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不停,大宗商品买涨不止:对冲基金押注超级牛市周期
“尽管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反扑令大宗商品市场获利回吐情绪有所升温,多数对冲基金仍然选择留守买涨阵营。”12月23日,一位华尔街大宗商品投资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
目前,整个华尔街金融机构依然在热议大宗商品正迎来难得的“超级牛市周期”。究其原因,一是欧美央行持续加码货币宽松力度导致全球资金流动性泛滥,正令大宗商品估值持续飙涨;二是中国经济率先好转正大幅提振大宗商品需求,带动整个大宗商品估值“更上一层楼”。
高盛近日发布最新报告也指出,随着明年全球经济复苏对大宗商品需求的提振,以及货币宽松QE效应日益显现,大宗商品有望迎来一轮新牛市。
数据显示,过去9个月不少大宗商品价格涨幅相当惊人。其中,伦敦期铜价格一度上涨突破8000美元/吨,较3月下旬的4371美元/吨回升约80%;伦敦期铝则在12月初创下年内新高2096美元/吨,较3月下旬的年内低点1455美元/吨回升约44%;伦敦期锌在上周末创下年内新高2900美元/吨,较3月下旬的年内低点1763美元/吨回升约61%。本周CBOT大豆期价指数更是攀升至1225.75美分/蒲式耳,创下过去6年以来新高。
“事实上,面对当前疫情反复可能对经济复苏带来的新波动,不少对冲基金都做好了双面押注。”对冲基金MKS PAMP分析师Sam Laughlin告诉记者,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反扑令全球经济再度陷入衰退风险,他们就对原油铜铝等大宗商品进行获利回吐,转而大举买入农产品;反之他们则继续重仓持有原油铜铝买涨多头坐收价格飙涨红利。
在他看来,只要全球央行加码QE力度不停歇,这场押注大宗商品上涨的盛宴就不会画上休止符。
“每天都有新机构入场加仓大宗商品买涨头寸”
“事实上,今年大宗商品买涨潮的起伏,与欧美央行加码货币宽松QE的力度和节奏紧密相关。”前述华尔街大宗商品投资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整体而言,自疫情全面暴发以来,对冲基金的大宗商品买涨潮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3月份欧美央行重启QE政策后,不少对冲基金便意识到QE将触发大宗商品估值大幅回升,早早入场抄底原油铜铝等大宗商品。然而,当时美元荒爆发导致美元指数一度突破100整数关口(令大宗商品估值反而走低),加之疫情冲击导致全球经济与大宗商品需求双双疲软。不少重仓押注原油价格反弹的对冲基金还因NYMEX原油期货出现负结算价格而遭遇巨亏。
第二阶段则在7-9月期间,不少对冲基金注意到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增速明显低于二季度,因此纷纷放缓大宗商品买涨的步伐。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时不少华尔街投资机构已喊出大宗商品将迎来超级牛市周期,但响应者寥寥。
“当时市场一直热议经济趋于复苏可能令美联储放缓加码QE步伐,一下子浇灭了不少投资机构的买涨大宗商品热情。”这位华尔街大宗商品投资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
不过,对冲基金的“谨慎”并未持续多久。
到了10月起,随着欧美疫情卷土重来令欧美央行持续加码QE力度的预期再度升温,彻底点燃了对冲基金的大宗商品买涨潮。
“四季度以来,每天都有新机构入场加仓大宗商品买涨头寸。”一位美国期货经纪商向记者透露。毕竟,此次大宗商品买涨潮的基本面与此前有着明显不同,一是全球经济已明显走出低谷,打消了投资机构对宏观经济持续衰退的顾虑,市场风险投资偏好大幅回升;二是各国财政刺激计划的基建投资项目开始落地,进一步推高了铁矿石、煤、铜铝等大宗商品需求;三是中国经济数据持续好于市场预期,进一步令市场持续调高大宗商品估值。
“有了这些基本面积极因素的助力,加之欧美央行持续加码QE,不少对冲基金都将买涨大宗商品视为胜算极高的投资策略。”他向记者透露。不少对冲基金因此将大宗商品期货的投资比例从原先的15%调高至25%,同时,还将大宗商品期货投资的资金杠杆倍数放大了1.5-2倍至6-8倍。
在他看来,10月以来的大宗商品上涨行情,令多数对冲基金赚得盆满钵满。目前不少重仓押注伦敦铜铝与农产品期货的对冲基金在过去2个月的累计收益超过20%。
记者多方了解到,围绕这波大宗商品买涨潮,不同类型对冲基金的买涨获利策略截然不同。比如量化投资基金完全将大宗商品买涨与QE加码预期下的美元贬值高度挂钩,只要美元贬值,他们就大举推高大宗商品价格获利;部分大宗商品投资型基金则重点布局存在供需紧平衡的铜铝、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期货;趋势投资型基金干脆将大宗商品买涨力度与疫苗研发应用进度高度挂钩,因为他们认为只要疫苗研发快速推进,全球投资机构风险偏好将会进一步增强,令大宗商品估值水涨船高。
“不过,这些基金各显神通背后的最大底气,还是看好欧美央行持续加码货币宽松QE力度。”对冲基金Axiom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员Gordon Johnson直言。因为以往投资经验已经表明,只要QE不停歇,大宗商品牛市周期不会停摆。
“双面押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欧洲疫情反扑一度令华尔街投资机构对是否继续买涨大宗商品产生某些分歧。
一位在本周削减部分大宗商品头寸的华尔街对冲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欧洲疫情反扑令他们的大宗商品投资模型“自动”切换至最坏场景,即全球经济可能再度陷入衰退与各国重启极其严格的封锁措施,因此连续发出抛售大宗商品获利离场的交易指令。
记者多方了解到,本周选择获利了结的对冲基金不在少数——除了对全球经济再度疲软的担心,年底抛售盈利投资组合锁定业绩利润,也是他们借机抛售大宗商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更多投资机构则选择逢低抄底大宗商品。
前述美国期货经纪商向记者透露,在本周NYMEX原油期货与伦敦铜铝期货相继回落2%-4%期间,不少大型资管机构则在积极买入原油与铜铝期货买涨头寸。在他们看来,若欧洲疫情反扑令全球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窘境,势必触发欧美央行不得不增加更大力度的货币宽松措施以提振经济,到时大宗商品又将成为加强版QE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事实上,我们通过投资模型发现,今年以来全球央行已向金融市场投入逾7.5万亿美元QE资金,力度远远高于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因此大宗商品的整体估值较2011年创下的峰值,理应还有约20%的涨幅。”一家美国大型资管机构交易主管向记者直言,若欧美央行继续加码QE力度,上述理论涨幅还将更高。
记者多方了解到,鉴于新疫情状况导致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越来越多对冲基金在买涨大宗商品方面做了双面押注,若经济保持当前复苏态势且欧美央行按原定节奏加码QE力度,他们将继续重仓持有原油、铜铝、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期货待涨而沽;反之若经济再度疲软导致欧美央行不得不扩大QE力度,他们则转而将更多资金押注到农产品身上。
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公布的最新持仓报告显示,截至12月15日当周,对冲基金持有的CBOT大豆期货期权净多单达到16.6万手,始终处于历史较高水准。
“其实,只要有全球央行加码QE进行兜底,我们几乎不再担心大宗商品价格会突然大幅回调,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疫情变化,寻找最具上涨爆发力的大宗商品品种重仓淘金。”Sam Laughlin坦言。
(作者:陈植 编辑:林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