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驻华大使:中俄贸易本币结算达25% 对华农产品出口增势迅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郑青亭 北京报道
2020-12-31 17:27

中俄在很多领域的合作已经超越传统的同盟关系。

12月29日,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在北京的年度记者会上表示,在疫情背景下,中俄避免了贸易额的大幅下滑,甚至在某些领域加强了合作,今年的双边贸易额仍维持在2019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上。据中国海关数据,2019年全年,中俄两国贸易额为1107.57亿美元,同比增长3.4%。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1至11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974亿美元,同比略降3%。其中,中方出口4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中方进口520亿美元,同比下降6.4%。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日前在介绍中俄双边贸易情况时指出,今年,中国医疗器械、电子轻纺产品对俄出口逆势增长,天然气、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自俄进口量快速增长。中国成为俄农产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国,1-10月自俄农产品进口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大豆进口量价齐增。俄冷冻和冰鲜牛肉已获准输华。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在疫情期间更加凸显。

“202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我们有信心推动双边贸易明年实现正增长,并朝着2024年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稳步迈进。”张汉晖指出,中俄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双边经贸关系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决定了疫情的冲击是暂时的,双边经贸合作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合作长期向好的态势也不会改变。

杰尼索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当前,在两国贸易中本币结算比例不断提高,按照中方提供的数据,今年大约会达到25%,在不到7年时间内增长了9倍。“我觉得这是很大进步,在我刚就任俄罗斯驻华大使时的2013、2014年,这个比例还微不足道,大概只有2%-3%。”

杰尼索夫强调,本币结算从技术上来说是非常复杂的,并不是容易实现的事情,但是中俄都不得不寻找美元之外的结算货币。“很多国家都被逼要寻找新的结算方式,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在当今世界,美元并非一个简单的金融工具,已经基本上成为美国的政治杠杆。”

展望未来双方的经贸合作,杰尼索夫指出,在疫情之下,两国仍在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并继续推动大型项目建设,正在讨论的合作覆盖能源、化工、天然气以及核能。“很多项目已经启动,明年还会继续进行。”

据张汉晖介绍,前三季度中国对俄非金融直接投资增长7.4%,同俄远东地区贸易额增长4.3%。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确定的70个重点项目,17个项目已经投产,26个项目正在实施,13个项目正在商务谈判。

前三季度俄对华农产品出口增长15.8%

当前,农产品贸易已成为中俄双边经贸合作新亮点,中国作为俄罗斯农产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国的地位继续巩固。“今年,俄罗斯农业对华出口出现大幅增长,这一趋势明年有望继续。”杰尼索夫说道。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15.8%。截至12月6日,这一出口规模达到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1亿元)。

有分析认为,近年来,俄农产品对华出口快速增长是因为美国农产品销量锐减。杰尼索夫认为,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各国产品都有一席之地,即便中美商业合作恢复健康发展,也不会损伤中俄农业合作的前景。以大豆为例,他指出,当前,中国每年对大豆的进口需求为1亿吨,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只有100万吨,仅占到1%的需求。“这不会对美国造成竞争,我们基本上也没有这个目标。”

除了大豆,杰尼索夫指出,俄罗斯还有一些农产品,虽然对华出口规模不大,但为满足中国国内需求发挥了稳定性的作用,如谷物、面粉、植物油、鱼类和海鲜等。

据张汉晖介绍,近年来,中俄肉产品市场相互准入合作成果显著,2018年和2020年,中国分别对俄罗斯冷冻禽肉和牛肉开放市场。今年,中国成为俄罗斯肉类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今年1-10月, 中国自俄罗斯进口肉类产品达2.9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五倍。

在杰尼索夫看来,两国在农业领域还有很大的合作潜力,最有前途的是投资合作。他建议中国企业在俄罗斯修建大型农业综合体,之后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出口到中国,如大豆。“至于谷物,我们不需要中国特别的投资,我们有大量可出口的谷物。”

杰尼索夫指出,在向中国出口农产品方面,两国还需要解决出口许可等问题。“不是所有俄罗斯地区都做好了向中国出口谷物的准备,比如俄罗斯农业领域最先进、最前沿的地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这一个地区就可保障全俄罗斯的粮食,它暂时不在对华出口产品的地区之列。我们希望这一情况得到纠正,那样我们将迎来更多机会。”

中俄不需要建立军事同盟

10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过视频与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进行交流时称,俄中在理论上存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可能性。此言一出,国际社会纷纷猜测俄罗斯是否将寻求同中国建立一个庞大的军事同盟。

