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料博士”苏州创业:心擎医疗攻关高壁垒心肺支持设备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赵娜
2021-01-15 16:21

“我们的产品就是要让患者活下来。能救多少人,这是我们衡量企业价值最重要的指标。”心擎医疗创始人兼CEO徐博翎说。

今年1月,总部位于苏州高新区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心擎医疗宣布完成规模超亿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北极光创投领投,苏高新创投跟投,老股东国仟创投、安吉云朔、泰煜投资继续支持。

心擎医疗创始人徐博翎是英国剑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双博士,一直从事人工心脏的设计研发工作,并在2019年成为国际机械循环辅助协会(ISMCS)成立近30年来的首位华人委员(Board Member)。

不久前的采访中,她不断地提到,要打造急重症场景下的体外生命支持平台,而一切努力的初衷,都是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心擎医疗总部的迎宾墙印有“FIM”,托付着团队对首例临床试验首位患者到来的期待。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心擎医疗的体外人工心脏产品将在今年一季度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按照规划,心擎医疗的体外人工心脏的临床试验由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董念国教授任PI,董教授团队近几年保持着全国心脏移植例数第一位。

80后科学家创业

徐博翎是一位80后创业者,她的另一个身份是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博翎在苏州大学的研究领域是微创型人工心脏、生理系统模拟和人工心脏系统模拟,她的医生朋友们时常问,中国离国产人工心脏广泛应用有多远。

“但凡有选择,我不会创业。”见证过父亲白手起家的艰辛,徐博翎深知创业不是一片坦途,但另一方面,“要把东西做出来,还是要办企业。”

2017年5月,心擎医疗正式落户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成为园内的第一家人工心脏研发企业。

回忆选址在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的原因,徐博翎说:“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周期很长,对当地政府而言,从培育企业到创造税收的回收周期也很长。从高新区到苏州大市,领导班子的决心和魄力带给了我们信心。”

如今,仅仅四年不到,心擎医疗的体外人工心脏产品就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介入式人工心脏、体外膜肺氧合(ECMO)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预计自2023年起,心擎医疗每年将至少有一款高壁垒三类产品推向临床。

从团队来看,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心血管工程学科带头人Ulrich Steinseifer教授和计算流体力学公司Enmodes的创始人Tim Kaufmann教授更是在心擎医疗成立之初就作为共同创始人加入。公司发展到如今已经拥有一支跨时区、多语言、多学科的核心团队。

“我们强调全球团队更好地协作,共同为一个了不起的目标认真、严肃地去工作。”徐博翎告诉记者,团队已经研发出中国第一个体外人工心脏,希望做出中国第一个介入式人工心脏,在努力成为中国第一家国产ECMO供应商。

“救命”,是最重要的指标

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MedPark)坐落于苏州高新区科技城,这里东临绕城高速、南接玉屏山、西拥万顷太湖、北依太湖大道。

截至2020年9月,产业园已汇集200多家国内外医疗器械创新型企业和行业龙头,包括上市公司鱼跃医疗、中生北控、美康生物、乐普医疗等。

产业巨头林立的产业园里,心擎医疗从最早的一间小小办公室起步,如今已建有约700平方米的办公与研发实验室(即将扩建为5000平方米),1700平方米的中国首条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生产线,可容纳三条高值耗材以及有源设备组装生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心擎医疗主要研发针对急性心源性休克、心脏PCI术中循环保护、急重症器官衰竭患者等临床场景下的体外生命支持设备。

针对心、肺急性失功的复杂需求矩阵与国内临床痛点,心擎医疗在过去四年中从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技术出发,全面布局新一代ECMO、介入式人工心脏等产品线。

“我们创业最初的三年偏向于单一产品(研发),到现在已经可以称为是平台产品公司。”徐博翎透露,从2021年开始,公司每年都会有产品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预期从产品研发到商业化的周期能够缩短到五年。

从资本关注度看,刚刚过去的2020年,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受到热捧,心血管介入、医疗机器人、影像三大赛道等赛道吸金效应尤其明显。

“未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量属于创新与技术驱动型的器械赛道。”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表示,心衰是心血管板块少有的超百亿市场空间的广阔赛道,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心血管基础疾病病程的延长,中国心衰器械治疗市场的拐点临近。

体外生命支持平台

去年的新冠疫情以来,资本对医疗的热情显著升温。尤其是三季度开始,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大额融资不断。

那么,心擎医疗倾力研发的体外人工心脏,在疾病治疗领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约1370万心力衰竭患者,约60万终末期心衰患者。

对终末期重症患者而言,心脏移植手术仍然是金标准,但患者群体的扩大与极为有限的心脏捐赠数量造成了很大供需落差。近年来植入类人工心脏成为了终末期心衰患者挽救生命的新希望。

但庞大的进展期心衰、冠心病心梗等患者群体可能在疾病的进程中发作急性心衰或急性心源性休克,这部分患者需要短期的体外循环支持渡过危险期,在患者恢复后可撤除体外人工心脏而后出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心擎医疗的三条已有产品线中,首款进入临床试验的将是体外人工心脏产品,这也是由中国初创公司研发出的第一个体外人工心脏。

“这是一个漏斗形的患者群体,植入型人工心脏与体外人工心脏的应用适应症和场景是互补的,前者侧重终末期,后者侧重各类原发心血管病、进展期心衰等患者的急性心脏失功。”谈及将资金投向体外人工心脏的原因,北极光创投投资经理陈阳分析说,急性心脏衰竭发生时,患者不适合也难有条件立刻进行外科手术。这种场景下可能更适合体外人工心脏给患者提供短期循环支持的解决方案。

陈阳是北极光创投负责创新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人,她曾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及北京安贞医院的临床一线工作多年,也是本轮北极光创投领投心擎医疗新一轮融资的推动者。

投资方看好心擎医疗不仅是因为人工心脏,还有公司正在研发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产品,以及打造生命支持平台的可能。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ECMO(叶克膜)技术因在新冠患者救治中的重要作用走入公众视野。ECMO俗称“人工肺”,能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体外呼吸与血液循环,从死神手中抢回急重症患者的治疗时间。

从全球资本市场来看,海外高端医疗创新巨头Abiomed就是一家提供循环支持的医疗设备供应商,公司当前市值已经达到147亿美金。

“我们不仅想成为中国的Abiomed,我们还要成为中国的心擎。”在心擎医疗团队和医疗领域投资人们看来,中国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未来也将比肩全球顶尖企业。

(作者:赵娜 编辑:林坤)

赵娜

创投版记者

专注私募股权和创新企业报道,关注教育、出行、消费领域的科技应用和商业变革,欢迎交流 zhaona@21jingji.com