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基金:中概股回归给港股生态带来很大改善

德邦基金2020-12-24 09:42

当前港股的投资性价比较高

一、债券投资策略

1、市场分析

11月经济数据符合预期,工业增加值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2.6%、社零增速5%。工业生产保持高增,居民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继续改善,基建投资偏弱、房地产投资房企开工推盘诉求和竣工压力释放,加上拿地速度放缓,地产投资边际出现走弱。整体来看,基建反弹不强,地产投资短期韧性较强有支撑,中期回落,消费和制造业持续顺周期回暖。随着国内疫苗研发和海外经济逐步恢复,国内外经济复苏的共振,顺周期力量显著。出口和制造业景气度回升,消费继续稳步增长,地产投资出现回落。

12月16-18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出政策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财政政策“可持续性”,不会快速退出,保持适度支出力度,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维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强调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内需重要性提升,加大新基建投资、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改投资。

2、投资策略

从11月数据来看,经济恢复符合市场预期,消费成为经济恢复的主动力,地产投资边际出现走弱,预计未来会出现走弱态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与“不急转弯”,在总体基调偏稳的情况下,逆周期政策将缓慢有节奏的退出,货币政策收紧幅度有限。上周在MLF超量续作的利好下,短端下行幅度大于长端,利率债曲线走陡。短期来看,基本面走强,利率债震荡为主,警惕年底资金面超预期收紧。近期受信用冲击事件影响,市场信用风险偏好维持高位,一级市场发行冻结,叠加机构赎回风险,对债市构成压制。明年因常规政策的回归,市场对社融增速下行的预期较一致,警惕信用收缩导致信用违约事件增加。建议不要盲目下沉资质,选择好区域的城投主体优于弱区域的主体,对弱资质国企以及对外部融资极其依赖的主体进行规避。

二、股票投资策略

最近新一次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束,还是基本维持了宽松的主基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区间不变,将超额准备金率维持在 0.1%不变, 将贴现利率维持在0.25%不变,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国内方面,从11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在进入四季度以来修复仍在延续,除地产销售增速略低于10月外,其余主要经济数据仍在继续改善,表现较亮眼的分项数据包括出口、制造业投资、可选消费等。本周央行超额续作MLF,更多旨在缓解年末资金面的短期紧张状况,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再度转向宽松。

展望2021年,国内强手段控制疫情效果显著,对国内生产生活的负面冲击已经越来越小,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增速趋稳,投资端基建与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消费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将逐渐压过投资,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有望逐季抬升。值得重视的还有基数效应和前期政策的刺激作用边际递减的规律,基数效应决定了2021年一季度增速同比将出现远高于近年数据的水平,而后逐季回落;海外与国内的宽松政策的边际递减规律也决定了逐季回落的增速前景。

Ø 研究随笔

截至2020年11月底,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市盈率(TTM)分别为14.6倍和12.0倍,明显低于沪深300指数15.3倍的市盈率(TTM),港股相较于A股较低的估值是其资产更有吸引力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从港股市场的公司组成来看,中资股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因此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港股市场整体利润增速与内地市场关联度较高,而明显的配置性价比也成为了近期南向资金大幅流入的主要原因。从资金流向来看,9月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导致外资持续流出港股市场,过去三个月累计流出金额超1700亿港元。同时流出规模环比有所扩大,11月单月净流出400亿港元,环比增加200亿港元。但值得一提的是,11月以来,美国大选不确定性逐渐消退,各国疫苗研发捷报频传,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乐观推动外资自11月起流入香港本地股的同时放缓流出中资股的速度。

我们认为港股不仅在性价比上值得关注,未来中概股回归给港股生态带来很大改善。在结构上,过去港股多以金融保险、地产、周期股等公司为主,最近几年,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回港股二次上市成为热潮,包括国内知名的大型电商、社交平台、直播短视频、云计算等领域的优秀头部公司很多赴港股上市或拟上市,给主动投资选股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风险提示:文中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我们已力求观点内容的客观、公正,但相关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作者:德邦基金 )

德邦基金

官方账号

让财富管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