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耙柑、不知火、清见,电商水果第一县 四川蒲江如何玩转新农业与新零售
从传统销售走向数字化品牌营销,蒲江打造出了水果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蒲江模式”。如今,当地开始了“蒲江模式2.0”的探索,具体成效如何,值得关注。
“椪柑、脐橙、不知火、清见,再到红阳、金艳、耙耙柑、爱媛……这十几年,我家换种过的水果至少有十几种。”提起蒲江的水果种植历史,“果二代”徐豪(化名)如数家珍,柑橘、橙子、猕猴桃,各种品种信手拈来。
所谓“果二代”,是指蒲江部分百姓通过种植猕猴桃、柑橘等水果发家致富,他们的子女在当地就被叫做“果二代”。
蒲江位于成都西南角,是一个人口只占全国1/5000的农业小县。但在2019年,蒲江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3亿元,占到全国水果电商销售额的1/300。十年来,蒲江先后获批国家级茶叶、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从传统销售走向数字化品牌营销,蒲江已成为淘宝电商第一县,也是中国最大的跨区域水果电商枢纽之一,打造出了水果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蒲江模式”。如今,当地开始了“蒲江模式2.0”的探索,具体成效如何,值得关注。
品种改良奠定基础
蒲江县坐落于成都市西南角,是距离成都市区最远的下属区县之一。面积5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13万人,其中超过20万为农业人口。
按照成都市的规划,蒲江全域都属于成都西部区域的都市现代农业和生态涵养功能区。而从历史上来看,蒲江也鲜少有工业布局,是传统的农业县、水果县。
实际上,蒲江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发展经济作物。蒲江位于东经103.3°,北纬30.2°,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与处南纬30°的新西兰有着极其相似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猕猴桃、晚熟柑橘的生产。
徐豪告诉记者,2000年以前,蒲江主打的种植品种是脐橙和椪柑,果品的品质差再加上物流不便,收购价最低的时候,每斤只有两三毛钱。种什么水果能挣钱,是当时他父亲急于想知道的。
情况在21世纪初发生了第一次转变。2006年,在蒲江县的大力招商引资下,专业从事猕猴桃事业的中新农业等公司落户蒲江,中新农业从引入“金艳”等猕猴桃明星品种,通过与新西兰Zespri公司的合作将蒲江猕猴桃推向国际市场,同时也开启了蒲江猕猴桃规模化种植的先河。
不仅是猕猴桃,差不多同一时期,蒲江县还引入了春见、不知火、清见晚熟柑橘品种。并开始大面积推广高改换种。
“这是我们蒲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蒲江从事了十多年农业工作的蒲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姚建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姚建辉总结,在这个时期,蒲江现代农业还处在打好“种植基础”的初级阶段,工作主要是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种植技术的推广。
到2010年,蒲江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猕猴桃主产区,年产量约10万吨。2011年,蒲江县获批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徐豪则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外销”水果往往被认为质量更好,蒲江猕猴桃、耙耙柑在这一时期逐渐在四川地区小有名气,不少农民也因此发家致富。蒲江开始逐渐流传“果二代”的说法。
蒲江打造水果品牌之路
时间来到2012年。
这一年在中国电商发展史上理应占据浓墨重彩的一页,成立即将十年的淘宝将淘宝商城更名天猫,搅动了整个中国电商市场的消费升级概念正式起航。同年,褚橙与生鲜电商本来生活联手“高调进京”,让全国的水果生产者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水果还可以这么卖。
当时,虽然在四川省内,蒲江的猕猴桃、丑柑等水果逐渐有了名气,但放眼全国来看,蒲江仍然只是众多水果主产区中平平无奇的一个县。如何让蒲江水果真正走向全国,成为了当时工作的重点。
契机依然是一次成功的招商引资。2013年,联想佳沃全球高端猕猴桃生产基地项目落户蒲江,并在该年末就推出了“佳沃金艳果”猕猴桃,也就是被好事者称为“褚橙柳桃潘苹果”之一的“柳桃”。柳传志于互联网发“英雄帖”,求教探询柳桃电商营销之道的故事,在当时也曾引起广泛的讨论。
明星企业的明星产品,让蒲江的水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接受如此广泛的讨论。这也让当地政府看到了希望。
2014年初,在当年成都市两会的分组审议现场,蒲江县时任县领导提出,世界500强联想、博世等纷纷在蒲江上马重大项目,蒲江要逐步推进有机农业和生态工业迈向高端化产业。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整县推进有机农业,喊出了“打造中国猕猴桃之都”的口号。
也是从此开始,蒲江现代农业踏上了转型升级之路。高端化的前提是品牌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蒲江县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方式。
品牌建设,第一重要是“品控”。
“起步晚但起点高,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发展定位准,标准化程度高。”蒲江县优质农产品协会会长张瑜华如此形容蒲江农业迈向高端化的脉络。来自北京的张瑜华从2005年开始扎根蒲江,经历了蒲江培育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全历程。
