,已初步确定了产品形态,为百行征信进一步增加产品种类、提高服务水平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当时,百行征信相关人士回应称。
2020年12月8日,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从数据的完整度和覆盖度来说,肯定还是央行征信中心比较好。对于我们来说,百行征信可以作为客户画像的补充,过去P2P平台不能接入央行征信中心,可能有一些接入了百行征信,这里有一些数据,特别是黑名单,对我们的业务有帮助;还有一点,就是开放性问题,当时以为百行征信股东方可以分享他们的数据,目前看来并没有。”
“我们接入了央行征信中心,还没接入百行征信。暂时不会接百行征信,毕竟我们更多服务B端客户。”一家网络小贷公司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京东、小米都有金融业务,朴道征信独立性待考
“既然是市场化,百行征信之后,肯定还有下一家,甚至更多。”一位征信行业资深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12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受理了朴道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规定,现将朴道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限:2020年12月4日——2020年12月10日。
公示信息显示,朴道征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5%;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持股17.5%;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7.5%;北京聚信优享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5%。
朴道征信拟任董事长赵以邗来自央行征信中心,央行征信中心官网显示,他担任副主任。
“我们当然乐观其成,但是,朴道征信这个角色是否具备独立性,我们比较疑虑。毕竟京东、小米都有金融业务,我担心,我的数据为他们所用了。”上述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表示。
“中国个人征信行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数据孤岛,大家不共享数据;二是没有清晰区分数据提供者和征信服务提供者,一些机构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存在利益冲突。”早在2017年9月,益博睿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黄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个人征信局都是独立第三方机构。
此前,监管人士亦多次提及征信“独立性”原则。2017年4月,央行首次回应个人征信牌照发放问题。
“这八家机构都想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在客观上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不利于信息共享;在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有限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公布使用,也会存在信息误采误用等问题。另外,这八家机构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起创建,在业务或者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备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表示,“八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目前没有一家合格,在达不到监管标准情况下不能把牌照发出去。”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在个人征信市场准入和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央行强调注重把握三方面的原则,包括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原则、征信活动中的公正性原则、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原则。在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原则方面,征信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和业务开展上应确保独立,防止利益冲突。开展业务要客观中立,不能受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等其他主体的支配。征信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不能与征信机构股东或出资人的其他业务相捆绑,不能成为股东或出资人谋取他利的手段。
“应该会有防火墙措施,我们市场人士不好评论。”谈及朴道征信独立性问题,上述征信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发牌的话,只能说是国家的布局,更多从安全性角度考虑,背景很重要。所以,由国资牵头,剩下都是知名大企业,基本上是这个路子。”
他继续说:“至于数据怎么来,采集什么,不好确定。也可能由股东分享数据,或者探索非金融数据,业务怎么做,还有待观察,交给市场了。”
此外,刘新海坦言,未来朴道征信存在机遇和挑战,个人征信以及相关相关的风控技术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主线,所以高效的个人征信系统有望成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引擎,会带来很多商机和创新的场景。同时个人征信是一个严监管的领域,具有专业性强、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也会考验未来朴道征信的运营能力和商业耐心。
郭树清提数据隐私保护、数据权益归属
“至于国资机构持股35%,同时互联网和AI公司参与其中,也体现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刘新海指出,在全球个人信息保护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中国的相关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起步较晚,以及法治环境发展还处于完善阶段,监管当局谨慎地推动征信体系市场化。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和AI技术应用方面有优势,这些公司也成为参与金融基础设施的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2月8日,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发表演讲称,应对金融科技挑战的经验教训包括弥补数据隐私保护制度漏洞。一些科技公司利用市场优势,过度采集、使用企业和个人数据,甚至盗卖数据。这些行为没有得到用户充分授权,严重侵犯企业利益和个人隐私。为此,《民法典》明确了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国家层面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金融数据安全保护条例,构建更加有效的保护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郭树清表示,有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包括明确数据权益归属。中国政府已明确将数据列为与劳动、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数据确权是数据市场化配置及报酬定价的基础性问题。目前,各国法律似乎还没有准确界定数据财产权益的归属,大型科技公司实际上拥有数据的控制权。需要尽快明确各方数据权益,推动完善数据流转和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并公平合理地利用数据价值,依法保护各交易主体利益。
有关部门挽留?益博睿曾萌生去意,最终决定留下
在上述背景下,国际征信巨头益博睿对中国大陆市场犹豫不决,曾萌生去意。
11月17日,益博睿方面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经过全面的业务战略评估,我们将剥离益博睿中国商业信息服务相关公司的股份,并仅在香港和台湾保留决策分析业务,从而精简我们在大中华区的足迹。我们正在与潜在买家洽谈我们在益博睿中国的商业信息服务。益博睿中国的商业信息服务是一个强大的业务,有着令人瞩目的市场机会。”
在国常会以及朴道征信获批之后,12月8日,益博睿突然改变主意,将继续在中国大陆的业务经营,引人遐想。
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采取“促进征信业发展提质的措施”,“积极稳妥推进个人征信机构准入,加大征信业开放力度”。益博睿表示,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益博睿可以发挥其独特优势,牢牢把握该项决定带来的重大机遇。
“有关部门做了很多努力,以及挽留。”多位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述征信行业资深人士认为,这是企业对未来经营发展预期的考虑结果。
2017年9月,黄坚表示,正在申请企业征信备案,有意进入个人征信市场。2018年9月,益博睿获得企业征信备案。
行胜于言,企业征信显然已经对外开放。不过,业内普遍认为,现在谈个人征信行业开放,言之过早。
(作者:谢水旺 编辑: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