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时逢冬节,编剧余飞、宋方金等人在微博上发布了111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的联名信。点名有抄袭劣迹的郭敬明、于正屡屡以导师、嘉宾的身份出现在各种节目中,进行话题炒作,这种一切唯收视率论、流量论的做法引起了相关从业者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反感,呼吁立即停止对这些“劣迹从业者”的宣传炒作,对相关节目做出修改调整,不给抄袭剽窃者提供舞台,将他们从公众媒体中驱逐出去。
郭敬明于2004爆出剽窃《圈里圈外》,而于正的抄袭琼瑶事件始于2014年,这十年间正是国内大文娱产业的拓荒期,星河灿烂,道德蛮荒,抄袭剽窃洗稿在影视剧、网文、游戏和音乐界层出不穷。而这次的联名抵制的初衷,是因为即使在法律做出公正判决后,两人从未正式向受害者道歉,并继续以争议性形象活跃在娱乐舞台。
音乐界有这样一句玩笑:“中岛美嘉养活了半个香港音乐圈”,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的“翻唱”歌曲,是否在当时取得了版权,已不得而知;一些情景喜剧会直接照搬《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的情节,利用受众的信息差,成为了新的“经典”;网文IP的爆发期,为了迅速积累人气,用洗稿的方式快速连载,只求高价卖掉。这些畸形的行业现象,在高速发展期无法避免。
如今观众对版权保护的意识更为积极,明目张胆的抄袭有所收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抵制的名单中,有部分编剧的影视作品,其实是改编自有抄袭问题的网文IP,而这些编剧的名誉,则成为了产业链中的牺牲品。因此,在抵制抄袭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呼吁各个平台和影视公司在选择项目源头时,可以多一道把控和惩罚措施,不要让确凿抄袭证据的作品流入市场,继续进行衍生开发。
而作为从业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自律,分清抄袭和致敬的区别,拒绝参与有抄袭嫌疑的作品,尊重并支持原创。同时,我们也需要由上至下自省,规范编剧行业的职业操守。近期爆出的一些抄袭事件,多为针对对白和桥段的拿来主义,大部分都是因为作品是由枪手,或是被剥夺署名权的基层编剧完成,他们不被尊重,当然也不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读者和观众们会具有极强的道德观念,和我们一起抵制抄袭者,但事实是,不做创作的人很难感知到创作的不易,和抄袭带来的恶果。抄袭者偶像化的存在,只会带来无数的捍卫者挑起骂战,使得他们在一次次的炒作中继续获利。坚持到最后的,可能只有我们自己,但这值得。
我们希望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好,也相信它会变得越来越好。虽然“中岛美嘉养活了大半个香港音乐圈”,但要记得那时候还有另外一半的人,拓展了华语音乐的可能性。我们在等待属于国产影视的全盛时代,只要我们选择成为另一半。
(作者系《罪途》制作人/ 剧本监制)
相关阅读:于正、郭敬明又上热搜了,遭111位影视从业者联名抵制
(作者:亦可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