实际上,在说到中俄存在建立军事同盟可能性时,普京当时还有后半段话:“实际上两国战略互信和协作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以至于双方原则上并不需要这样的同盟。”

对此,杰尼索夫回应道,中俄专家普遍认为两国建立军事或政治同盟并不适合两国关系发展。他指出,普京当时想说的是中俄在很多领域的合作已经超过传统的同盟关系,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进一步采取所需的措施,但现在两国的合作水平已经很高。

中俄为何不需要建立同盟关系?杰尼索夫指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也强调了这一点;第二,两国都反对集团思维方式,主张在国际上各自自主发挥作用,这也符合多边主义的逻辑。

“在当前世界存在的联盟关系中,以北约集团为例,虽然说各成员平等,但实际上,话语权还是属于一个国家。也就是说,在同盟中,必须要有主导者和跟随者,不会真正完全平等,这个跟中俄关系发展的逻辑完全相悖。”杰尼索夫说道。

对于普京此前的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10月23日的记者会上回应道:“普京总统近年来多次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对中俄关系给予积极评价,这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中俄弘扬传统友好没有止境,拓展合作没有禁区。”

杰尼索夫强调,中俄在很多领域的合作已经超越传统的同盟关系,两国领导人也不止一次有这样的表态。具体到军事合作,他指出,中俄已经建立了很多对话和磋商机制,让双方共同分析外来风险和威胁。“这基本上就意味着我们在这方面的合作超越了传统的军事同盟关系。我们可以继续在框架内加强合作。”

12月15日,中俄国防部长签署了延长中俄关于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的协定有效期的议定书,将有效期延长了10年。杰尼索夫说,这一重要协定的顺利延期向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莫斯科和北京不将对方视为威胁。

“这是一份既具军事意义又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文件,充分体现了俄中两国关系的特点、性质以及伙伴关系模式。”他强调,中国仅与俄罗斯签署了这样的协定,除此之外,再无他国,对中国而言,这是“孤本”。

俄“卫星-V”疫苗要在华生产?

在疫情之下,疫苗成为中俄合作的新亮点。杰尼索夫透露,中国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Ad5-nCov已在俄罗斯开展国际III期临床试验合作,其数据正在被分析,“初步结果是非常好的”。

杰尼索夫指出,这款疫苗是首个获得俄罗斯卫生部临床试验许可的中国疫苗,共招募了8000名志愿者。9月,康希诺发布公告称,已开始与俄罗斯制药公司NPO Petrovax Pharm,LLC合作开展新冠疫苗III期临床试验。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疫苗也有望进入中国。普京11月在金砖峰会上说,“俄直投基金与中国和印度医药企业则签署了有关在两国境内设立我国疫苗生产中心的协议,而且不只为满足两国需求,还将为满足第三国需求生产。”

对此,杰尼索夫指出,俄直投基金正与一家中国科学医疗机构就在中国生产“卫星-V”疫苗进行谈判,该基金的中国伙伴是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他透露,谈判得到了两国政府的支持,现已取得进展。

“卫星-V”是俄罗斯卫生部8月11日注册的全球首款新冠疫苗,由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和俄直投基金共同研发。目前,除俄罗斯之外,该疫苗已在白俄罗斯进行大规模接种。

关于“卫星-V”疫苗在华生产的有关情况,张汉晖近日回应道,使馆目前不掌握有关情况。但他表示,世界各国在疫苗研发、进口、注册和使用方面的合作,首先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此后在签署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标准和市场原则进行相关合作。

11月21日,中国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发表讲话时,提出要加强政策、标准对接,搭建“快捷通道”,建立基于核酸检测结果、以国际通行二维码为形式的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希望更多国家参与。

张汉晖日前向媒体透露,目前,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正处于起步阶段,后续工作将围绕着国家间机制互认、信息保护、数据应用等进行。中方已正式向俄方通报建立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方案,中方将同俄方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商讨建立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的可行性。

对于这一倡议,杰尼索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道,在中国广泛使用的健康码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抗疫工具,他本人也在手机上安装了“(北京)健康宝”。但要让这个工具在国际范围推广,他强调,在防御方面需要有统一的标准,不然会形成新的“墙壁”,给正常的人员交往造成新的阻碍。

杰尼索夫认为,中国领导人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不仅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抗疫工具,而且也因为中国是少数几个可以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的国家。“它的前景是非常好的,只是接下来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

(作者:郑青亭 编辑:和佳)

郑青亭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