2014年开始,蒲江县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为契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参与”的方式,制定了《蒲江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蒲江柑橘栽培技术规程》《蒲江县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禁用投入品名录》等地方标准,提高投入品准入门槛,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并对农田发展“三品一标”和GAP认证。
不仅如此,“十三五”时期,蒲江还启动实施了“水土共治”、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两个替代”工程,以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综合服务到村、巡查监管到社、质量责任到户、培训服务到人、标准生产到田。”姚建辉如此形容当地品控的流程。
其中,行业协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蒲江成立了丑柑协会、猕猴桃协会、冷链商会、电子商务协会、有机农业协会、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合会等各类组织,实现农业全程、全域、全员高度组织化,从种植、施肥到采果、打包,都有高度专业化的队伍参加。
市场主体方面,这一时期,成都比昂科技一系列的病虫害物理监测和防控设备、四川卫农科技的天敌繁育工厂、四川五加一生态农业的土壤改良技术、成都新朝阳科技的8S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更健康更高效的植保技术和设备也快速实验推广,并在蒲江实现本土化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蒲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已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农民合作社164家、家庭农场128家、职业经理人829位,为带动当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品控”之后是“品宣”。“十三五”时期,蒲江提出构建“区域+企业+产品”品牌体系。为了让“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三个品牌打出名气,不仅通过各类媒体开展品牌形象宣传,举办了国际有机农业论坛、成都猕猴桃节,还在各大城市和电商总部举行了多场“蒲江猕猴桃推介会”,参加中国品牌农业发展大会等节会,让蒲江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当地对农业发展真金白银的投入。张瑜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自己最佩服的是,当地政府在财政收入很紧张的情况下,还持续在农业领域大量投入。
蒲江县副县长赵武斌曾经在一次农业产业推介会上表示,蒲江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和整合4亿元作为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装备技术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和组织化、市场化提升。
当地发改部门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蒲江县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7亿元左右,2019年才将将突破10亿元。即使有各种转移支付支持,当地为了实现农业品牌化建设,投入可谓不菲。
但成果也堪称巨大。目前,“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三大区域公共品牌,品牌价值达384.9亿元,成为全国唯一三个地标产品全部进入区域品牌价值50强的县级城市。
新零售重塑现代供应链
品质提上去、品牌打出去之后,如何把货卖出去,则成了关键。作为水果领域的“淘宝电商第一县”,通过与电商的深度绑定,蒲江抓住了生鲜市场剧烈变革的机遇。
实际上,蒲江在2005年就有了第一家淘宝店铺。此后十余年间,在推进农产品品质化的同时,蒲江瞄准电商这一新兴业态,鼓励支持百姓参与线上销售。
2016年,蒲江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通过税收减免、技能培训等方式,当地吸引了大量的本地青年投身“互联网新农人”。全县农村电商产业链从业人数超过3万人。除了传统电商,淘宝直播带货、水果直采基地、小视频营销、社区门店等新兴电商业态,在蒲江也有不少人进行尝试,今年当地政府以“原产地+直播”方式建立了四川农产品直播基地,从淘宝直播等平台直接请来培训师。
“新农业、新零售”的紧密结合让蒲江尝到了甜头。2020年,蒲江县的电商主体已经超过5600家。蒲江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从2017年的7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3亿元。在今年前11月,继续大涨41%至16.8亿元。其中水果年销售上亿元的电商主体有5家,5000万元以上的达20家。
这又反过来影响了生产。电商让蒲江的农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拉近,在阿里春雷计划等电商平台的支持下,水果生产也开始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爱媛38等“网红”水果,种植面积大范围增加。
同时,随着农产品上行的需求越发庞大,水果运输物流配套和成本越发成为影响销售和营收的重要一环,以物流运输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开始发展。
