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丨百度联手吉利造车:中国新造车运动进入下半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左茂轩 北京报道
2021-01-11 18:19

互联网企业第一次实质性地自己下场造车。

2021开年,又一家“造车新势力”诞生了。

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百度称,百度汽车公司独立于母公司体系,保持自主运营;同时,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支持其快速成长。新车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展开。

尽管百度和吉利未公布新合资公司的股权比例,但百度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新公司中百度拥有绝对控制权,吉利目前是除了百度之外的唯一股东。

与此前长安联手华为与宁德时代打造高端电动汽车品牌、上汽阿里合资成立智己品牌汽车不同,这是互联网企业实质性地自己下场造车。

互联网巨头跨界汽车业,从供应商向整车制造商身份转变的大幕拉起。

“据我了解,今年大概有数家科技企业可能会成为不同模式的造车新势力,这对智能汽车市场和新的移动生态真正的到来,会产生非常正面的加速影响。”1月11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

百度为何牵手吉利?

2020年12月,就有消息称百度考虑生产自己的电动汽车,并已就可能性与吉利、广汽、一汽等几家车企进行了谈判。百度考虑代工生产,或者与车企组建一家百度控股的合资公司。当时,百度和吉利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此事“不予置评”。

百度早在8年前就开始通过自动驾驶涉足汽车领域,并在过去数年间通过Apollo计划构建了自己的汽车生态。此外,百度还投资了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

但是,与车企合作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自己下场造车,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对于想要造车的百度来说,寻找一个具有丰富造车经验的车企,至关重要。

事实上,百度和吉利之间早就有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吉利加入了百度的Apollo联盟,在智能驾驶领域有着比较密切的合作。

在2019年7月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围绕吉利汽车首款云智能SUV——博越PRO进行互动,演示了车机互动的多种功能。

同时,百度与吉利宣布,双方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 AI 技术在汽车、出行领域应用展开全面战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与吉利的合作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展开。

吉利于2020年9月在北京车展期间发布了历时4年、投入180亿元打造的SEA“浩瀚”架构。据官方资料介绍,浩瀚架构是一个智能进化体验的纯电架构。在对未来汽车乃至出行市场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规划后,浩瀚架构将重点科技创新集中在了六个领域,包括空间、三电、智能、自动驾驶、安全和性能。

“这个项目快200亿下去了,现在吉利控股集团的几个品牌使用,如果外部品牌进来,我也可以授权给它,花很少的钱,比它自己开发要便宜得多。大家都明白,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架构,要投入巨大的资金。”2020北京车展期间,吉利汽车总裁安聪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整体来看, SEA浩瀚架构不仅在硬件层面已经做好了完备甚至激进的规划,也摆脱了传统汽车架构以硬件为主的设计体系。

也就是说,在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吉利本来就有意将浩瀚架构向其他车企及品牌开放。这是此次百度和吉利牵手的重要前提。

“吉利与百度的这次合作,可以提升吉利互联网和自动驾驶基因,也可以平摊成本。”1月11日,平安智慧企业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张君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百度的汽车野心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到来,大批科技公司已经切入汽车产业。国外有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国内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都在汽车智能领域有诸多布局,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多个方面。去年10月底,华为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旨在以全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车企深度合作,打造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目前在汽车产业扮演的还是智能化硬件及软件供应商的身份,百度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开始自己造车的国内互联网公司。

“百度没有理由不造车,这也是推广Apollo的办法。只是,可能会影响它车联网业务销售,但未来更美好。”张君毅表示。

目前,在外界看来,作为曾经被并称为BAT互联网三巨头的百度,已经明显掉队。单从市值上来说,百度的市值大概相当于阿里、腾讯的1/10,美团、拼多多的1/3,京东的1/2,甚至低于自己此前投资过的造车新势力蔚来。百度自身有着巨大的发展压力。

从2013年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研发,百度是最早进入汽车领域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在过去一段时间,自动驾驶是百度攻坚的主要方向,但却还没有带来相应的商业价值。

从行业的发展来看,完全自动驾驶距离上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想要实现商业化,难度极高。具体来看,百度尝试了两种商业化路线。

百度在2017年发布了自己的Apollo计划,当年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高调登场介绍了百度在自动驾驶上的商业野心,并宣布与车企、一级供应商等汽车产业链企业展开合作。

