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攻坚脱贫 创新防贫机制 华夏银行打造多元化精准扶贫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年12月25日 21:00

党的十九大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现已进入年终收官阶段。2020年,对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波澜起伏、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年。新冠疫情突然席卷,全球经济蒙上阴影,在这种局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初心不改,这场伟大的斗争面前没有人退缩。

近年来,华夏银行党委深入践行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不动摇,逐渐形成了以党建引领建机制,金融扶贫、公益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驻村扶贫共同推进的“1+6”精准扶贫模式,同时积极探索防返贫长效机制,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以具体实践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衔接。

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华夏银行向贫困地区公益捐赠超过3800万元,定向采购扶贫产品超过1000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超过2600人。此外,在金融扶贫上,向北京市对口帮扶地区投放贷款余额超过42亿元,吸收当地就业人口超过1万人。

强化扶贫工作体系 打造精准扶贫“同心圆”

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民吉指出,扶贫需要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扶贫机制。国家领导人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华夏银行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扶贫工作总抓手,将精准扶贫作为党委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行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压实责任,激发动力,整合资源,补齐短板,形成精准扶贫“同心圆”。

具体来看,华夏银行不断强化扶贫责任体系。通过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总行层面由行党委常委分片负责对口地区,将脱贫攻坚任务压实到责任人在总行党委统筹部署下,各分行积极对接当地政府,主动领取扶贫任务,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如北京分行持续开展“一企一村”结对帮扶,通过资金帮扶、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等措施,利用三年时间使新王庄村低收入户全部成功脱低。石家庄分行针对对口帮扶的河北省阜平县,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有效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目标。乌鲁木齐分行持续深化驻村帮扶工作,在促进当地维护稳定、建强组织、脱贫攻坚、群众工作等方面取得切实成效。成都分行派出多名专职干部常驻甘孜州德格县贫困村,连续两年被四川银保监局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杭州分行积极投身浙江省“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和杭州市“联乡结村”活动,与重点帮扶村结成对子,一对一进行帮扶,取得良好成效。

发挥银行特色 打造金融扶贫创新模式

国家领导人强调,扶贫“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作为国内极具代表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华夏银行一直发挥资金、产品、人员、渠道等资源优势,突出银行特色,积极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扶贫模式,不断提升金融精准扶贫能力,并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扶贫路径。具体来看,主要有三点创新:

一是创新特色产品,深化产业扶贫。金融活水可以“贷”动产业发展,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华夏银行因地制宜创新信贷扶贫产品,如东部沿海的“渔民贷”、中部地区的“农耕贷”、西部地区的“光伏贷”、云南地区的“花拍贷”、四川地区的“豆瓣贷”等产品,积极给予农村、农村企业和农户经营低息贷款,以信贷资金助产业、以产业扶贫助就业、以就业创业助增收,带动当地扶贫产业发展。

今年,华夏银行设立了专项信贷资金计划,用于北京市东西部协作扶贫对口地区的信贷支持,给予在当地具有扶贫带动效应的企业定向融资,带动农户增收。据悉,截至2020年9月末,华夏银行在北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内蒙古、河北、新疆、青海等对口帮扶县区,贷款投放余额超过42亿元。

二是紧盯重点项目,加强消费扶贫。华夏银行总行和各地分行积极发动员工,积极帮助销售当地扶贫产品。据悉,今年上半年重点支持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推广项目—“消费扶贫智能柜”,第一时间给予项目承办单位500万元信用贷款。强化总行食堂和工会定向采购消费,北京市东西部协作扶贫对口地区农副产品采购量持续增加,目前在京机构食堂和工会采购扶贫产品近800万元。

三是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就业扶贫。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的作用,华夏银行向北京市东西部协作扶贫对口地区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支持产业发展,目前通过这种方式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1000人。

华夏银行还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鼓励分行优先招聘录用符合条件的贫困毕业生。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华夏银行向北京市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地区公益捐赠超过3600万元,特别是向中央挂牌督办北京对口支援的新疆和田地区墨玉、洛浦两县捐赠1580万元。并与中央挂牌督办地区政府部门合作设立公益性岗位,上半年向墨玉县和洛浦县投入1000万元设立公益性岗位,预计带动两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约2000人就业。

