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先一公里”解决猪肉问题,科学家开网店推优质种猪
近日,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瑶生团队在中国内贸批发平台1688开通种猪和猪精企业店。陈瑶生希望,将实验室优质的种猪资源,最大限度地触达全社会的中小企业和养殖户,提升国产商品猪肉的产量和质量。
我国养了全世界一半的猪,吃了全世界一半的猪肉。据公开报道,我国猪肉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比例,2016到2018年稳定在48%左右。
然而,陈瑶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我国的商品猪,80%以上来自国外引种。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杜长大”(美国杜洛克猪、丹麦长白猪、英国大约克猪),每年数千至一两万头。
由于对猪肉供应效率的追求,国内生猪产业陷入“国外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尴尬局面。陈瑶生认为,生猪育种的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图:陈瑶生及他的团队致力于解决种猪国产化问题 受访对象供图 下同
不过,发展生猪育种技术并非易事,国内由于现代养殖业起步较晚,除了育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外,原始数据的积累量和准确性都不够。
目前国内只有大规模的企业有生猪育种的科研技术,广大中小企业和养殖户无能为力,而企业之间的遗传交流也不甚通畅。
图:陈瑶生团队建立了国内生猪种源数据中心和生猪育种基因库
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瑶生带领他的团队,建立了国内生猪种源数据中心和生猪育种基因库,培养了几十位“养猪专业”的博士、硕士。
陈瑶生认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提升生猪育种的效率,让引进种猪进入“引种-适应-改良-提高”的良性循环,“做到少引种甚至不引种”。如今,这一科研团队的实验室产品——种猪和种猪精液,终于能与全社会共享。
阿里巴巴内贸事业部运营总经理洛轩表示,首席科学家在1688开通种猪和猪精店,意味着农业实验室可以与中小微企业建立直接对话,共同打通农业的“最先一公里”。阿里正在建设开放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探索普惠的数字农业新模式,持续加大在农业“最先一公里”的投入,助推农业科技走出实验室。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会议要求,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作者:夏旭田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