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面对“拼”多多的打工人,烟草业何堪高工资

21财经APP 殷俊
2021-01-12 20:31

在艰难的2020年过去之后,2021年初仍然出现了一些令人唏嘘的新闻:北京确诊患者行程充满艰辛;拼多多员工加班后猝死……这说明,这些新兴行业的打工人的生活并没有如行业本身那样耀眼。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另一则新闻:财政部公布中国烟草总公司年度工资总额,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67万元,相当于一个月一万五以上。

相比之下,全国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只有9万元,最高的北京也只有16万左右。而某招聘平台统计的行业平均薪酬,最高的基金证券业月薪也只有一万二多一点,学术科研业只有一万左右,包含了“烟酒”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则只有7000多元。当然,平均工资不能反映全部情况。但从网友们的反馈看,烟草公司(局)在大部分地方都是被视为“金饭碗”的。

如果这是一家企业包括国企,薪酬高也许反映的是其利润高——确实,2019年烟草总公司上缴财政就超过一万亿元,等于人均创利200万,不可谓不多。但是这些收入,有多少是来自烟草总公司的努力,又有多少来自其垄断地位呢?答案可想而知。

更别说,这些收入背后,是吸烟带来的巨大成本。中国是世界上吸烟者最多的国家,成年男性吸烟率超过50%,每年估计有一百万人死于吸烟,由此带来的医疗成本就已经非常巨大,更别说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烟草种植、生产、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这才带来烟草总公司的巨额利润。

主流经济学并不一概反对垄断,许多情况下政府对特定产业进行垄断是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其中包括经济的原因:自然垄断,公共品;也包括政治社会的原因,比如维护国家安全等。但烟草行业,似乎与这些理由都沾不上边。

烟草行业实行垄断(或专卖)的合理解释,恐怕是有助于控制烟草业发展。——至于说高税收,并不是一个合理辩解,因为经济学都承认税收必然带来扭曲,烟草业显然既不是扭曲最小也不是创造社会福利最大。

但如果专卖变成了“多卖”,垄断变成了生意,那就完全与初心相违了。特别是,假设烟草专卖还无法取消,那么带来的巨额收益(不论是税收还是利润)应该如何用?是被视为“盈利”,从而刺激进一步发展烟草业,还是应该回馈于民,比如发展医疗科研?——最近疫苗行业可谓大火,但有前几年毕业的博士披露,他们毕业后从事研发起薪只有8000多元。

近年来,颇有网络经济是否会冲击实体经济的争论,比如社区团购是否在打垮小经营者等等。但与其争论这些,倒不如看看我们还有哪些不应该继续发展的行业?

另一方面,曾经在部分政府部门存在罚款自留或提成的做法,其弊端早已被认清,并在法律和制度上被杜绝。但烟草总公司和专卖局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却将管理、发展和营业集于一身,其弊端可想而知。为何就不能完全分离?

(作者系社会科学博士)


(作者:殷俊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