整合撬动资源 形成扶贫大合力

在扶贫这项全人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中,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合作,撬动与整合全社会的资源,才能攻克这一难关。

而为扎实落实国家领导人强调的“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华夏银行注重同政府部门、脱贫致富龙头企业、贫困村庄等合作,优势互补,众志成城,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坚决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金融机构落地扶贫离不开与政府的合作。华夏银行作为总部坐落于首都的股份行,总行持续加强与北京市对口帮扶的内蒙古、河北、新疆、青海等省市自治区的精准对接,全力做好北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的扶贫攻坚。

各地分行也积极参与当地政府承担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同政府部门及当地人行、银保监局合作支援地区扶贫项目,全力做到政府吹哨、银行报到。

具体案例看,华夏银行石家庄分行与承德市政府签署了“创新金融扶贫帮扶,助力脱贫攻坚框架协议”,将金融与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精准扶贫相结合,近期对承德市国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入3亿元非公开公司债,支持当地产业发展。

产业兴则贫困消,振兴产业就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华夏银行加强银企合作,携手当地农牧业龙头企业,积极主动支持农村致富带头人,以产业带动农民脱贫,尽早成为新型农民。而紧紧围绕农牧业龙头企业,持续创新推出精准扶贫特色产品,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投放一批扶贫贷款,助力贫困户通过丰富产业收入脱贫。

例如,华夏银行成都分行为郫县豆瓣生产企业定制信用类创新产品“豆瓣贷”,授信客户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上游产品种植和销售,帮助当地贫困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截至9月末,累计向郫县豆瓣行业授信50余笔,累计授信额度1.6亿余元。

脱贫致富首要解决的是带头人问题,为此,华夏银行还加强银村合作扶贫。新疆、内蒙古、宁夏、云南、陕西等地分行落实总行党委要求,择优选派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与当地村委结对子支持其工作,以实际行动从各方面帮助解决当地产业发展、教育建设以及贫困户的生活物资问题。

例如,华夏银行积极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和新疆自治区党委交办的工作任务,深入参与“访惠聚”驻村工作,把“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落到实处,自2017年以来由乌鲁木齐分行先后派出15名同志深入和田市三个深度贫困村参加驻村扶贫,与各民族群众同吃住、同学习、同劳动,累计投入捐赠资金和运营费用3750余万元。

借力金融科技 打好普惠金融牌

多年来,华夏银行致力于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截至2019年,已连续十年完成普惠金融监管目标,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普惠金融也成为华夏银行一张亮眼名片。

在扶贫事业中,普惠金融因更加下沉本就是有力的抓手之一。华夏银行将精准服务贫困人口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目标之一,不断加强普惠金融产品的创新,深化金融科技的拓展应用,提升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19年华夏银行整合推出“民企通”系列产品,着力解决弱势小微企业长久以来面临的融资“三难三贵三痛”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金融,推出在线信贷产品——电商贷,解决农产品市场经营信息滞后、农产品流通效率低等难题,促进贫困区特色产业发展。

此外,推出的农耕贷、渔民贷、光伏贷等产品,因地制宜将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做大,为贫困农民生产、劳务和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让农民致富路越走越宽。

聚焦防返贫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国家领导人强调,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为切实防范脱贫户和边缘户返贫致贫风险,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华夏银行积极探索防返贫长效机制,并走出了极具开创性的一步。

2020年9月,由华夏银行出资1000万元、阜平县政府出资500万元创设“华夏银行阜平防返贫产业振兴基金”。

据悉,该基金是国内首支商业银行与贫困地区政府合作设立的防返贫产业基金,兼具防返贫和促产业双重作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扶贫工作中首创的新模式。

从具体模式看,一方面,通过基金收益补贴防贫保险,使产业基金逐渐成为防返贫的“防火墙”。由该基金补充防返贫保险投保资金缺口,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户投保防返贫保险,确保所有家庭收入在贫困线以上,解决贫困人口基本保障问题。

另一方面,基金投资还可进一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使产业基金逐渐成为产业振兴的“助推器”。通过该基金对当地优质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金融手段支持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税收增长和劳动就业,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解决贫困地区长期发展问题。

国家消除贫困的美好图景必将变成现实。而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华夏银行将继续坚守初心,履行担当,一如既往承担金融扶贫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