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将结束,回望这一年,国内新冠疫情导致宏观经济下行,叠加全球经济体货币宽松、美国大选等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港股市场今年表现为显著的结构性行情,呈现出大波幅、大收益、大分化三大趋势。
眼下,2021年的序幕即将拉开,后疫情时代正在来临,全球经济共振复苏已然成为2021年确定性主线。不过,如何把握这一复苏主线带来的投资机会,仍是众多港股投资者亟待解答的问题。
近日,在艾德一站通2020产品体验会上,多名资深港股投资人就2021港股市场新行情和行业投资展开激辩。
在业内人士看来,全球经济及金融秩序步入调整,内地金融开放加速,多种因素共同助推了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也给港股市场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具体到板块而言,新能源汽车、光伏、大消费及医药或有望延续2020年亮眼表现。
2021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2020年,港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显著。
今年年初,疫情导致全球股市下跌,随后全球经济体开始货币宽松,港股市场很快开启了一轮结构性行情。7月份刺激方案实施到期后,叠加疫情原因,市场指数再度回落。9、10月份疫苗逐步推出,美国大选也已尘埃落定,市场又重回到相对平稳的状态。但到第四季度,蚂蚁集团上市失败后,源于科技板块的回落,港股市场表现再度低迷,进入相对分化的状态。
那么2021年,港股市场行情会否扭转?
对此,艾德证券期货研究部联席董事陈刚表示,“对于2021年,宏观看,随着美国大选的落定以及疫苗的推出,市场的底部已经形成,但从货币角度和经济的指引看,香港市场还不具备一个全面的牛市,还是结构性行情为主。”
智通财经研究部总监万永强也指出,2021年港股看不到大行情。
据其分析,主要是因为整体大环境不允许:一方面,疫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不平息,对经济就会造成伤害;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担忧情绪仍比较强,在拜登上台后,可能会联合欧洲一起对付中国。
“明年的行情,春季躁动行情应该没有悬念,但之后将面临经济行情的证伪。一季度之后如果业绩跟不上去,可能出现一些调整或者波动。”万永强表示。
从市场整体的投资机会看,万永强认为2021年整体的机会还是在大消费,且表示2021年整体要跑赢大盘,一定靠大消费。
《财富严选》主编陈乎中则更看好传统企业。“现在一些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企业,A股会比港股高很多,港股折价程度很高。这部分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企业,包括金融、地产,金融里有银行、非银,还有其他传统企业,比如煤炭或者公共事业。这些板块我认为明年都会有比较大的机会。”
爆款板块明年仍将持续?
具体到投资板块而言,2020年,光伏、新能源、医药、消费等,毫无疑问是市场的爆款。而在不少与会专家看来,2021年一季度,上述板块或还将存在布局机会。
“我们觉得今年年末火爆的光伏、汽车两大板块,2021年一季度还会延续,我依然坚定看好。”万永强表示。
万永强分析道,从国际环境上看,拜登上台一定会重返《巴黎气侯协定》,力推清洁能源,包括对国外产品减免关税,以及欧洲市场目前也在光伏板块发力。
而在中国,光伏占比还较低,一方面为实践《巴黎气侯协定》承诺,2030年要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对于整个清洁能源占比要达到25%。
同时,2021年光伏也有很强的发展前景,明年国内增速和国外光伏增速均在30%以上。另外,光伏现在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亦是非常大的优势。
目前,中国整个光伏产业链,从硅料、硅片到组件,已经具备了全球非常强的领先优势。在万永强看来,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的输出具备比较强的投资价值。
“目前看,像硅料包括光伏发电,有非常好的机会。虽然从估值角度看比较高,但不能用传统的眼光从周期性角度看,一定要看到成长性。从成长性角度看,后市调整有比较好的机会。”万永强进一步补充道。
此外,万永强也看好2020年的爆款——新能源汽车板块,“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提振内需非常强的突破口。汽车产业链非常长,会带动很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另外,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很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所以国家一定会进行大力扶持。”
不过,万永强也表示,目前整车的机会已经不是太好,更多集中在上游像锂电池。“现在产业链已经发展得非常强,中国的技术也非常领先。此外,技术也在不断迭代,从液态到现在逐步转向固态电池,这块可以挖掘的机会比较多。从目前看最具性价比的在锂电池、正负极、电解液包括锂矿。因为受疫情影响,国外很多矿都处于停产状态,拥有锂矿还是有比较强的机会。”
此外,对于大消费和医药两大板块,也有研究人士认为仍存在投资空间。
陈乎中便指出:“消费和医药板块的行业特征确实非常好,尤其是像消费板块,一个是弱周期的特征,无论是什么样的经济状况,大众都要消费,而且随着大众的收入的提升消费需求也会稳步提升。这是消费板块一个最特殊的优势所在。药也有类似的逻辑,生老病死的必需品。随着国家的发展,创新药也是非常不错的赛道。”
不过,陈乎中也指出,消费和医药现在最大的问题市场的定价和估值,“我认为已经比较大地透支了未来的一些可能性。以A股为例,像茅台现在的折现率去到6%、7%左右,是非常低的水平。一旦这里面的品种出现了基本面的变化,估值可能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医药方面,近期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集采压价逻辑,前段时间在医疗板块上港股已经有所体现。创新药我认为还是有机会,但会比较考验投资人的眼光。总体而言,这两个板块我认为明年要比较慎重去挑选。”陈乎中进一步指出。
(作者:杨坪,实习生陈芳 编辑: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