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中国贸促会在北京首次发布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填补了国内经贸摩擦领域缺乏综合性量化分析和研究的空白。从指数反映的趋势看,今年以来全球经贸摩擦冲突比较大,且大国间的竞争更为突出,发展中国家间的经贸摩擦相对平稳。今年前10个月,美国、印度、英国和巴西的全球经贸摩擦程度较大。
今年前10个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在多数月份处于中高位;美国、印度、英国和巴西多数月份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同期,20个国家(地区)对全球措施涉及金额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最高值为7月的14796.0 亿美元,最低值为2月的4983.0亿美元;美国、欧盟和日本多数月份对全球措施涉及金额较高。
2020年10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66,相比9月下降34个点,处于今年以来的相对低位;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在20个国家(地区)中位居前三。同月,20个国家(地区)对全球措施涉及金额,为7682.0亿美元,处于今年以来的较低水平;美国、欧盟和日本对全球措施涉及金额较高。
全球经贸摩擦指数由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编写,以2017年的月平均情况为基期,反映当月全球经贸摩擦相对于上月的变化情况。指数扩大,表明全球经贸摩擦形势趋于紧张;反之,表明全球经贸摩擦形势缓和。指标涵盖进出口关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进出口限制性措施以及其他限制性措施五大领域,共覆盖20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卢鹏起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秩序面临挑战,这些因素都对法律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凸显了经贸摩擦应对工作的重要性。
有色金属行业涉及关键和敏感原材料领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采取相关行动较为集中的领域。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发布关键矿产品规划和战略,从供应链威胁的角度,排除我国稀土等原材料。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爱华在发布会上指出,以美国为例,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12月签署行政命令,推动国内关键矿产的勘探、生产和回收利用,并支持寻找替代品。2020年10月,特朗普以中国威胁为由,再次签署行政命令,将在美国本土扩大对大多数制造业至关重要的稀土矿物的生产。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两党议员在第116届国会就关键矿产品提出的立法提案多达27项。
“目前,2021财年美国国防授权法案要进一步确定关键矿产品的清单,而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就明确禁止美国国防部从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购买钐钴磁铁、钕铁硼磁铁、钨粉以及钨合金或者任何含有钨合金的成品和半成品。从这里可以看到,我国稀土等关键原材料出口及对外投资遭遇的阻力正在不断增加。”
徐爱华指出,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涵盖的5大领域经贸摩擦,有色金属工业及上下游产业均有涉及,给有色金属的安全和竞争力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和挑战。其中,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位居前列。
“今年1-10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中的20个国家和地区共启动了贸易救济调查354起,涉及有色金属产品调查占比为16.7%,是仅次于化工和冶金的第三大涉案领域,涉及的主要产品包括铝合金板、铝箔、铜管、铜和铜合金、铝型材等。而同期,我国也是有色金属产品被诉的最主要对象国。”徐爱华说道。
晶澳太阳能集团副总裁孙广彬指出,太阳能光伏行业是最早受到全球经贸摩擦影响的行业之一。从2011年起,欧盟、美国陆续对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近两年,美国针对全球太阳能光伏产品的201调查以及针对中国多个行业的301调查,中国光伏行业从未缺席。”
但孙广彬指出,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光伏行业迎难而上,已占据全世界70%以上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产能及应用。在全球十大太阳能光伏制造企业中,中国企业已占据8席。“中方企业在全球贸易摩擦中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应诉,再到积极布局海外产能、积极努力突破贸易壁垒。这样艰辛的成长历程,也是各行各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不断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
孙广彬称,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在面对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时,在贸促会及各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在专业律师的帮助下,已经能够冷静应对,并且在多个领域取得较好的应对成果。
“此前各企业更多关注本领域内的经贸摩擦动向,一直以来缺乏针对全球经贸摩擦整体形势的综合分析。今天推出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给全球2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关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进出口限制措施及其他限制性措施都做了详细的梳理分析。”他表示,希望该指数不仅对过去进行总结,也能够对未来经贸摩擦走势进行预测,以便为中国企业出口、海外投资布局提供更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组建于2016年,为中国贸促会推进经贸摩擦治理、服务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提供了支持。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傅东辉在做工作报告时指出,如今,我国经贸摩擦中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两反一保”范围,全球经贸摩擦形势趋于复杂化、技术化、多元化,第一届委员会业务范围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
18日,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举行换届大会。新一届委员会由76位国内外知名律师、学者、研究人员代表组成,并根据专业领域划分为国际贸易、跨境投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以及国际合规5个工作组。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前主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月姣担任新一届委员会主任。
同日,中国贸促会企业跨境贸易投资法律综合支援平台(贸法通)也上线发布。贸法通由中国贸促会主办,是以在线咨询为主体,集法律查明、案例查询、经贸预警、培训会议、交流互动等为一体的涉外商事法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两种形式提供“一站式”涉外商事法律公共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资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葛洲坝集团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臣利在会上指出,葛洲坝集团在全球有99个驻外机构,业务涵盖140余个国家,贸易和工程行为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法律体系。对于工程和贸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个企业要解决各种法律体系下的法律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希望贸法通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境外合规管理和境外法律风险问题,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作者:郑青亭 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