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辅导、作业帮“杀死”了2020年的国内教育行业融资?
这并非危言耸听或者空穴来风。
在12月18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2020中国教育资本论坛”上,红杉中国、华平资本、华创资本等热衷于投资教育的投资机构负责人坐在一起,发现大家今年几乎都没有新投项目。
“今年我们投资了作业帮和火花思维,新出手的教育项目好像还真没有。”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翟佳说。
“今年是在被投的老项目当中加码,新的项目也一直在看,确实会出手相对谨慎一些。”华平资本投资执行董事沈威说。华平资本投资了猿辅导和高思爱学习,“投了这些公司以后会在后续融资中持续加码,反正也是投资一些头部的项目。”
“今年我们也没有再去出手新的项目,而是对我们已经投的项目进行了新的加注。”华创资本副总裁魏绪说。
今年10月,猿辅导宣布完成G1和G2轮共计22亿美元融资。作业帮则在6月宣布完成E轮7.5亿美元融资,最近有传闻称正在完成和猿辅导年内融资规模相似的新一轮融资。
市场上的钱其实很多,但越来越向头部机构集中。就在11月20日,少儿编程企业编程猫宣布完成13亿元D轮融资。
甚至在教育机构负责人看来,“在线教育刚刚开始,但在线教育的投资基本差不多了,以前投教育的现在不投教育,都投消费品牌去了。”火花思维创始人罗剑在论坛上说。
教育投资的真相到底怎样?
头部机构融资越来越多
实际上,沈威说,“市场上的钱其实挺多的,但头部效应比较强,所以基本上头部企业在竞争格局中的优势越来越大。”
有数据显示,下半年以来,进行天使轮和种子轮融资的教育相关企业数量只有21家,其中有19家企业进行了A轮融资(含Pre-A轮)。而在2019年,教育行业A轮及以前投融资数量为205起。
“今年疫情过后,资本对教育的投资是非常低的,虽然交易的数量下降了,实际上交易的金额是大大上升的。”瑞思教育董事长兼CEO王励弘在论坛上说。
“最近一笔对教育领域的投资达十几亿美元,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中公教育集团CEO王振东说。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力副总裁、企业发展与战略规划部总经理柴明一发现,今年以来教育资本不再是逐渐积累、循序渐进的。“融资基本上都是以亿级美元为单位,这样的融资规模对被投企业来说会构成多多少少的压力,这么多的资本投到一两个单体项目,对企业的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柴明一也认为,教育机构的融资次数在收缩,但金额在变大,也就意味着每次单笔融资的投资量变得非常大。这给大企业带来机会,它们可以去并购或者战略控制一些公司,从而改善企业的布局。
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情况则正好相反。“现在在线教育门槛已经很高了,需要大量的投入,如果做同样的事儿,确实创业机会很小。”网易有道副总裁苏鹏说。
甚至对于非头部的投资机构来说,抢占头部教育机构投资份额的机会都在减少。峰瑞资本是一家比较年轻的基金,2015年才成立,成立之后就在教育行业布局,投资了少年得道。
峰瑞资本副总裁咸金彤说,“对于我们来说,一些已经被验证的商业机会,其实是不太有机会参与的,因为这个时候价格比较高,品牌又没有那么强的优势,所以我们经常需要去做一些大家还没有关注到但是有需求的东西,或者是去关注新的人群、新的流量变化。”
资本不能只投入打广告
资本态度的改变,对于教育机构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教育机构借力资本一定要注意:首先,‘三观’要合,两家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要有基本的契合度,资本的进入和退出要符合教育的规律,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资本要投入到产品、研发、教学、服务上,而不是打广告,不是搞人才挖角大战,不是纯粹为了买流量。”王振东说。
“毋庸置疑,资本和教育会一直合作走下去,我相信,不会因为一两个爆雷事件,或者由于在线公司长期没有盈利、长期烧钱,资本就不投了,那是不可能的。但可能会有几个方向性的趋势:资本可能会更快地进入头部机构、进入模式创新的机构和科技创新发展的机构。”柴明一说。
过去一段时间,在线教育压过线下教育,成为融资“吸金”的风口。但资本对在线教育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
“疫情之后,大家对在线教育的情绪从乐观变得有些质疑,主要原因就是获客成本太高。现在在线教育机构的获客渠道重叠比较厉害,打个广告都是在同样的地方打,所以效果比较差。”瑞银证券教育行业研究主管刘耀坤说。
根据腾讯TMI数据,2020年线上教育机构数量已突破23万家,处于获客红利期的在线教育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当下用户回归理性,在选择教育产品时决策因素趋于明朗。
但刘耀坤认为,“这个行业是不是已经到了天花板?我觉得不是,从需求端来看,在线教育的渗透率只有百分之十几,还是非常低的,也是各个互联网垂直赛道最低的。接下来教育行业的发展方向至少短期是在渠道端做差异化,我们更喜欢的是线下渠道。”
“今年的教育市场环境比较特别,疫情过后,线上和线下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几个月,线下教育出现了一些不错的并购机会,这也是下一步我们会重点关注的。”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李磊说。
资本对教育的态度更为理性。“用电商GMV这种以规模衡量的指标放到教育行业,挺不合适的,所以给教育公司做投后服务的时候,我们希望跟他们讨论的还是产品、教学质量,更关心实际的效果、体验和口碑,不是每天盯着它们是否增长。”翟佳说。
“归根到底,资本与教育是‘快’与‘慢’关系,投资回报无非就是短期、中期、长期。很多投资人希望短期有回报,但是教育是很长时间的过程,是社会进步演化的缩影。”柴明一表示,经此一“疫”,资本开始思考如何从“短期逐利”转向“中、长期陪跑”。
(作者:王峰 编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