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环境“话语权”:ESG投资走向常态化, 绿色投资关注度显著上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 苏州报道
2020-12-31 05:00

冬日初至,江苏、湖南、新疆等地迎来了一行投资人,他们在当地的企业、农户、餐厅、超市展开调研。

这些投资人来自盛世投资湖南团队,辗转各地只为了解一件事: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情况如何。

“各个行业都在为限塑做努力,尽调的这家企业主要做生物降解产品,将可以应用到更多地区和农业、工业、消费领域等更多场景,比如生物降解地膜、软包袋类制品、空气缓冲材料等。”盛世投资合伙人姜燕说,盛世投资关注该项目的初衷是支持能够解决环境问题的项目。

2020年以来,中国本土市场的ESG(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和影响力投资理念趋于升温。多家母基金管理机构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和影响力评估报告,他们将ESG作为重要指标,融入对GP子基金的投资绩效评估。

今年的股权投资市场上,深度融合ESG策略和影响力投资理念的机构也频频出手,以向善的资本支持中国新一代创业企业的成长。

“ESG和影响力投资机构凭什么能做到‘既要、又要’,这背后是技术革新的力量和企业家精神的力量。”绿动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白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团队既要能为出资方和企业创造价值,又要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积极变化。

ESG策略走向常态化

从中国本土ESG投资实践方面看,当前在股权投资和创业创新领域对ESG投资的两大误解主要体现在,投资机构能否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高投资收益,中小企业是否应该并有精力去践行社会责任。

“这些顾虑是合乎逻辑的,毕竟融入ESG和专注影响力投资,意味着有些交易是不能做的。”白波表示,融入ESG和专注影响力投资对基金管理人(GP)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投资团队不仅要能找到能获得高回报的标的项目,还要实现符合可量化标准的正面社会效益。

实际上,绿动资本是国内较早专注绿色影响力投资的机构,其董事长白波也是中美绿色基金创始人。团队组建于2016年的绿动资本不仅在募资说明书中明确写明基金的ESG策略,还将影响力评估贯穿在整个投资决策流程中。

在一些行业先锋看来,ESG投资的常态化和主流化时代已经到来,投资前进行ESG尽调与商业尽调、财务尽调、法务尽调同样重要。

“如果一个投资机构还没有这个意识的话,就真的out了。”云和资本创始合伙人、CEO徐秋文在2020中国创投责任投资峰会上表示,ESG投资理念已经从说教式走向常态化。

徐秋文曾就职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后者是全球ESG投资领域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所有的ESG从某个角度来说,都是给那些没有办法发出声音的利益相关方一个表达的机会。”在徐秋文看来,在经济和投资的活动当中把“无法发声”的因素用数值的方式融入投资决策中,才能真正形成公平。

政策与LP为重要推动力

在美元基金市场,基金出资人(LP)上对ESG的要求由来已久。

不仅是LP对GP提出了明确要求、在ESG投资策略执行上趋于严格,GP基金也纷纷设立ESG委员会并配备相关人员,在投资实践中深度融入ESG策略。

中国本土市场上,国内政策导向和全球趋势的传导之下,人民币基金LP也开始更为关注ESG投资理念。

从政策端看,2018年1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绿色投资指引(试行)》。2020年3月,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对公司规范治理、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LP端来看,在2019年的访谈中,受访者们还普遍表示,股权基金领域的ESG要求主要来自美元基金出资人。但在今年的调研中,则可以明显发现,更多人民币基金出资人在基金尽调时开始关注ESG相关要素。

需要指出的是,从理念布道到投资实践,本土人民币股权投资领域的ESG投资尚在发展早期。

一方面,2016年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相对于海外成熟市场,中国本土的ESG投资仍在探索阶段。

盛世投资合伙人姜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级市场的ESG投资存在主体认知不深入、数据难以获得、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评价体系不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待完善、长期资本不足和第三方机构较少等问题。

从股权投资基金募资来看,LP担忧GP在投资中融入ESG策略,尤其是注重影响力投资的情况下,是否会限制基金实现高投资回报的可能。尤其在今年的氛围下,很多GP和LP还是以财务回报为第一要务,同时注重财务回报和ESG策略的LP仍然有限。

值得欣喜的是,很多央企国企LP在支持ESG投资方面走得更早更快,政府引导基金也开始重视ESG策略,尤其将“绿色投资”的要素作为选择GP时的加分项。

“要想解决绿色投资资金缺口巨大的问题,就需要大体量、重视绿色发展的耐心资本的投入与支持。”盛世投资合伙人姜燕认为,政府引导基金、国资、险资等为代表的长期资本更应充分发挥责任担当。

ESG投资本土化之路

ESG理念在中国被接受和运用正在呈现加速的趋势。本次接受采访的多位行业人士已有共识,ESG本身不会阻碍企业的经济价值,反而会促进企业的价值提升。

从行业实践上看,本土股权投资领域包括基金出资方、基金管理机构、第三方机构在内的一些先行者正在着力探索ESG投资的本土化之路。

盛世投资是中国第一家签署负责任投资原则的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作为一家母基金管理机构,他们搭建了常态化的交流平台“青桐学院”,通过定制咨询、专家讲堂、专题研讨、案例调研等线上线下形式推动责任投资的本土体系建设和落地实践。

绿动资本通过绿色技术研究院自主开发了ESG评估体系,不仅在投前为投资行为可带来的绿色影响力进行量化分析,也在投后帮助被投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的ESG制度与标准。

绿动资本团队组建之初,国内绝大多数的人民币LP尚不了解ESG投资。从目标出资人的不理解、不认可,到既理解又认可,绿动资本用了四年多的时间证明自己。

如今,绿动资本的基金出资方中有多家央企国企。除了资本保值增值外,这些LP愿意通过参与市场化基金,共同形成产业协同,推动产业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当前市场上不仅有多家重视社会责任的基金出资机构将ESG要素融入到子基金尽调中,也有一些在日常经营和投资流程中深度融合ESG策略的基金管理人,他们在投资时不仅有财务、商务和法务尽调模板,还有一份ESG尽调模板。

“大家对于ESG的理解和认识应该与时俱进。”姜燕认为,如果当下企业不关注ESG,未来很可能要面临更高的行业替代风险,“行业或者企业生存的商业模式需要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逻辑,才能够具备更长久的发展的根基。”

(作者:赵娜 编辑:林坤)

赵娜

创投版记者

专注私募股权和创新企业报道,关注教育、出行、消费领域的科技应用和商业变革,欢迎交流 zhaona@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