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清算协会报告:移动支付最需改善安全性,生物识别技术认可度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边万莉 北京报道
2021-01-13 14:29

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了《2020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用户认为未来移动支付最需要改善的依次是安全性(80.7%)、应用范围(65.2%)、便捷性(57.0%)、服务质量(53.3%)、支付限额(34.1%)、其他方面(5.5%)。

报告称,新冠疫情导致移动支付限额需求较2019年大幅提升。此外,移动支付资金来源回归银行账户趋势明显。用户对生物识别技术认可度逐步提升的同时,对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接受度相比去年有所下降。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频率增加,公共服务类场景需求提高

2020年,移动支付青年用户占比提升,中老年用户占比有所下降,移动支付快速创新应用可能产生的数字鸿沟问题需进一步关注;月收入3000元至10000元的用户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群体;城市地区的移动支付用户比例进一步升高,乡镇用户比例略有下降。

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频率逐步增长,较2019年提高4.4个百分点;用户单笔金额100元以下的移动支付较2019年提高23.3个百分点,移动支付小额特征日渐显著,在地铁、公交日常出行及其他小额便民领域场景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教育、卫生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类场景的移动支付需求显著提高。2020年,用户认为应加强移动支付应用场景排名依次是公共服务(71.0%)、公交地铁(57.9%)以及便利店(54.1%)、水电煤缴费(52.0%)和菜市场场景(51.7%),最后是高速公路和停车场,占比分别为39.0%和38.9%。

值得一提的是,同2019年相比,用户对支付限额的需求有较大幅度提升。报告称,原因是新冠疫情导致用户使用“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频率增加,从而对支付限额提出更高要求;用户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仍占未改善的首位,应用范围占比较去年虽有下降,但整体占比仍然较高,说明市场主体未来应进一步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拓展应用场景。

借记卡账户和第三方支付账户仍是用户移动支付首选的账户类型,信用卡账户支付占比较2019年提高14.5个百分点,使用信用支付产品(蚂蚁花呗等)和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等)支付的占比较2019年有所减少,分别下降8.2和3.9个百分点,移动支付资金来源回归银行账户趋势明显

生物识别技术认可度逐步提升,最担心安全问题

据了解,目前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指纹、人脸、声波、虹膜、静脉等。报告显示,2020年,用户对移动支付的生物识别技术的了解,排名第一的是指纹,占比91.0%;排名第二的是人脸,占比90.3%;排名第三的是声波,占比22.0%;排名第四的是虹膜,占比20.9%;排名第五的是静脉,占比5.5%;排名第六的是均不了解占比2.8%。

2020年,用户对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接受度中,有82.6%的用户群体表示可以接受,有17.4%的用户选择不可以接受。同去年相比,用户群体接受程度有所下降。

报告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用户认可度逐步提升,市场主体应持续加强各项技术的推广,推动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同时,市场主体应持续强化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水平和对用户的宣传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增强,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时担心的突出问题是个人隐私泄露和存在安全隐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陆续出台,相关方应加强对信息外泄或被非法使用的风险防控,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

报告显示,2020年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时,比较担心的问题中,排名第一的是个人隐私泄露,占比79.6%,较去年提高2.7个百分点;排名第二的是存在安全隐患,占比67.3%,较去年下降了6.3个百分点;排名第三的是商户不支持,占比34.6%;支付环节操作复杂和支付失败占比分别为30.6%和27.3%,较去年略有提高;开通繁琐占比22.9%,同去年相比有所下降。

此外,用户对移动支付安全的重视程度持续增强,安全隐患依旧是移动支付用户担心的首要问题。报告显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个人信息被泄露、手机扫描到伪假条码和账户资金被盗用,其中手机扫描到伪假条码,占比69.7%,较2019年提高3.3个百分点;付款码发送给他人,占比44.6%,较2019年提高3.8个百分点,利用条码实施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不容忽视。

(作者:边万莉 编辑:曾芳)

边万莉

记者

关注央行、银行、金融科技等领域,欢迎爆料。微信:bwl1528790429(添加请备注单位及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