简而言之,百度的策略是,将Apollo做成一个类似于“安卓”的开放式平台,车企基于这个平台开发智能驾驶汽车。在其中,百度扮演供应商的角色,从而获利。

不过,有汽车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么多年,百度的Apollo计划在与车企的合作推进过程中,车企有着自己的顾虑,进展没有百度想象中那么顺利。

大部分车企的路线是,和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分别就不同的业务进行合作,并结合自己的研发设计,而不是采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一整套完全方案。在自动驾驶领域,百度也不是车企们的唯一选择。

自动驾驶的另一种商业逻辑是一步到位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百度是国内最早试运营Robotaxi的企业之一,目前在长沙、北京等地开放了免费试乘业务。

从自动驾驶的发展路线来看,基本上呈现出一种渐进式的技术进步路线,即汽车越来越智能,最终达成高度智能,可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而高度的自动驾驶仍然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技术发展,结合中国的复杂路况来看,业内预计实现无人驾驶至少需要等到10年后。

从Robotaxi的商业价值来看,只有实现车上没有司机或者安全员,或许存在盈利的可能性。而且,Robotaxi造价高昂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Robotaxi都无法实现大面积商业化运营。

从一定角度来看,Robotaxi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为企业创造营收。但是,企业又必须持续投入研发,并且获取更多的数据,来推进技术的进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自己下场造车卖车,积累数据,促进研发,然后自动驾驶随着技术进步逐步商业化,未必不是一种可行的路线。

对百度来说,搜索引擎的业务多年停滞,此前自己也多次宣称“All in AI”。而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商业化的重要路径,现下难以找到自动驾驶商业化前景的情况下,下场造车是实现在汽车领域商业变现的重要路径。

入局新造车运动下半场

2020年,中国的造车新势力经历淘汰赛,格局与趋势愈发清晰。头部的造车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汽车跨越了生死线,股价和市值一路飙升,赛麟、博郡等造车新势力纷纷爆雷出局。

随着补贴退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地方政府不再盲目热情、资本趋向理性,中国的新造车运动即将进入下半场。

自2014年左右兴起的中国新造车运动,一直都离不开互联网巨头们的推动。中国的第一批造车新势力都有互联网背景,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头部车企都收获了百度、腾讯、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的融资。与此同时,互联网巨头们也都在围绕车联网、智能驾驶建立自己的汽车朋友圈。现在,巨头们真正下场造车的时候已经来了。

目前来看,国内智能电动汽车的有力参与者主要包括三个不同的阵营。第一类,是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造车新势力;第二类,是传统车企以及传统汽车孵化的全新电动车品牌,如北汽新能源的ARCFOX、东风的岚图等;第三类,则是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车企一起打造的全新电动品牌,如上汽联手阿里打造的智己汽车、百度吉利成立的新合资公司。

与此前的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百度不是一家从头开始的创业公司。与智己汽车以及长安华为宁德时代打造的电动品牌最大不同的是,百度拥有对合资公司的主导权,而此前的合资公司主导权掌握在车企手中。

 但是,由于百度已经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不少百度车联网、人机交互等产品已经上车,造车可能会让自己从原本供应商的身份变成竞争对手,这是百度需要去应对的问题和考验。

与百度不同的是,华为多次表示坚决不会造整车。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华为声称坚决不造车,对内可以更加明确发展战略,使他们有精力做自己专注的事情;对外有利于和车企开展更好的合作,将服务链条做好,获取更高的利润。

“我认为他们短期之内会考虑造车门槛和自身财务压力,但主要考虑的应该是配套资源的问题,比如性能更强的集成化的零部件体系等,目前对华为而言这些资源不够完善,需要通过与车企的深入合作来提升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目前不声张是较为理性的做法。”上述人士表示。

在特斯拉CEO马斯克看来,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将有可能来自于中国。

而在汽车行业内看来,中国在互联网、通信等行业领先,是中国汽车产业参与未来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竞争的重要优势。“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车企的深度合作,可能是中国式电动化、智能化的重要解决方案。”有汽车行业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相关阅读:

百度官宣造车,蔚来推出固态电池,未来新能源汽车机会在哪里?(附股)

进入专题:

聚焦丨百度造车,联手吉利!

(作者:左茂轩 编辑:张若思)

左茂轩

汽车版记者

专注于汽车产业趋势、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