“是巧合也是必然,过去蒲江的拳头产品是柑橘,对储存条件的要求比较低,冷库储存需求主要是为了错峰出售,因此主要是一些本地资本在做,规模小,标准也不高。但猕猴桃的保存条件较高,过去把水果从农户手中收购之后,要拉到成都进行分拣寄送,耽误时间,损耗还大,这也让我们萌发了做高标准的冷库的想法。”张瑜华解释了当地冷链产业发展的早期形态,她是蒲江县最早一批做高标准气调保鲜库的商人。
当地政府在看到这一趋势后,采取多种形式的补贴支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张瑜华告诉记者,当时算下所有的补助,最高时每个立方大约能从当地政府获得100元补助。
有市场需求,也有政策支持,产业迅速发展。目前,从代办采购、仓储冷藏、分拣包装到物流快递,蒲江都形成了数量庞大且规模较大的企业群体。全县现有冷藏保鲜库136座,建成10万吨水果气调保鲜库,引进先进水果分选线30余条,水果商品化处置率达到95%。
蒲江已经引进了20多家物流企业,申通在蒲江建立了西南水果物流中心,阿里也在蒲江投建了包含两条数字化分选设备和40个高标准冷库,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的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
集聚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十分巨大。当地一家仓储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产业配套齐全、仓储成本低廉和工人熟练的帮助下,一单3公斤以下的生鲜快递,在蒲江发货的成本在3.5元左右,而在西南地区周边的一些地方,每单的成本在10元甚至以上。
同时,阿里等电商对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也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带来可能。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阿里等电商做仓库,其布局、流程、人员安排都通过算法优化,他们通过学习相关的经验,成本下降明显。
凭借成本优势,蒲江吸引了云南蒙自的石榴,湖南麻阳的冰糖橙、东江湖蜜桔,重庆奉节脐橙等优质农产品来到蒲江发货集散。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县外水果通过蒲江的发货量达到8万吨,初步形成年周转量30万吨以上的西南水果集散中心。蒲江正式从水果生产大县,蜕变为淘宝等平台的电商水果第一县和区域性物流枢纽。
蒲江的忧虑与数字化出路
盛名之下,蒲江也有焦虑。
不管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甚至农户,多位蒲江的受访人士,都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表达了对未来一定程度上的担忧。
这种焦虑,来源于多年来国内不少明星农产品出现的“一朝成名、一拥而上、一地鸡毛”的现象。
姚建辉告诉记者,蒲江县拥有建成25万亩晚熟柑橘、10万亩猕猴桃、10万亩茶叶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但蒲江面积狭小,农业发展后导致土地流转价格、人力成本也较为高昂,形成增量产量并不容易。
实际上,蒲江猕猴桃和丑柑“火”了以后,不仅是周边地区开始纷纷效仿,种植相同的品种,一些本地企业为了扩大规模也在周边地区开始找地种植,将本地的种植经验和管理模式带到各地。
姚建辉说,根据他们不完全统计,由蒲江本地人在外承包经营的水果面积就在10万亩以上。同时,周边气候条件类似的兄弟市县,规划的猕猴桃、晚熟柑橘的种植面积,则要数倍甚至十几倍于蒲江的种植面积。
蒲江水果声名鹊起于2016、2017年,柑橘、猕猴桃等果种需要3年左右的培育期。2020年,周边水果开始形成大量供应,蒲江的耙耙柑、猕猴桃也开始受到明显的冲击。
上述仓储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农业行情,他们冷库企业就像“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那只鸭子。2019年,距离柑橘成熟季还有半年之久的五六月,他总计7000吨容量的冷库就被各地蜂拥而至的外地商人抢订一空,而今年直到果实即将成熟的11月,也只被预定一半左右。他认为,这与当地冷库竞争越发激烈有关,但也反映了当前蒲江水果的境遇大不如前。
如何改变,避免落入传统农产品循环的窠臼?各方人士都有不同意见。
其中,对于尝到了数字化营销甜头的蒲江来说,借助数字技术,进一步提升“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的品质和品牌,显然是选项之一。
蒲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规划通过打造占地10平方公里的西南特色水果冷链物流贸易港,并将投入财政资金4.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40亿元,招引国际、国内品牌冷链物流企业,高标准建设冷链物流仓储基地和数字化交易中心。园区将与数字企业合作,打造一个呈现集果园信息、采购、仓储、农资、社会化服务、竞价拍卖、政务服务、供应链金融等板块为一体的数字化交易平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个平台将会由地方政府和上述各个板块环节的地方龙头企业共同持股。一位参与了平台准备工作的农资和农业服务商人告诉记者,使用交易平台的农户,可以从上述各个环节采购和享受到优质、标准化且便宜的产品和服务,让整个水果生产、销售的流程实现高品质的闭环,来进一步提高和稳定果品质量。通过平台服务生产出来的水果,相当于得到了平台的“高质量”身份认证。同时,平台的销售渠道也会对果品进行更加彻底的标准化分级,从而达到整个水果产业价值的合理化、稳定化。
在蒲江经营了十多年纯天然有机农场的家庭农场主杨欣觉得,应该进一步出台政策,支持规范化、“小而美”的经营主体和循环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不要过度追求规模,从农业本身上下功夫。
(作者:宋兴国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