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文旅发展新规划出台:三地求同存异,聚力打造“三宜”生活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唐唯珂,丁明悦 广州报道
2021-01-14 17:15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迎政策红利。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期展望至2025年,计划人文湾区与休闲湾区建设初见成效;远期至2035年,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的目标。《规划》聚焦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共建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在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机遇。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的总目标。本次出台的《规划》,是对《纲要》在文旅侧的贯彻和落实。

粤港澳大湾区盘踞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旅游资源以多元化态势呈现。但从目前来看,其经济意义、政治意义较为突出,尽管三地各自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作为旅游目的地备受人们青睐,但大湾区的文化成果转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区域整体形成的旅游产业也尚未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

对此,《规划》以《纲要》为统领,对接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文化和旅游相关规划与政策文件,分为六部分,提出了11个专栏36个项目,强调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文旅融合,人文精神助力旅游品质提升

《规划》提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趋势,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开展文化和旅游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高品质商业步行街建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旅游市场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旅游需求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对精神文化、情感体验的追求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避免过度商业化、同质化问题的新风向和新标杆;与此同时,在文化事业中融入旅游需求导向,也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文化+旅游”模式应运而生。

通过在大湾区内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开展重点艺术交流活动,开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和展会项目,打造文化协同发展平台等具体任务,构建人文湾区,是本次《规划》的一大亮点。人文精神是地区的名片,是其软实力的象征,更是孕育一切的土壤,粤港澳大湾区在此领域的积极探索,深耕文化艺术价值,是其打造区域IP形象、夯实大湾区发展根基的象征,以在新时代迎接即将到来的重大历史机遇。

除了人文湾区之外,休闲湾区的构建是《规划》的另一大发力点。《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和项目、开发滨海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和打造大湾区旅游资源推介平台落到实处,并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和酒店会展业培训体系建设,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专业化旅游人才培育体系,以补齐旅游产业短板,为文旅融合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实现生活、旅游与文化三者之间的不断渗透。

区域互补,协同并进打造规模优势

粤港澳三地本各具特色。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9座城市粤文化流行,改革开放成就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意义鲜明,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香港被誉为“购物天堂”,中西文化和传统与现代之间在港相得益彰;澳门则是博彩业驱动的世界娱乐之都,有着属于独特、繁华的城市风貌。

《规划》表示,三地应实现优势互补、区域协同,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增强区域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还明确举例,支持香港、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深圳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大力发展时尚产业;支持广州发展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扶持珠海、佛山文化演艺产业成长;支持东莞与中山发展出口导向型文化制造业;支持江门、肇庆和惠州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在区域之间形成文化产业带,联合开发和推广“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成为以民间互动形式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不难看出,因地制宜、求同存异是三地之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三地各自本身就带有大批流量的前提下,提出协同发展,是打通界限、流量共享的重要举措,以把握整合发展优势,共同推广、包装大湾区的整体形象。

开放互鉴,带来国际化新格局

完善文化和旅游领域开放合作体制机制,培育文化和旅游国际合作和旅游新优势,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互鉴也是大湾区文旅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之一。在文旅融合化趋势中,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加快彼此之间开放合作的步伐。从整体来看,将推动香港、广州、深圳国际邮轮港建设,推进粤港澳邮轮旅游、物资配送、商品交易、邮轮制造维修全产业链发展。不仅如此,三地游客流动也有利好加持。

《规划》表示,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集散中心,推动航空、航运、高铁联程联运,逐步简化及放宽内地邮轮旅客的证件安排,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有效实施,并简化邮轮、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续。具体提出了对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的探索。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受疫情影响,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出入境旅游受到抑制,文旅产业发展受限,但渠道的打通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本次对口岸通关能力和旅客往返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是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将会成为推动大湾区文旅产业发展、促进三地民众文化交流和情感认同的关键,为其建设带来指数级的影响。

除了三地之间的开放联动之外,大湾区还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港澳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支持和鼓励粤港澳大湾区机构参与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艺术节联盟、图书馆联盟、美术馆联盟等“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机制及合作项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举办与“一带一路”主题相关的文化、旅游论坛和展会。并通过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各具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网络,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主动融入到全球化进程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方面,《规划》提出了要强化内地和港澳青少年爱国教育,加强宪法和基本法、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丰富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文化培育和交流计划,为粤港澳青年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创业、就业、实习提供便利,搭建平台。为大湾区在代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赋能。

(作者:唐唯珂,丁明悦 编辑:张伟贤)

唐唯珂

产经版记者

重点关注大健康、零售和文旅领域。从基因科技、生物制药、互联网药店到商超数字化,酒店业变革都欢迎来聊,邮箱:tangweike11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