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标如何变身脱贫利器?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另类扶贫:为贫困村申请近30个品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振 广州报道
2020-12-31 18:05

梅州兴宁市径南镇新洲村,是广东的省定贫困村。新洲村最为人知的标签,是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这里的农特产品种类多、品质好。不少人疑惑,资源丰富的新洲村,为何一度沦为贫困村?

在正式对口帮扶新洲村之后,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过反复多轮调研,终于搞清楚了个中缘由。因长期受限于缺乏资金技术、管理分散,坐拥丰富生态资源的新洲村长期以来都没有以标准化商品的形式走向市场。

“吃了上顿没下顿。”这是新洲村精准扶贫对象蔡新华对于贫困最真实的记忆,如今的他,早已脱贫致富,家庭收入也翻了好几倍。让他脱贫的,是当地的新洲“何树排”品牌稻米产品和他自制的艾叶茶。

蔡新华口中的“何树排”品牌,是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帮助新洲村脱贫奔康的的“利器”,是让贫困村农产品插上品牌翅膀的新式扶贫思路。在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助下,新洲村一股脑申请了9个注册商标。

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在过去的4年里,迎来了“千年之变”,不仅成功摘掉贫困的帽子,村民人均纯收入更是达到17650元,昔日小山村在品牌化的绿色生态农产品产业发展道路上奋起腾飞。

新模式:巧借商标扶贫

小小的一枚商标,竟成了助力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的“利器”。

故事要从2017年说起,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的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反复调研,为村里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决定以发展有机富硒茶叶、富硒水稻等富硒农产品系列为主的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并流转了何树排与大锡坑两个自然村之间的100余亩山地,以及山下10余亩山塘,打造红盾生态产业基地。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新洲村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申请了“何树排”“大锡坑”“大古岌”等五类5个注册商标,目前又正在追加申请四类4个注册商标,几乎涵盖了新洲富硒大米、新洲绿茶、单丛茶等新洲村生产的所有富硒产品。

故事同样在陂蓬村发生着,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调研当地特色农产品,以商标注册为抓手,为陂蓬村成功申请了“陂蓬”“陂湖”等7个注册商标,通过发展“一村一品”等特色农业,创新经营模式,增强造血功能,多渠道开拓市场、打响品牌,助力农民增收、产业兴旺。

而凭借一个品牌核心力量和集中体现的商标,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传播力度和范围。例如,今年新洲村的茶叶和陂蓬村的茶油分别被评选为兴宁市“一村一品”。截至目前,两个村拥有近30种品牌农产品,不断壮大品牌产业发展,实现了一村多品。

新洲村选定100余亩山地和10余亩山塘,打造“红盾生态产业基地”,形成集有机山茶、富硒果蔬、休闲垂钓、登山游玩、采摘饮食一体化的生态乐园,带动了贫困户的种养殖业和就地就业。

陂蓬村则突出盛产油茶的产业优势,与一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村集体收益和贫困户长效脱贫。

据了解,目前这两个省定贫困村共拥有16个农产品注册商标,几乎覆盖了两个村所有的农产品。

培育地理标志助推乡村振兴

知识产权在扶贫扶智、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方面有着独特的积极作用。

广东是国内地理标志产品的重点市场,是地理标志产品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地理标志贸易通道和枢纽。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完善顶层设计入手,修订了《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发展资金中新增对地理标志培育、地理标志质押融资、地理标志维权等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实施高价值地理标志和区域品牌培育,支持地理标志运用和区域品牌战略实施。

在广州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中央财政支持资金中,设立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定向支持有地理标志运用基础的增城、从化、南沙区,开展区域地理标志优势产业培育、运用。在省强化知识产权下放市县工作经费中,设置“地理标志产品培育”项目,在番禺、花都区挖掘、培育地理标志。 

今年以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多次到番禺、南沙等区开展地理标志实地调研,深入发掘“番禺胭脂红番石榴”“番禺沙湾水牛奶”“南沙青蟹”等农产品资源,大力引导、协助涉农组织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

就是这样,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口帮扶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独特优势,以“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稳定一份收入”为目标,深入实施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将知识产权工作有机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同时,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区域对口帮扶项目”,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被帮扶城市开展培训帮扶,加大知识产权资源倾斜力度,提升对口帮扶城市知识产权工作能力。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19年广东省市场监管系统下放市县审批权限专项资金中设置了“知识产权区域对口帮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对口帮扶清远、梅州两个地市。

项目重点包括开展区域知识产权现状分析、重点支持促进发明专利创造提质增量、推动企业实施贯标等内容。

项目实施后,被帮扶城市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知识产权贯标企业数量、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以及专利代理机构数量等指标均实现明显增长。

(作者:李振 编辑:李博)

李振

政经版记者

重点关注交通、外贸领域,持续关注城市进化及一切与人口人才相关的研究,紧盯粤港澳大湾区一线。欢迎交流!微信:15521370038;邮箱:lizhen@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