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华勤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贺倩明:城市更新中,民生与产业利益需平衡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何柳颖 广州报道
2020-12-09 22:30

应发挥政府和市场二者的作用。

12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全球城市价值链——穿透人类文明的时空》发布。城市“经济竞争力”与“可持续竞争力”是报告包含的两个核心排名,在这两个排名中,深圳均位列全球第9。

今天,中国的城市已经告别靠投资驱动和增量为主的发展阶段,城市更新取代城市扩张,成为发展趋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对于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十分重视,在城市更新的制度和实践方面已进行了十多年的努力。此前,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亦被视为深圳欲加快城市更新速度的又一信号。

疫情之下城市更新作用再次凸显

从2004年的城中村改造到2007年工业区升级改造,再到2009年全面的城市更新,深圳经历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更新周期。有报告显示,截至12月6日,深圳已列入城市更新计划项目达913个,拆除范围面积累计7293.1公顷;已通过城市更新专规批复项目534个,计容建筑面积累计15390.9万平方米。

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城市更新是由符合办法规定的主体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根据城市规划和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

深圳市华勤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贺倩明指出,相较于旧城改造,城市更新的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广,旧城改造一般针对的是旧住宅小区,而城市更新的范围既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也包括城中村及旧屋村等。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很多规划,包括对土地的利用、对环境的保护,实际上有点透支了土地资源与环境资源。”而城市更新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要解决城市和城中村里的“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原来的土地利用率低下、公共配套设施缺乏,公共服务发展空间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与风险管理有着突出的作用,在新冠疫情暴发时,这一关系再次凸显。

“疫情中,我们的救助管控工作在建设成熟度比较高的小区里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在一些老旧住宅、老旧城中村,由于配套建设比较薄弱,实际上对我们的疫情管理造成了一定的操作难度。”贺倩明表示,希望通过城市更新,包括现代的规划技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等的导入,能在以后的突发事件中有更好的应对方式。

应注重产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的良性平衡

近年来,深圳借助拆除重建、综合整治等方式,对原来的老旧工业区、传统产业空间进行了一系列升级改造。除此之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扶持,支持建设了一批在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包括腾讯、大疆等。

“但在做产业空间配置的时候,如何与城市居住空间产生一种新的平衡关系,这是重难点。”在日前举行的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城市更新与治理创新”主题论坛上,贺倩明提出,各个地方政府都在花很大的力气保障产业空间,但实际上市场的活力与积极性并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这里面其实涉及了一个产业与民生的利益平衡问题。

“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兼顾好民生利益保障与产业利益保障。”他表示,在居住空间方面要有保障工作,如保障性住房等,在产业空间方面,也要有保障的思维,特别是生物安全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希望通过共同保障来达到一种良性平衡的城市发展。

贺倩明还特别提到,深圳作为一个“新城”,城市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发展速度相当快,这其中的一个建设经验,就是要借助市场化力量的驱动作用。

他表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深圳将土地、劳动力等各种资源要素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快速地连接起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针对城市更新,政府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与协调作用,但市场化作用也不可忽视。“需要注意的是,在城市更新里,市场跟政府的边界是什么,哪些应该市场来干,哪些应该政府来干?”

贺倩明认为,不管是从顶层制度设计层面还是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的是双方的“配合战”。“以拆迁为例,深圳的做法是全面市场化,各方根据市场自由去进行协商。但在拆迁市场秩序规范、拆迁预期引领,和市场失灵时进行干预等方面,政府都应该加大力度。产业具体规划、招商引资等也应该交由政府主导。”

(作者:何柳颖 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